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潮过后是无奈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23
“到希腊留学去!”5年前,这个似乎在中国各中介机构还是凤毛麟角的一个留学项目,却让留学热潮中的许多人都把目光投向这个神秘的古老国度——希腊。很多人对希腊这个地处地中海岸的千岛之国一知半解,“希腊?是那个拥有爱琴海,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地的那个国家么?
但是他们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留学希腊的路,带着几许兴奋,带着几分一知半解,随着留学热潮,涌入这陌生的国度,蔚蓝的爱琴海畔。
时过境迁,短短5年过后,留学希腊,像在这个神秘的国度上刮了一股龙卷风,短暂的轰轰烈烈后,便悄然走入了暗淡。如今若不是国内的中介公司换汤不换药地翻新那留学希腊的卖点,已鲜有人再提起希腊留学了。
然而当初的热潮过后,总有些什么会留下来,那就是淹没在雅典各货行和零售商店的昔日留学生。
准备:为什么,我们当初选择希腊?
这个问题不仅是留学生,在希腊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时常反思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来到希腊。而作为留学生,当决定出国时,全世界有那么多国家可以选择,为什么偏偏钟情希腊呢?总结出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1“希腊的公立大学,学生接受完全免费的高等教育。”
“公立大学,完全免费!”这些字眼儿,应该是当初最吸引留学生眼球的原因。相比世界上其他老牌留学国家的留学费用,(单纯学费:英国:约15-20万/年;加拿大:约8-12万/年;澳大利亚:约10-15万/年;美国:约20-30万/年)。希腊完全免学费的福利政策,确实给留学生家庭省去了最大的一笔开销。
(原来世界上仍旧采取公立大学费用全免的国家还有德国和奥地利等少数国家,不过目前其政府也开始逐渐向外国学生收取学费,比如奥地利公立大学约1000欧元/学年)
2“多学一门外语,对自己以后回国找工作有好处。”
希腊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南端,被誉为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对三大洲的历史发展有过重大影响。
希腊语,属于印欧语系,广泛用于希腊、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等国以及土耳其包括小亚细亚一代的某些地区。
基于绝大多数留学生都选择留学老牌英语国家,以及部分其他语种国家,希腊语作为小语种语言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这也成了当初中介公司广告宣传的卖点之一。诚然,能说会用希腊语的中国人确实很少,所以留学生普遍认为通过几年在当地的学习,便能够迅速而充分地掌握希腊语,在日后回国求职应聘的简历上,加上这一项语言专长。
3“希腊的生活费用比其他留学国家低。”
因为希腊比较欧盟其他国家的经济实力还是逊色一些,所以日常生活和消费水平都照比那些准发达国家低。通常一名希腊留学生除去学费,日常的生活费约为:住宿费用3000欧/年;额外开销:2000欧/年。(这里面因人而异,差别也很大,比如所在城市生活水平,以及是住学生宿舍还是出去租房子等等,都会直接影响留学生日常开销的数目,但总体的生活费都要比其他老牌留学国家少。)
以上3点是希腊留学生当初选择到希腊留学的最主要原因,其中还有一点重要原因,即是一些欧美大学分别在希腊开设了分校,入学门槛不高,也承认国内的成人、自考、电大、函授、夜大的学历,中国学生如果攻读相同或相关专业,国内获得的部分学分可以转过去,这样就缩短了留学时间。不过这些隶属私立大学的分校每年要收取一定的学费。
即便不是免费,但也成为了大多数来希腊留学生的首选,希望借助希腊当作跳板,日后可以转去一些知名的欧美大学继续深造。
在路上:门槛,有些高不可攀
当来到希腊的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之后,一颗激动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那些出国前的未知也渐渐有了答案,而更多当初中介公司鼓吹的留学优势也好,自己心里打的留学算盘也罢,在现实面前,昔日的优势,此刻似乎成了一道道高不可攀的门槛。
首当其冲的是语言障碍,这也是困扰留学生最大的问题。希腊语,对于在中国啃了十几年英语的留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语言,要从头学起,所以难度就很大。并且当中最主要的矛盾是,语言的点滴进步满足不了学业的高要求,即便自己每天埋头苦学,进步神速,但是想在短时间内就能完全领会教授的思想和书本上的知识,还是不可能的。但是考试还是要过,否则继续深造和签证都会直接受到影响,在这矛盾的前提下,许多留学生要么囫囵吞枣,要么死记硬背,虽然最终勉强过了考试,但那些内容本来就没有理解,考试过后,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
这种模式,不得不说是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所以往往从根本上打击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这样,很多留学生都因为语言的障碍而失去了继续读下去的信心,要么选择半途而废,要么学习同时另谋出路,能够最后在公立大学顺利毕业拿到文凭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
语言上的障碍便会派生出许多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无法融入希腊人的圈子,体会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生活受到局限,觉得下课后,除了超市和商场便无处可去,只能在家呆着;还有生活上很多细节问题,都会遇到麻烦。许多留学生宁愿课后整日呆在家里守着网络,也不愿意出门多走走瞧瞧,更没有意愿主动接触希腊人,所以天长日久,除了书本上的那点儿基础知识外,语言能力的提高相当缓慢和局限。
这种留学生活上的单调和不适应,导致了许多留学生刚出国时是“一颗年轻的心,一个新的笔记本电脑,一个鼓鼓的钱包”,几年之后,成了“一颗苍老的心,一个残破的笔记本,一个干瘪的钱包”。
现状:有那么几分尴尬
目前仍在希腊私立或公立大学攻读的中国留学生,照比当初已所剩无几,大部分人在选择了半途而废之后,不是回国另求出路,成了名副其实的“海带”(归国留学人员回国后暂时待业者),就是选择继续留在希腊。大部分留学生找一份中国货行或者零售商店的工作,打工度日,挣每月固定的薪水,算是作为留学时代花费的一点补偿,以及为今后打算的基础费用。
笔者在雅典繁荣的中国货行地段穿行,总会不经意间看到那些仍旧年轻的面孔,脸上一副略带学者气质的文质彬彬,仿佛是昔日留学岁月的一点儿见证。小琳(化名)是个可爱的女孩子,出国整整4年了,而今在一家中国人开的零售店里打工,说起最初留学希腊的路,小琳无奈地摇摇头,娓娓道来,像是对我揭开了一页页的旧事。
“在国内的时候是想去英语国家留学的,安安稳稳地上学,毕业了能在国外公司找份工作最好,或者到时候再回国。不过还是被当初中介公司所谓‘与欧美名牌大学挂钩,短暂就读后可以顺利前往知名大学继续深造’的金字招牌所吸引,并且考虑希腊当地的消费水平低,也可以节约很多费用。”
“来到希腊以后,发现这类私立大学的费用也相当高,事实上是这类私立大学也很不正规,非但去欧美名牌大学的可能性不高,其文凭也不被中国教育部门认可,当我知道这个真相时候,真是措手不及,马上觉得学业的前途很渺茫了。”小琳说到了留学的最痛处,眼眶也有点儿红了。
“家里花着高额的学费,最后却通往一条死胡同,我只有在半路选择放弃,算是节省后面的损失罢。不过人都到希腊了,就这么折腾了一番再回去,心里真不是滋味,所以我决定留下来,打打工,也算是积累点儿社会阅历罢。”小琳苦笑着对我说。“当时我们是英语授课的,希腊语几乎不会,但即便是中国人开的店铺,也要简单的希腊语,所以我就自己在家学了一段时间,然后找了一份零售店的工作,好在希腊中国人的工作不是很难找。”
谈及以后有什么长远的打算,小琳眨了眨眼睛,笑着说:“还是希望以后能去外国人的公司上班啊。不过英语都忘得差不多了,现实点儿说,还是好好学希腊语罢,争取去外国人的公司任职,至少也没有在中国店上班这么累了。其实…”小琳短暂思索,最后向我提了一个深刻的问题:“既然留学这条路没有走通,是我出国永远的一个遗憾,但是能够自己打工赚钱,也算是另一种迂回的方式罢。有了文凭,到头来也是找工作,赚钱,不是么?想明白了,其实都一样罢,反正属于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我点点头,在小琳的笑声里,我能体会到一个昔日的留学生,在经过岁月打磨后的成长。她的故事,应该代表了留学希腊的大多数人,他们当初选择希腊的私立大学就读,在到了希腊,了解学校真相以后,不得不艰难地重新选择自己的未来和方向。只是已经走出了一步,花了家人的钱,费了自己的很多心血,便不甘心就这样放弃。
其实小琳说得对,生活,总要继续下去,昨天已然定格成往事,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们同样有理由去实现那些旧日的梦想,不是么?文凭是个敲门砖,机遇和成功,更多的是给那些用心的人,有梦想的人罢。
之前曾就读于希腊某公立大学,目前在雅典某超市打工的小刘(化名)提到自己的留学生涯,感慨地说:“刚来希腊那会儿在大学上课,觉得希腊语特别难学,上课也听不明白,想打工,又因为语言不通和学业繁重,找不到工作,每天花家里的钱觉得特别心疼,一筹莫展。
后来度过最困难的语言关,也找到了一份中国货行的工作,虽然暂时解决了部分家里的经济负担,但自己学习的时间却少了很多,回头看大学的知识,还是觉得难度很了,似乎大学毕业遥遥无期,于是就有了厌学情绪。直到现在完全放弃了学业,成了‘打工专业户’。“说到这儿,小刘苦笑了一下,“当初上学时候,觉得距离毕业还很遥远;现在每天就是打工赚钱,做着重复的工作,觉得更是遥遥无期。现在也没有当初刚来时候那些远大理想了,走到这一步,只希望攒够一定的钱,就回国去。你想,在国外没拿到文凭,找工作反倒比国内毕业生还难了;攒些钱,以后回国做个小买卖或者投资,毕竟也算一个出路。”
我想小刘的话,道出了昔日很多希腊留学生的现状和尴尬:没有文凭,回国工作不好找;语言半斤八两,更谈不上什么个人优势。相反当初办希腊及留学和最初的生活支出,让家人花了一笔庞大的费用,这个大窟窿,如今只有靠没日没夜的货行打工,才算是心灵和生活上的一点补偿。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做父母的普遍心理,或许更多的家庭当初选择让自己的子女出国留学,并不在乎花了多少钱,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接触外国的文化,最后,希望他们能够快乐。但他们真的快乐吗?几年过后,那些出国的留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心里自有体会。
真应了当下留学生中间时兴的那句话: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