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打开心扉讲英语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26
关于语言要胆子大,要学会表达感情
澳洲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国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都很多,因此很少像其他欧美国家有明显的国别歧视。刚到那边的时候,李敏感觉外国人对中国人印象还是蛮好的,因为中国人勤劳,周六周日开门的店基本上都是中国人或者意大利人。意大利人跟中国人很相似,很有家族观念,婚礼很讲物质的要摆阔气、体体面面,工作也认真;更多国家的老外却很简单,周末人影都不见了,跑到阳光海滩烧烤或者是搞花园。中国人是想尽办法赚钱,最好是周一到周五一份工,周末又一份工。
刚去时,李敏自然而然跟华人抱在一个圈子里,见到中国人就抓着不放。尤其是广东人看到广东人,那就不得了了,“其实我刚去时认识的华人中,有部分人是第三代的,完全已是老外的感觉,说话时大概十句里才一句中文”。李敏同时发现,很多中国人不自信,觉得自己英文不灵光就不愿意说,而老外便会觉得中国人很害羞,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不善于沟通,中国人需要有一个漫长的阶段去适应”。
李敏说,很多中国人英文不好可还是在澳洲生活得很好,他们就是胆子大,不管三七二十一照说。李敏到澳洲后差不多花了一年才适应:“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无论你会不会英文,其实不关乎英文底子的好坏,只要你不断去表达你自己,善于沟通——— 这就是适应当地生活的钥匙。”
关于职业感受法官孤独,关注移民产业
李敏刚移民时读法律,毕业以后在律师事务所见习。按照澳洲的法律,法律专业要在律师行做三年的助理才能拿到自己的执业资格。
在这个阶段,李敏对中西方文化观念的迥异有了切实体会:“做事方式不同。比如说我们中国人谈个事要面对面谈很多次,注重形式,比如签合同,要有怎么样的场地,但在国外就是一张支票写了丢到邮筒里面就好。感觉差异较大的还有开车,从一个点到另个点,不像国内公交系统比较密集,私家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不过澳大利亚的公交线路有很多政府补贴,一天几块钱澳币坐来坐去也没有问题。”
李敏女士学完法律后在律师行工作了一段时间,她的前老板是意大利人,一个有很多经验和智慧的开庭律师,李敏在那里工作也认识了很多法官。“做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学了很多的东西。但是我觉得100%的法律有点冷酷,而且很孤独。”李敏觉得那些法官们的情感生活很枯燥,“我很担心30年后会不会也这个样子。所以最后就开始专注移民法,关注跟移民有关的比如说房地产投资、商务投资或学校。这些都让我觉得生活很丰富,而且又能帮到人。”
绝对体验
上世纪90年代 很多移民不说自己来自大陆
李敏的第一站是墨尔本,后来去昆士兰读书,之后再折回悉尼,所以澳洲东海岸三个城市都住过。
那个时候移民的华人不多,李敏很快发现华人圈里也是分等级的,香港人和新加坡华人觉得自己好像高人一等,中国大陆去的稍微矮一截。同学一问你是哪来的,你说是中国大陆来的,那些人就不愿意和你说话了。去打散工见老板时,一说你是中国大陆来的,就说那好吧你回去等电话吧,后来就不理你了。大陆移民只能无奈应对,福建去的就说自己是台湾来的,广东过去的就说自己是香港来的,你不讲就没出路。
当年的尴尬,李敏记忆犹新:“我比较含糊地说自己是印尼归侨。第一不想骗人,第二是不想被人直接回绝我。其实现在想起来也能理解,那时国内很多人初到澳洲时,北方人会讲父亲当什么官,南方去的都会说父亲有多少钱。很少有脚踏实地的。而现在不会有这些区别。”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