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出国留学这么火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24
出国、留洋这些字眼,在历经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已经不再像国家封闭时那么神秘。而国人在腰包渐鼓的过程中,也并不甘于把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的希望仅仅局限于中国的国土上。
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共向海外输出了139万留学生,而其中从1978年到2003年间一共有大约70万留学生出国,而另外约70万则是在2004年之后这短短几年出现的。数据可能并不足以反映所有的现象,但是至少能从直观上给我们一个简单的启示,那就是留学的热潮的与日俱增,影响不断扩大。
是什么造就了留学的火爆呢?其实,对于出国留学现象的分析,在不少的媒介上已经做出了详尽的观察与分析。经济的增长,观念的更新,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促成了留学的快速增长。
的确,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出国留学首先需要承受的就是庞大的开支和消费,这在20年前并不是大多数普通家庭可以承受的。所以,当消费者足以负担起消费品的时候,消费的成功几率自然也随之上涨。
与此同时,如今留学门槛并不再像从前那样高不可攀,昔日留学只有公派之说,而公派的数量和类别却非常稀少,这样看来,当时公派的垄断从根本上断绝了普通家庭把孩子送出国门求学的念想。而今,教育的开放,使得国外大学可以自由进出中国教育市场,形成了“兜里有钱,市面有货”的新局面,在这种大环境下,出国留学人数想不增长都难。
另外,随着社会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国内所受的教育并不足以应对社会的所有需求,譬如企业所需外语、管理、金融等人才,其学习环境、师资力量、学术水平都较西方国家相对滞后,因此,向国外求学成了“补课”的有效途径。
最后,或许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在国内要享受高等教育,只能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来实现,加之目前国内众多成人教育尚无法令学生具备就业竞争力的现状面前,大多没通过“独木桥”而试图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只能选择出国留学来完成受教育及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愿望。
在笔者看来,留学之所以能如此红火,最主要的原因仍是国内教育的缺失和体制的僵化。如今的国内教育,归根结底仍是应试教育,学生最后往往都变成了考生。而在对于技能的学习和综合能力培养上,国内教育仍存在诸多欠缺。譬如,已经实行几十年的全民学英语,英语课程占据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大部分学习时间,而且也是从考大学到考博士这些所有的过关性考试所必须的,而最终结果是什么呢?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那就是学习英语的4亿人里,只有200万能较好的应用英语。而其他的人花大量时间学习英语,最后的用途只是用来考试。
中国的教育从来都是相对封闭的,学生一进学校,除了上网,基本就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学校是学生的“避风港”、“象牙塔”,在这里,除了学习,如果非学生自己主动,很难在几年学习中学到任何与社会实际生活相关的技能。这样的学子,一旦毕业步入社会,面临的首个问题就是诸多的不适应,或是发现自己已养成社会所不能接受的习气和性格,到头来学会了知识没学会做人,手头只剩一张张的证书和文凭。
相反,国外的教育,不管是从最基础的小学还是到最高层次的大学,都是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学校很少布置抄抄写写的作业,不强求消耗记忆来博取考试高分。学生在学校,更多的是思考和动手,考试也有,但不会以分数来划定学生的好坏,也不会因为分数来决定学生的命运。同时,在学校,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行事规则,不会因学校和社会的差异而使学生一走出校门就和社会脱轨。
相比之下,我们看出,正是中国教育存在的部分缺失,才令诸多有钱的、没钱也要省吃俭用积攒学费的中国家长们将目光投向国外,或许他们认为,只有在那儿,孩子可能才会有个更好的未来。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