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加拿大:四类学校须当心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25
记者近日从各留学中介机构了解到,目前已进入明年春季学期加拿大留学申请高峰期,前来咨询的人数明显增加。加拿大一直以出色的自然环境、优良的教育品质吸引着中国学生的眼球。但最近几年,加拿大高等院校鱼龙混杂的现象开始显现。今年6月,我国教育部针对加拿大5所私立学校发布了“留学预警”。面对这种现状,中国学生该如何留学加拿大?某资深留学咨询顾问提出,谨慎选择优质院校,才能保证学有所获。
优先选择公立院校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体制分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两种,以公立教育为主。加拿大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公立院校的发展建设,因此公立大学在各个学科上都保持着较高质量,其学历全球认可。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布鲁克大学等加拿大名校还被列入“全球最佳200所大学”。目前,我国政府只认可加拿大公立院校的学历,而且,公立院校的学费比私立院校低约2/3。因此,对中国学生来说,赴加拿大攻读学位应优先选择公立院校。
四类院校谨慎选择
-私立预科学院
加拿大的私立预科学院类似国内的社会力量办学,以提供非学历教育为主,注册相当容易。一些未取得高等教育资质的私立预科学院,通过与国外院校嫁接的方式,开设国外的学位课程。这些院校属于私人投资,多以赚钱为目的,为招揽生源进行虚假广告宣传,很多不熟悉加拿大教育环境的中国学生很容易上当受骗。
问题分析:加拿大已取消预科教育制度,中国学生高中毕业后,可凭高中成绩直接申请大学,因此读预科是浪费时间和金钱。有些中国学生担心无法适应公立大学的学习环境而选择预科学院,作为留学“过渡”,其实,只要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加之语言过关,顺利度过大学的适应期应该没有问题。
-提供美国大学课程的院校
加拿大全面取消预科之后,原来的私立预科学院积极开发新“卖点”,在提供预科的同时,有些学院还提供一些美国大学的课程;有的则采取类似“2+2”的方式,宣称学生在加拿大读一部分课程,然后再去美国的合作大学攻读其余课程。
问题分析:加拿大临近美国,不少申请人都打算通过这块“留学跳板”转往美国。实际上,申请加拿大的院校较为方便,但要获得赴加签证却并非易事。特别是“911事件”后,加拿大政府效仿美国收紧签证政策,最近一段时期的签证要求更严。此外,真正的美国名校大多并未在加拿大设立分校,更不可能与国外的私立预科学院合作授予学士、硕士学位。那些所谓的合作院校,往往都是三流院校,所颁发的“2+2”课程文凭也不被我国教育部门认可,因此,留学的风险较大。
-私立语言学校
由于鼓励移民是加拿大的基本国策,所以形形色色的私立语言学校经久不衰。托福、雅思学校就是其中的一类,既为移民子女服务,也乐于招收“二手留学生”,即那些已到加拿大留学但未通过录取学校英语考试的学生。很多私立语言学校为扩大生源,都喜欢打出“速成”的招牌,对急于求成的学生很有吸引力。
问题分析:学习语言的关键在于努力,而不是什么秘籍、诀窍。有些学生希望通过语言学校提供的“捷径”来提升语言水平,但大部分“突击队员”进入大学专业学习时都出现“先天不足”的现象,或面临“骑虎难下”的境地。此外,部分私立语言学校存在规模小、教学内容与大学脱钩、管理混乱等问题。相比之下,公立院校的语言课程设置规范、师资专业,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虽然时间稍长,但学习效果有保障。
-职业培训学校
加拿大的职业培训学校数量众多,涉及的行业五花八门,类似中国的技校。其主要是针对加拿大本国的待就业群体和已就业人群的再培训需求而开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初、中级就业技能。加拿大只有几所规模大的公立职业培训学院有权授予大专文凭,私立职业培训学校的规模普遍较小。但近年来有不少加拿大的职业培训学校来华招生,宣称能颁发学历文凭。
问题分析:职业培训学校以培养就业技能为主,开设的专业如护理、美容美发、牙医助理等,学生毕业后无法获得大学文凭,因此适合以学习就业技能为目的的留学人员。在选择学校时,必须关注以下问题:要学的就业技能是否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类似的职业培训国内有没有;选择的加拿大职业培训学院能否有助于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回国后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等。如果你既想学就业技能又想接受高等教育,建议还是优先考虑选择大学,因为能学到更全面的知识,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专家提醒
没有十全十美的学校
不管学校性质如何,每种学校应各有特色,能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求学需求,但每种学校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因此,留学前一定要谨慎规划,要了解清楚所选学校的特点和利弊,然后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学校,切莫被夸张的宣传所迷惑。以读语言学校为例,与其浪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到国外读,不如花少量的钱在国内先打好语言基础,有把握通过国外大学语言考试时,再考虑出国留学,这样更保险些。对打算出国攻读大学或硕士课程的人员,建议选择教学质量好的品牌学校,并在国内做好充足的准备,千万不要抱着“走捷径”或“先出去再说”的想法,这样做的后果只能大大增加留学风险。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