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10-08-06
7月,就在中国高考生、中考生期盼“金榜题名”之时,越来越多的高中、初中生加入了“弃考一族”。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高考弃考人数达到84万,预测今年弃考人数接近100万。其中,因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达21.1%。此外,今年中国低龄学生出国留学人数也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峰。
弃考留学似乎已成潮流。
竞争惨烈依旧“一心向外”
8月1日,16岁的朱杰敏全然不顾炎热的天气,一大早就去了上海市中山北路上的一个出国培训中心。一个多月以前,在老师的惋惜声中,他成为了弃考大军中的一员。
半个月后,他将踏上美国EMMAWILARD中学。他告诉记者,想趁着出国前不多的时间,好好补一下英语,冲刺一下。
朱杰敏的小学阶段教育是在江苏完成的,为了投考上海“四大中学名校”之一的复旦附中,他早早就当上了“考试移民”。
“如果不是来到复旦附中,我恐怕不会有出国读书的念头。”朱杰敏说,“这两年间,学前课后,经常有国外的名牌学校前来设摊宣讲,也受到了一点影响。”
朱杰敏说,复旦附中像他一样放弃高考而选择留学的毕业生“大概占到了1/10”。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发布的留学调查报告则显示,出国留学生当中,15岁到18岁占了近三成。
与很多孩子是在父母安排下去留学不同,朱杰敏是自主决定的。朱杰敏告诉记者,他们班里有个同学先一步转学到美国,通过了解,他也萌发了到美国读书的想法:“在美国的中学申请美国知名大学会比国内容易”。一开始,家人并不支持,恰巧朱杰敏父亲朋友的女儿也在美国读中学,父母了解后,才改变主意。
今年年初,朱杰敏和爸爸在留学顾问安排下,实地赴美国的十几所中学考察了一番。回来后,他凭着SSAT(美国中考)成绩,向美国的7所中学递交了申请,最后获得了包括EMMAWILARD中学在内的6所中学的录取通知书。
朱杰敏说他很幸运。他透露,申请竞争非常激烈,比如EMMAWILARD中学,同时有200名中国学生递交了申请书,而学校只招4个人。
据悉,为了提前适应美国中学的生活和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从6月份离开学校到现在,他每天要去培训中心呆上六七个小时。
在那里,有专业的外教,授课教师除了正常的授课以外,还会模拟一些生活和学习情景……这一切让他对未来近十年的美国求学生涯充满了期待。
复旦预录只是“备胎”
与大多数高考生只能通过高考考分来决定升学命运不同,长相娇俏甜美、学习成绩优异的程佳琦同时拥有多种选择:作为复旦附中的优等生,她今年初参加了复旦水平测试,取得了758分的佳绩(满分800分),随后又顺利通过面试,被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预录取;同时,她于今年4月就收到了好几份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这意味着她不用再参加6月份的高考。
实际上,从4月份开始,为了不影响班上其他同学迎战高考,她就主动要求“放假”了。
“我一直希望能够到国外闯一闯,开阔自己的眼界。父母对我的想法也非常支持。因此我从高一下半学期就开始准备留学了,高二参加了SAT(美国高考),之后就一直在准备申请学校。之所以高三决定报名参加复旦自主招生,一方面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时美国大学的录取尚无消息,想给自己多留一条后路。”程佳琦说。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程佳琦在几封录取通知书中选择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她收到录取通知书不久,该校上海校友会的校友就打电话和她建立了联系,邀请她参加各种校友会的活动,并传授在美国学习和生活的经验。这种友善氛围让她对学校产生了强烈的好感。“这是全新的体验,不是被大学选,而是我在选大学。”
而这所学校打动程佳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 “不用那么快选择专业”。她告诉记者,在弗吉尼亚大学,大一大二学生均在文理学院学习,直到大三才开始选专业。“到了大三,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会比较清晰,有利于我作出最适合自己的专业选择。”
30颗安眠药的代价
小学6年,李杰一直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一年级加入了少先队时,爸爸欢呼雀跃的样子。
而现在,一切都变了。上了初中,或许是因为自己性格孤癖的原因,班上的同学有些排斥他,为此李杰很落寞,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爸爸也经常骂他,有几次甚至还动手打他。这一切使他更加叛逆。到了初二想学好却没人再相信他。老师动不动就让他叫家长来,这让他很没面子,和老师的关系也变得很僵硬。
因为之前的 “劣迹”,大家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他。李杰想到了离开上海。回到家里,跟爸妈谈了他的想法,让他感动的是,爸爸妈妈给他莫大的支持,初二上学期还没结束,他便来到了新加坡。
2009年8月中旬,李杰到了新加坡;爸妈的朋友到机场接他,并帮助他安顿下来。新的环境,新的开始,李杰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之后不久,李杰去申请学生证上语言学校。但进了语言学校,李杰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一点也听不进去。读了一个月,考试,没过,只好重新读;再读一个月,读完再考,还是没过……
最初的兴奋心情早已烟消云散,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李杰都败下阵来,这让他十分气馁且自责。他开始放弃,自暴自弃!晚上读书看不懂,他控制不住自己,开始砸东西并用头去撞墙……
语言学校的一个同学考试通过以后想回一趟国,李杰借口失眠让他帮忙从国内买一瓶安眠药(因为在新加坡买酒、烟、药都有限制)。在又一次的考试失败以后,他一气吞下30几片安眠药,喝了一口伏特加便躺在床上很快睡去,但半个多小时候后却因为胃部不适让他吐了一床(或许是因为平时的胃不好)。这一吐让他清醒过来,但痛苦仍然如影随形。
在死神面前已经走过一回了,李杰决定珍惜自己的生命。连死都不怕,那些ABC又有什么可怕的呢?他继续上补习班,每天背书,背累了便睡会儿,睡会儿再起来读……他不想让爸爸妈妈失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成绩渐渐上去了,他真的很开心。爸爸妈妈也经常在电话里鼓励他。不知不觉中,李杰与爸爸之间存在了几年的隔阂也消除了。最让他欣慰的是,经过不懈努力,在半年之后,他终于看懂了那些ABC,通过了语言关,考上了当地的华侨中学,并拥有了许多朋友。
在国外快一年了,李杰还会不时想家,想念在家里和狗狗相处的快乐时光。虽然这里的生活远不如在爸爸妈妈身边安逸,但他想,适应下来已经不错了。
年少顽劣的日子似乎已经变得很遥远了,李杰原来的那些同学今年应该参加完中考了,想起他们,他有些许淡淡的苦涩;他再也没和那些大哥哥们联系了,他不想再走老路。只是,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
至于将来,是上大学还是学习一技之长,相信爸爸妈妈都会支持他的选择。
校长被迫外推尖子生
目前,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复旦附中、格致中学等重点高中毕业生的出国留学比例已逼近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出国“分流”,成了又一脉主要的毕业生流向。
“剑桥中心”等社会办学的留学培训力量,加入到对优秀生源的争夺当中。以上海实验学校剑桥中心为例,一年级新生入学标准,只比去年的上海中考市重点线低5~10分。
准备留学的低龄学生在常规教育以外,可选择的模式包括:“留学直通车”、国际学校和实验双语学校。
“留学直通车”,多是由办学机构与加拿大、澳洲的大学挂钩,以保证学生升学率,但这些高校的排名一般难以进入世界前50名的行列。国际学校,按照教育部规定,只能接收非中国国籍学生。号称以英国着名贵族学校伊顿公学为模板的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耀华国际教育学校等针对中国本土学生的国际化教育机构,开始显山露水。
“公立学校目前在这一领域内,只能是望洋兴叹。”复旦附中国际部校长吴小新感慨道。
在复旦附中的校园内,一枝月桂树阻隔开了国内部和国际部的教学方式。小班制教育的国际部讨论课上,国际学生为了净化汽车尾气的排放方案轮番登台,而寒窗苦读的应考生们则纠结于机关算尽的模拟试题。树下,能听到楼内操着多国语言的国际学生嬉闹奔跑;抬头,却望不到他们黑板上轻松开放的讲解。
吴小新校长无奈地说:“像我们这样搞精英教育的学校,早就提出学生需要差异化培养。教育改革的本质也就是要让课程能适应每一个孩子,让孩子能选择课程。但是,多好的一套课程,就因为历史课本对朝鲜战争的解读角度问题,公立学校一直没有获批使用,我们也只能把尖子学生往外推。”
“像A Level这样的大中学衔接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大学阶段所要求的学习习惯,而我们的高等教育是让人失望的。”上海实验中学剑桥教育中心主任章良如是说。
“幼童”不宜出国留学
曾在加拿大留学多年的“大留学生”、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周炽成,归国后就少年留学的问题写了一本书《少年留学,三思而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十分反对幼童留学。
他认为,留学给学生增加了一条升学途径和选择。但在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未成型的时候,不赞成过早把孩子送出国留学。有些父母看到别人的孩子出国,就觉得自己孩子还在国内读书是低人一等;有些父母没有慎重考虑,未经通盘筹划就匆忙将孩子送出国,认为这很有面子……
周炽成说:“青少年由于年纪偏小,生活自理能力和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不足,勉强‘被留学’结局往往不尽如人意:轻者使留学初衷不能实现,重者会导致孩子走上歧路。”
中国在上世纪经历过4次留学潮,在对这4次留学潮进行系统研究后,周炽成发现留学的最佳年龄应为23至27岁,而低于19岁则被视为留学的不佳年龄。“历史上留学成功的人士,绝大多数是19岁以后才出国的,低于此年纪的留学生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很难独立应付留学生活的风风雨雨。”
周炽成建议,如果家长执意送未满19岁的孩子出国留学,父母中至少有一个须陪孩子出去。孩子到国外留学后,家长别指望孩子打工赚钱,国外对少年打工有法律上的限制,而且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没有工作经验、语言不甚通畅的孩子来说,赚钱比学业更有可能压垮他。所以,寄希望于孩子打工赚钱来补不足之资,是非常不切实际的想法。
他表示,如父母不能陪孩子出去,或者家里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全部留学费用,只要存在其中一种情况,家长应暂缓送孩子出国留学。周炽成最后说:“因为如果在小留学生身上的投资失败了,所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浪费了孩子的大好青春,甚至是让他们美丽的梦想破灭。那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弥补的。”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