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角落里的“中国红”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23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俄罗斯一些看似平凡的小城具有特殊意义,因为那里或曾封存着中共领导人珍贵的“红色记忆”,或曾见证过中国革命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
库奇诺小镇,革命家的摇篮
从莫斯科大环高速公路驾车向东,约20分钟就可到达一个叫库奇诺的小镇。库奇诺是莫斯科铁路沿线上的小站,属于“铁路市”管辖,不过现在基本上已和莫斯科连成一体。这里风光秀丽、空气清新,作为莫斯科河分支的佩霍尔卡河蜿蜒而过,一年四季都不会结冰,总能看到人们垂钓的身影。
上世纪20年代,就是在这里,建立了大名鼎鼎的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大)。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很多人都在这里接受过培训。东大成立于1921年。它是一所专门培养革命干部的政治学校,斯大林是当时的名誉校长。瞿秋白曾应聘为东大中国班教授。当时班上的学生有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等40多人。刘少奇正是在库奇诺加入中国共产党。
据当地人介绍,出于安全考虑,当年的东大校门并没有挂牌,警戒也很严格。学校四周除了东边的湖泊就是森林。据说,南斯拉夫的铁托也慕名到过这里学习,而且就居住在小镇上。那时苏维埃刚执政不久,镇上的生活还很艰苦,学员每天只有4两黑面包充饥。不过如今的小镇早已改头换面。《环球时报》记者本想按图索骥,重游这所著名的红色大学,却发现当年的校园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居民高楼。据当地人介绍,由于小镇距首都莫斯科近在咫尺,又依傍铁路和河流,因此发展前景很不错。从小镇未来的规划图上看,将来甚至会比莫斯科市区还要漂亮。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小镇不仅与革命人物息息相关,也是启发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地方。其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人公就是在这里的铁路上卧轨自尽的。
难觅中共六大遗址
中共迄今所召开的历届党代表大会,会址在境外的只有一届,就是第六届“莫斯科代表大会”,虽说这届召开于1928年的党代会被称为“莫斯科大会”,其实会址不在莫斯科市区,而在市郊的兹维尼哥罗德市。
要说兹维尼哥罗德市的历史可谓辉煌,这座毗邻莫斯科河的小城建成于1152年,比莫斯科的历史还要悠久。俄罗斯第一本《识字课本》里就提到了这个响当当的名字。这里在14世纪繁荣起来,建立了城墙和著名的白色大教堂,但由于多次遭遇兵棼,这里始终未能如莫斯科那样,变成一座气派的大都市。尽管如此,2008年也仅有1.2万居民的兹维尼哥罗德,仍然是莫斯科近郊最吸引人的度假休闲地。
据历史记载,中共六大是在兹维尼哥罗德郊外一座农家别墅中召开的。由于记述简略,如今人们根本寻觅不到这所别墅的踪影。
新圣女公墓葬着王明
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新圣女公墓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较为熟悉,它是俄罗斯最著名的星级墓园,安葬着该国近现代史上的众多艺术家、杰出人物和苏联时期的党政要人。值得一提的是,曾担任过中共领导人的王明去世后也被葬在这里。
对老一辈中国人来说,王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早年留学苏联,后来在担任中共领导期间犯下“左”倾冒险主义及右倾投降主义的严重错误。解放后,王明申请到苏联养病,最终在莫斯科病逝。与其他墓碑相比,位于公墓东南角的王明墓看上去没什么独特之处。王明的半身塑像半掩在一棵柏树下,显得默默无闻。如果不是导游特意指点,是很难引人注意的。在王明墓碑的右前方,则是他的妻子孟庆树的墓地。据说王明夫妇是葬在新圣女公墓中仅有的两名中国人。
“新娘之城”培养了中国革命后代
伊万诺沃位于俄罗斯平原中部,一直以俄罗斯的纺织基地著称。因为织布行业的从业者多是心灵手巧的女性,因此俄罗斯男人都以娶到这里的姑娘为荣,伊万诺沃也因此得名“新娘之城”。此外,伊万诺沃还是俄罗斯最早的二月革命爆发地,更是首个工人苏维埃的诞生地。上世纪40年代,许多中国革命家的子女就读于当地的国际儿童院,并在此留下了他们难忘的记忆。
国际儿童院位于伊万诺沃市体育大街21号。当年悬挂毛泽东、朱德等画像的白色二层楼已被修葺一新的三层红砖楼代替,中国孩子们亲手栽下的树苗在院中亭亭而立。最早的国际儿童院就是伊万诺沃工人捐助兴建的,目的是救助东欧革命遗孤。后来也开始接收东方的革命子弟。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的子女都曾在这里生活。电影《红樱桃》就是根据儿童院的真实故事改编的。
如今这里仍是伊万诺沃的寄宿学校,主要招收俄罗斯及其他地方的贫困学生,其中就包括车臣和巴勒斯坦的孩子。提起当年中国学生的表现,儿童院博物馆馆长库兹涅佐娃评价说:“中国学生刻苦、自律、进取心强,他们是儿童院的骄傲。”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