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走进荷兰小学以后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24
一年前,我偕女儿一起来到荷兰。同其他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人一样,心里总是忐忑不安,既担心自己,又担心孩子,是否能够适应荷兰的生活。当然,最为担心的还是孩子的教育。当时女儿刚满六周岁,在国内上幼儿园大班,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过渡的时期,同时也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懂得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低年级这一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教育的重要,况且国内基础教育抓得紧是有目共睹的。几年后回国,她是否还能适应国内的教育形式呢?这不仅又增加了我们一份担忧。
上学是最快乐的事
这是她上学的第一天,一个既平凡又特殊的日子。一早起来,女儿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8点半,我们准时来到学校,受到校长的热情接待,待手续(填写一张表)办完后,校长把她送到了一间教室,老师拉着女儿的手进行了自我介绍并欢迎她,随即把她介绍给了全班的小朋友。看得出整个过程女儿都很紧张,也难怪在这之前她从未接触过英语或荷兰语。我们走时隐约看见她眼里的泪花。
那天上午,我一直紧张不安。没想到中午放学,女儿的脸阴转晴。几个荷兰小女孩一起拥着她走出了教室。我一直悬着的心,就此放下了一半。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几乎把上学看成是最快乐的事,而最不喜欢过的就是周末和节假日。是什么力量,吸引了一个既听不懂、更不会说的孩子,愿意在一个陌生的荷兰语环境里生活呢?
第一次用锤子钉木板
荷兰小学的低年级组教学以活动为主,一天上、下午两次室外活动,孩子们可以自由地玩各种室外玩具,或放开喉咙大喊大叫,或追跑打闹,好像老师并不用各种条令来限制他们。室内活动也丰富多采,做手工、搭积木、娃娃家、涂颜色。教师把对孩子们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融入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他们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内容搬到教室里。比如盖房子,他们请工人带来砖、木架等“真家伙”在教室里做,还请每个孩子自己动手去放一块砖。
有一次,女儿抱回了一堆钉得并不牢固的木板,说是她自己的作品。她说第一次用锤子、用钉子钉木板感觉很新鲜,但很难。锤子不时砸在自己手上,因而直到现在她还珍藏着她的“作品”。象这样的“作品”每周她都会带回来一些。
为了使孩子们了解自己居住的城市,老师带孩子们走大街、串小巷、登高楼,并组织全班小朋友一起动手建造Wageningen,他们以教室地面为建筑基地,以各种纸张和废旧品为建筑材料,在教室里重现孩子们眼里看到的Wageningen形像。那弯曲的街道、威严的红绿灯、古朴的风车、碧绿的草坪、盛开的鲜花及形态各异的建筑物,还真象那么回事。
老师竟把烤箱搬进教室
9月,女儿升入新的一组,开始了真正的小学生活。
第一天,女儿回来很兴奋,说老师没教东西,总跟他们闹着玩。一上课,老师拿出一面早已准备好的境子,放到每个孩子面前,问孩子们境子里有什么,回答是可想而知的。然后老师把境子对准自己,惊讶的说,不对,是“IK(我)”,孩子们争辩说是自己——“IK”,老师执拗地在黑板上写下了“IK”。在一片争吵声中,第一天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同样,孩子们并不感觉是在上课。如:学“sok(袜子)”一词,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旧袜子和废毛线发给大家,让大家动手用废毛线把袜子打扮成可爱的卡通形像。学“koek(糕点)”一词时,老师竟把烤箱也搬到了教室,孩子们把面坯做成字母、树叶、花儿等放进烤箱,当然,最后谁的作品归谁所有。
按照我们的习惯,学拼音要先学会念字母,学写汉字应先学会基本笔画。我想女儿学荷兰语肯定也是先从念字母开始,结果并非如此。开学后两个多月,26个字母她仍认不全,可词汇量和拼读的本事却大有长进。英语里的发音规则至今对我来讲都是个难点,女儿却能把她所学过的荷兰语单词中字母的发音规则,用手势表达得清清楚楚,并能按此类推,拼写出其它一些单词,着实令人吃惊。
荷兰小学启发、诱导式的教学原则,快乐的教学方式对孩子们的能力培养和个性的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