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移民服务首页 >> 移民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移民商机 >> 零售业大转型不再“食利”

零售业大转型不再“食利”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2-24

  中国零售业不担风险的“食利型”经营模式,难以承担起扩大内需的重任,造成商品价格虚高等弱点,这一业界新论在昨日刚刚闭幕的“第十一届中国连锁店展览会”上引起众议。与会的零售业高管与专家认为,改变“食利型”盈利模式是未来零售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危机加大“食利型”的风险

  中外零售企业借助商业地产租金下降抄底全国市场时,其自身存在的盈利模式弊端也愈加凸显。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营销系主任陈立平和上海商学院教授顾国建撰文,“食利型”零售业难以承担扩大内需重任,也严重阻碍了当前出口企业转内销的进程。

  “食利型”经营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百货业的招商联营扣点制和商超连锁业态的“通道收费”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联营、出租柜台为主要经营方式。

  该观点认为,进场费、通道费、账期等使得零供矛盾不断升级,供应商撤店、零售商倒闭欠货款等不时发生,也加剧了零售企业的同质化竞争;费用的持续增加,迫使供应商不得不抬高价格,或者在食品安全上偷工减料,消费者成为最终受害者;对账期和通道费的过度依赖使得零售商舍本逐末,不花心思在自我商品采购和提高商品周转期获利上,演变成地产商或零售物业管理者,零售业也难以承担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产业对整个经济的先导型商业职能。

  转变“食利”遭遇“低利润”

  据传,在中国连锁百强·零售CEO峰会上,发生了较为戏剧性的一幕。武汉中百超市总经理程军引用“食利说”观点,提出目前内外贸无法对接的真正原因是国内商业不承担市场风险的交易制度,中国零售业只有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变革“食利型”的经营模式,才能担当起发展中国现代流通业的重任,走上零售制造业健康发展之路。并表示,采购应该进行一场变革,采购人员应该从对付供应商、天天跟供应商去谈判,变为研究商品。

  接着登台演讲的步步高董事长王填则难以接受这一说法,他认为,零售企业过低的利润率还不能把零售企业归为“食利型”,那些放高利贷、坐收房租和股利的才是真正的食利层。

  不管零售业表面上是否是“食利型”企业,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零售企业资金链风险研究》报告显示,面临利润下滑的困境,零售业长期存在的过度依赖短期负债(供应商货款、消费卡预收款等)的风险倍增。供应商应付款和商户应付款均占零售企业资金总来源的1/4,在超市和专业店甚至是最大的现金来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资金链摇摇欲坠。

  零供品类管理合炼内功

  简单的以通道费等为主要盈利模式的零售业经营方式已经面临瓶颈,零售企业发挥“商品的经营者”功能是零售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同。

  在第十一届中国连锁店展览会的分论坛上,行业人士认为,除了零售企业加大开发自有品牌的力度、加强自有品牌的管理外,零供双方合作进行品类管理将是零售企业修炼内功、破解零供矛盾、转变盈利模式的解决之道。

  品类管理是以销售数据为依据,以消费者行为研究为基础,将商品的调整落实到具体品类、卖场货架空间摆放上。零售商与供应商合作进行品类管理,可以最大化降低库存,提高货物周转率。也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自有品牌开发。

  沃尔玛供应商发展及品类管理总监张淑娟在论坛上指出,一切要以顾客为中心,零供双方在互信的基础上,通过有效陈列、优化商品组合、价格领导地位、高效促销、高效补货策略,就能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