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我在剑桥:中西教育感受

我在剑桥:中西教育感受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26

    曾就读于郑州一中的朱筱筱同学,从小就做着名校梦。今年7月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她终于梦想成真,以优良的综合素质被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攻读计算机语言语音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她也因此成为我省考入剑桥大学研究生院该专业的第一人。在她刚刚开始的两个多月紧张、繁忙的留学生活中,她忙里偷闲,写了一组反映剑桥大学学习生活及感受的散记。我们现在此予以发表,供关注留学教育和希望从中西教育对比中受到启发的读者参考。

    寓教于辩的语言班

    接到剑桥大学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几天狂喜之后,我作出了一个决定:为保证在剑桥大学学好所攻读的专业,提前到剑桥大学的语言学校参加英语强化培训。
 
    语言学校是为世界各地到剑桥学习的学生强化英语培训而开办的,师资力量很棒,据说每年世界性的雅思考试试题就是从这里拟出的。我们这期语言班里的同学来自世界十多个国家,很多年龄不小了,但学习的热情都很高。

    经过入学考试,我令人吃惊地被分到了高级班。作为极少能到高级班学习的中国人,我感到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班上的十几位同学大部分来自欧洲,与英语有着天然的联系,我与他们在这方面的差距显然不小,自然成了老师的重点帮扶对象。

    这里学语言的方法与国内不同,往往是老师事先公布讨论题,由学生们在课下准备讨论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围绕论点用英语展开辩论。就在辩论及准备过程中,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因此,有人称这种教学方法为“寓教于辩”。因为我们班是高级班,大部分同学又是西方人,思想非常活跃,所以辩论总是十分激烈。

    与这种热烈活跃的气氛相反,我因为口语表达能力较弱,只好常常默默坐在那里认真地听、细心地记。老师看到这种情况,一有机会就让我发言,只要见我“蠢蠢欲动”,就示意其他同学暂停讨论,保持安静,然后用鼓励、期待的目光示意我发表观点。每次,当我不好意思的眼光与老师赞赏的目光相遇时,我都会受到莫大的激励。这里的老师就是这样,对于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总会用欣赏的语气及时向学生反馈,对于学生的缺点则冠以“需要做得更好的是”之类的字眼诚恳地提出警示。

    在语言班学习的35天时间里,我在艰难与奋发中终于度过了刚入剑桥的适应期。我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更认识到了这种进步是建立在鼓励、赏识、帮助、支持基础上的。

    结课演讲为我的语言班学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演讲前从选题到语言,我都做了精心准备,力争深入浅出,让非专业者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有所了解。在我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大家不但不觉得工科专业枯燥,反而感到了颇有学头,讨论激烈得连老师都无法控制场面。其间虽然出现了一阵骚乱,可我暗自得意,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语言班结束后,同学们对我的英语表达能力进步之快惊叹不已。我感到,除英语水平明显进步外,我还学到了其他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如何尊重他人、对他人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要善于肯定他人的优点等等。

    中西教育感受

    在剑桥学习,感触最深的是上机实践课。题目的选择恰到好处,既没有难不可及,又能引导你吃透理论知识。其实这里上课讲的理论并不难懂,相比国内来说,学得肤浅多了。在国内,你可能熟谙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但你可能根本就不知编程实践该从何下手。而在剑桥,老师的作用是按照自己编纂的讲义提纲挈领一番,剩下的就看个人兴趣了。学生往往是通过实践练习,发现有待深究的地方,再一头扎进图书馆或者揪着教授穷问不舍。

    最让我赞叹的是剑桥老师对于实践题目的设计形式。这是一条有效培养行业专家之路,他们甚至不放过让白痴出现奇迹的机会。在我的班里,各种专业层次背景的人都有,良莠不齐。而这里的老师不会拿一个平均水平去衡量每一个人、或者要求每一个人。题目的完成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而题目的完成过程,也是填补你离这个基础差距的过程。老师会给你设计好一个作业指南,一步一步引导着你如何考虑、如何实践、如何改进,条理清晰、思路明确。这么说吧,即使你原来对此一窍不通,跟着做下来,基本上也能清楚流程。当然,你若不屑于此,也可以自创、可以改进。相比之下,国内的作业则总是一个模式:老师给你一道题目描述,自己做去吧。天才自然游刃有余,脑子不那么“灵光”的则仍然懵懵懂懂。

    另外,在教育方式上,国内往往是强迫式,剑桥则是启发式。老师不会清清楚楚、完完整整地教你所有相关知识,但不教你的绝非意味着不重要、不用掌握。因为他等着你自己去发掘、去思考。而在国内,老师总会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考试的重点内容,不讲的就不会有人问津了。也许这就是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区别。主动学习的学生,对自己专业和未来职业生涯的选择是基于兴趣,因而更易深究下去,做出成果。我想,这也许能从一个侧面说明为什么国内孩子远比国外孩子读书刻苦、学习内容深奥,而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却一直是那些外国人。

    当然,中国传统教育有其先进之处。我说这些,不过是希望我们的教育部门能效仿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会叫的孩子有奶吃”

    到剑桥后的第三天,学姐们便教给我这样一句话:“会叫的孩子有奶吃。”我们中国人由于社会及历史原因,一贯奉行的是“中庸之道”,不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对人和事轻易不愿提出反对意见或表示不满,压抑自己,对一些令人不满的事情也顶多是在内心抱怨几句就算了。可是在英国,你如果这样,就是大错特错了,到头来吃亏的肯定是你自己。

    比如我亲身经历的分学院和分房问题。

    剑桥大学实行的是学院制,当你被录取后,学校会寄给你一份所有32个学院的材料供你选择,当你的选择被某个学院接受后,你在剑桥学习期间的生活管理、品德教育等就都由这个学院负责。当时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我曾选择了两个比较理想的学院,但到剑桥以后,我却被莫名其妙地分到了一个我并没有申报的女子学院。这件事情令我十分生气,但考虑到自己只身一人在异国他乡,能忍就忍吧。中国人的“温良谦让”在我头脑中根深蒂固,以致使我失去了申诉更正的最佳时机。带着深深的遗憾,我极不情愿地来到这个强加给我的纽豪女子学院(New Hall College Cambridge)报到。

    这个学院给研究生配备的房间不是很充足,分配给我的是一间又小又暗又不安全的房子。看着这间不如意的房子,我突然想起“会叫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便整理好自己的思路,鼓足勇气向住宿秘书“发难”了。住宿秘书非常耐心地倾听完我的陈述后,竟推脱说我曾向她声明过要便宜的房子。其实这只是她推脱责任所找的借口,可能在她的脑子里中国还是那种贫穷落后的形象,导致她把最差的房子安排给了中国学生。后来看我申诉的理由十分充分,态度又那么坚决,她便一边向我道歉,一边耐心地给我介绍了几间不错的房子,还亲自带我参观选择。最后,我终于选到了自己满意的房间。

    我想,以后她肯定不会再把最差的、没人要的东西推给我或者别的中国人了。在来剑桥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会叫的孩子有奶吃”这句放之英国而皆准的“至理名言”,鼓舞着我又妥善解决了好几个问题,使我的权益得到了较好维护。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