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移民服务首页
>>
移民服务 >>
移民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移民新闻)
>>
新华人作家:诠释移民寄居生态
新华人作家:诠释移民寄居生态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10-02-21
在以往的概念里,海外作家主要都是一些老华侨作家,书写的经验多是海外华人在西方世界边缘性生存和历史悲情的展示。近年来,从大陆去到海外的一批用汉语写作的新作家,以全新的体验和视角,讲述了这个时代华人在世界范围之内的生存图景。
这批包括严歌苓、虹影、陈河、陈谦、袁劲梅、田原等数十位中青年作家在内的新海外作家群体,以更为复杂的经验表述,将全球化时代里的移民现象和离散状态描述得淋漓尽致,同时,他们对祖国和家园的眺望,又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
严歌苓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生于上海的她在安徽的知识分子家庭长大,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80年,严歌苓才开始发表作品,此前,她曾从军15年,在部队里学习写作。1989年,她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现定居美国,为好莱坞专业编剧。
严歌苓着力创作几代中国移民在美国的生活和命运的小说,在海外、台湾等华人生活区产生了很大影响。其短篇小说《少女小渔》和《女房东》分别获台湾《中央日报》第三届、第五届文学奖,长篇小说《扶桑》获台湾《联合报》副刊小说大奖,《人寰》获台湾《中国时报》百万元小说大奖,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影作品也屡获大奖。
2009年,严歌苓长篇力作《寄居者》,由国内新星出版社出版。这也是她继《小姨多鹤》之后的最新长篇小说作品。这部作品是严歌苓在题材、写作手法和女性角色塑造上又一次新鲜成功的尝试。同时,小说延续了作者独特的自述式与视觉化的叙事风格。
书中有亚洲人欧洲人美洲人,上海人苏北人客家人,血淋淋的战争年代里,没有人能逃脱“寄居”的命运。大上海,小世界—爱情与信仰、忠义与背叛、自我追寻与自我迷失,都在其中。
严歌苓曾宣称,《寄居者》里“新的东西”“就是对于寄居这种生存状态的探索”,“移民和寄居的生存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状态是我最感兴趣的”,她就是要“从华人本身的寄居状态探索其他种族的寄居状态”。应该说,作者在这方面是做得十分深入细致的。有评论者认为,作为都市题材的小说,她为小说界提供了一个上佳的经典文本,尽管写的是历史。
而1964年赴美的作家聂华苓,有短篇小说集《翡翠猫》、《台湾轶事》,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等。《桑青与桃红》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并获“美国书卷奖”。
聂华苓曾与美国著名诗人保罗•安格尔共同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邀请世界各地的作家前往爱荷华写作、交流。计划创立至今,中国作家获邀最多,第一年就邀请了台湾诗人痖弦。后来,香港的戴天,台湾的柏杨、陈映真、吴晟、张大春等作家纷纷来到爱荷华。萧乾是被邀请的第一个中国大陆作家,后来者还包括丁玲、汪曾祺、阿城、张贤亮以及之后的残雪、苏童、西川、余华等。
因其为世界和平、文化交流与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聂华苓被称为“世界文学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之母”。
另一个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杰出文学贡献奖的海外作家汤亭亭,她总是一头披肩白发,疑似梅超风,但笑容温暖。汤亭亭的作品,多以中国移民或移民后代的视角,描写他们在异国的奋斗历程。其成名作《中国佬》曾获颁国家图书奖的小说奖,另一部回忆录《女勇士》亦为她赢得了全国书评家协会的非小说奖。
自木心的新书《哥伦比亚的倒影》出版以来,文艺圈开始匆忙阅读这位被遗忘了几十年的“文学鲁滨逊”的散文集。陈丹青尊称其为“吾师”,陈村阅其文“如遭雷击”。身在大洋彼岸的他说:“我并不是什么国学大师。”
散步、会友、写作,这就是木心平日的生活。而他的写作几乎是疯狂的,每天几乎要写1万字,“只是到最近,人老了,只能写5000字了。”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