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人应树立新安全观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25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文指出,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风险。随着中国国家利益越来越多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之中,中国人应树立起新的安全观念。原文摘录如下:
今天,在地球上的任何国家你都可以看到中国人的足迹,在遥远的非洲、南美乃至太平洋上未建交的岛国,你也能看到挂着红灯笼、称为“长城”之类的中餐馆。1978年中国公民只有20万人次出国,而2003年中国人出境达2020万人次,增长了100倍。这个数字近两三年还在继续增加,可见中国与海外交流之频繁程度。
这几年,笔者由于工作的关系,每年有近半的时间在海外旅行,除了欧美,也曾深入到非洲和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乃至印度的腹地。对于中国公司和中国公民在在海外的经历,有一些深切的感受。特别是在非洲,贫富差距较大,情况复杂,国情千差万别。
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风险。随着中国国家利益越来越多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之中,中国人应树立起新的安全观念。
首先,无论是企业人员还是普通民众,走到海外,政府应该认识到国家保护的重要性,应该及时建立制度上的保障。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世界各地经商、投资、旅游、求学、务工,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新焦点。
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外公民的安全问题,在全球化的今天,比起过去百多年来都要敏感和棘手。公民在海外遭遇意外事件,既可能与政治、宗教、民族和历史因素有关,也可能涉及经济利益,还可能是由纯粹的交通意外或因自然灾害等所致。
公民安全问题虽然在其他零星的法律条文之中有所涉及,但是已有落后于形势发展之憾。年前,近30名全国政协委员联署提案,要求加强对海外中国公民的领事保护,得到了中央政府的积极回应。在随后的时间里,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有力举措:外交部成立了领事保护处,定期公开发布旅行高危地区预警,出动包机撤侨等等。
在今年的“两会”答记者问时,外长更明确表示,根据代表和委员的建议和提案,未来将考虑对领事保护立法。故此,有必要及时制定一部合时适用的《中国人民共和国领事保护法》,从而在制度上和程序上,能够真正庇护海外公民的安全。
同时,也应加紧完善中国公民在海外紧急情况下的救助措施,如敦请中国公民及时到中国驻当地大使馆履行登记备案手续,以备特殊情况时开展救助之需;补充完善以交通事故、人质劫持、暴力伤害、抢劫等各类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预案和责任落实;事发后及时对受害人联系与救济,联系驻在国有关部门,并为当事人提供必要的法律和后勤救助等。
其次,在海外工作的企业人员,或者旅游留学之民众,在异邦他国,应严谨自律,更要有融入当地社会的决心和诚意。自古入乡随俗,客随主便,在别人的国家,必然要有尊重当地居民与风俗之态度,不能有大国公民高人一等的骄横之气,也不应有过客无所顾忌的轻慢之心。
本来不同国家之人接触,先天就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隔阂和误会。中国人客居外地,动辄反客为主,咄咄逼人,徒增烦恼,未免不智。尤其是一些中资驻外企业管理人员,更须洁身自好,切忌滥用经济上的优势,刺激当地的官员或者民众,从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中外有别,必须抱着作客他乡所应有的心态。
再次,中国社会应该对于海外拓展者,予以更多的理解和更大的支持。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中国公民到海外进行经济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村民,主动融合,积极交流,才能真正取得国际和谐。
近年,对于不少中国企业的海外活动,国际上也有一些较为苛刻的言论给予责备。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日渐强大,经济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大量的海外投资和互动。这在全球化的今天已经无可避免,也大可不必存有畏惧海外拓展的想法。世界已经日趋文明,即使有些地区工商落后,社会较为贫穷,但是也不是什么禁区绝地,一样值得探索开拓。而中国人若果能够对于海外走出去的企业多存理解之意愿,能够对其成功进行鼓励,对其挫折宽容支持,为其安全给予关注,这才能营造一个合理环境,让中国企业和国民能在海外慢慢找准位置,找到感觉,从而实现多赢的结果。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