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详尽攻略:悉尼大学的学习点滴

详尽攻略:悉尼大学的学习点滴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20

        虽然已经在悉尼大学读完了硕士学位,但还是会不时地回忆起在这里度过的点点滴滴。记得入学前夕,一些师兄师姐说,国外的学习与国内的学习大不一样,你要尽快适应。我却想,从小学到大学,书都读了十几年了,有什么不一样呢,没问题!我的盲目自信使我一开学就吃了不少苦头,实践使我认识到,国外的学习方式与国内确实有许多不同,必须尽快适应,才能使自己的学习步入主动。在此,我将在悉尼大学学习中体会到、感受到的各个方面写出来,供后来者参考。

  选课
 
  澳大利亚的大学实行学分制。学分制又称学分积累制,根据所设专业的需要和教学计划的规定范围,以学分作为计算学习质量的单位,学生学满规定学分并考核通过即可毕业。以悉尼大学商业硕士为例,取得硕士学位需要72学分,一门课为6学分,那么则要学完12门相关课程。课程中有几门是必修课,还有一些是选修课。因此,要顺利完成学业,选课很重要。
 
  选课一般与注册同时进行。选课前可以在学院的网站了解自己专业的课程设置、必修及选修科目,然后再领取一张你所选择的这个专业本学期所有课程安排的时间表,根据你选择的这个专业对课程的要求,对照各课程的授课时间进行选课,以免所选择的课程在授课时间上“撞车”。根据移民局有关规定,海外全日制学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三门课,这样,你可在两年即四个学期内学完规定学分获得学位。如果你想在一年半即三个学期内毕业,那么每个学期则要选择四门课,压力很大。

        大学在假期也会安排一些课程,暑假开设Summer School, 学生最多可选两门课。寒假开设Winter School,只能选一门课。为了减轻平时课业的负担,也可以选择假期课程。但假期安排课程有限,选择的余地小,不一定是你要读的课程,再者因为时间短,课程安排非常密集,在短时间内要接受大量信息,有时课本还没有看完就要参加考试了。许多学生认为这样学得既辛苦又不扎实,不如平时多努力,假期里去打工或旅游。已经选定好的课程可以试听几次,如果认为课程内容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和要求,或对老师不满意,在开学的最初几周内你可以换课,重新选择。但对读第一学期的新生来说选择余地不大,因为许多课程是这个专业的必修课。第一学期不学,第二学期这门课不一定安排,你就要等到下一学年了。
 
  上课
 
  本科课程大都安排在白天,硕士课程却大都安排在晚上6点至9点,因为在澳大利亚许多人都是在工作以后利用业余时间读硕士学位,这样安排可以使他们工作、学习两不误。

  澳大利亚的课堂气氛随意亲切。课堂听课人数不等,某些专业如艺术管理、教育学等听课人数较少,往往只有十几个人,在一个小教室里大家围坐在一起,教授坐在中间,气氛融洽,像是家庭聚会。有些专业比如商科、会计等听课时人数较多,五六十人坐在大教室里,教授在上面讲。教授讲课时,学生有的专心听讲,有的在记笔记,有的在翻看讲义,甚至也有的在吃点心、喝饮料或悄悄走出课堂休息一下,没有人会干涉你。尽管随意,但每个人都很注意不影响别人,手机铃声一般都设成静音,没有人在教室里接听电话,更没有人交头接耳或大声喧哗。如果有问题或对所讲内容有不同的看法,可随时提问或发言。除了听课以外,在课堂上学生们会对某个专题进行讨论或分小组讨论,也常进行案例分析,或演讲,做演示报告等等,形式很多。通过多种形式,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中国学生听课都很认真,但对各种讨论、演讲等不积极,大多数场合都不爱发言。这很可能是自认为口语不好,怕表达不对被别人耻笑,也和我们民族的性格比较内敛有关,但这样做是很会吃大亏的。因为课堂表现往往是考核的内容之一。许多教授很看重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许多课堂讨论、演示都是考核方式,如果不发言,不是自己放弃了吗?正因为自己的口语不好,就更不能放过机会,要争取多发言,多表达,多练习,多得到教授的指点。在这样的“实战”中语言才能较快地得到提高。
 
  一些学生原本以为自己听力还可以,但听了一两节课后感到自己有许多地方听不懂,于是心情十分紧张,这没有必要。留学生初听课时,听力很好的大都也只能听懂70%~80%,有些只能听懂40%~50%,这都是很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心。不仅中国留学生如此,其他非英语国家的留学生初到澳大利亚也是如此。因为这很可能是你对教师的语音、语速、某些发音特点还不习惯,不适应,或对某些专业词汇还不熟悉,只要经过较短时间的适应和努力就会有比较大的提高。开始也可以采用录音的方法把老师的讲课录下来,课后反复听,不熟悉的词汇对照讲义反复记,听课关是能闯过的。
 
  一些学习人数较多的专业课程的信息化程度很高,所有课程内容都发在网站上,学生登录后可以查找。教授会把详细的教学大纲,包括每节课的讲稿、考核方式及要求、参考教材等都放在网上。课前可先在网上预习要讲的内容,课后在网上复习,课上只要努力理解所讲的内容,不必再为录音、笔记忙碌了。

  教材

  每门课,教授都会指定一本书或几本书作为教材,有时也会以自己编写的讲义作为教材。在澳大利亚,在书店买新书很贵,不过学生们总有一些解决难题的办法。比如,一是加入消费合作社(Co-op),入社后在书店买新教材可得到约20%的折扣。二是复印。在澳大利亚复印很便宜,复印一本书比买新书便宜很多,但复印整本书被认为是违反版权法的,你只能复印部分章节。三是买二手书,这也是很多人的选择。新学期开始时,有许多二手书出售,价格一般只为原价的30%。你可注意学校广告栏的小广告或网上发的贴子,有时教授也会帮忙联系上一届的学生出售旧书。二手书自己用完后,若没有保留价值,还可以再出售。但有一点要注意,教材经常更改,即使是同一本书不同版本也会有许多不同,因此买二手书一定要打听清楚这本教材是否适用。
 
  也有一些学生很少买教科书,他们认为现在网络很发达,什么都可以在网上查找,不必买指定的教科书作为参考,尤其是教授们编写的讲义并不一定有权威性。对于教科书是否买和如何买,也是见仁见智的事,不必强求一致。

  阅读
 
  有些新的留学生会问,课时安排得这么少,只在傍晚听几小时课,整个白天不是都无事可做,十分轻松吗?开课后很快你就会发现,远不是这么回事。傍晚几小时的课,你用一整天都很难应付,且不说预习、复习、准备发言、演讲等,单单老师布置的课后阅读就很难读完。每次课后,老师都会布置一些课后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有时是几十页,有时甚至是厚厚的几本书。对于老师们布置的阅读材料,当然要尽可能多读,因为这对深入理解课堂上听讲的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些材料对这门课程的考核、写论文等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但有时老师布置的阅读材料过多,你无论如何也是读不完的,这就要学会“讨巧”。所谓“讨巧”,一是掌握重点,可以向老师请教,也可以向已经读过这门课的师兄、师姐请教,了解这些阅读材料哪些是最重要的,是必须读的,哪些是次要的,内容重复等,分清轻重缓急。二是学会快速阅读,拿到一篇文章,先快速浏览,看看哪些是主要章节,重点讲述什么,然后再仔细读自己最需要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大量阅读,不但对自己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而且也锻炼自学能力,从中学会如何掌握重点,如何主动地学习。
 
  小组作业

  小组作业曾给许多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小组作业由几个同学(少则3~5人,多则十多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项课题。同学们分工协作,有人查资料,有人写报告,有人做计算,有人去采访等等,大都需要数周的时间才能完成。最终成果除书面的报告外,还有公开演讲、演示报告,有时还有小型的展览等。在小组作业中,仅仅会死记硬背一些书中的内容是无法完成的。这种方式更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小组作业完成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知识、能力等,还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分工是否合理,配合是否默契,是否有团队精神等,因此是对学生一次较全面的锻炼,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也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处理好人际关系。
 
  小组的组建就很有学问。有时小组组成是由老师指定,一般情况下只能服从。进入小组后再逐渐熟悉、适应每个成员的个性、能力等,逐步磨合。如果你想参加另一个小组,或联合几个人组成一个新组,也可以向老师提出。老师认为你的理由充分,对完成小组作业有利,可能会同意你的意见。如果不同意,你还是要在原组认真完成分给你的作业。
 
  多数情况下,老师会让学生自由组合。这时往往澳大利亚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国际学生组合在一起,如果中国留学生人数够多,中国学生肯定会组成一组。然而这样组成效果是不好的。到国外留学本来就是想多接触外国人,多了解外国文化,若只要有机会中国学生就凑到一起,不是违反初衷吗?如果是纯理科课题,如搞一个机械设计或软件编程,中国学生在一起,凭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勤奋努力,高质量的完成小组作业还不难;若是社会科学课题,有关法律、人文、管理方面的,中国学生在一起肯定会吃大亏。道理很简单,许多对澳大利亚学生是常识性的问题,中国学生却闻所未闻,对某些社会历史问题,中国学生可能会依照中国的国情去分析,依照中国人的思维定势去提出解决方案。尽管现在澳大利亚的大学老师也提倡要有“国际视点”,很喜欢听国际学生讲讲其他国家的事情,但在作业中过于中国化的观点,老师也只能给一个保守的分数。

  因而,组建小组时一定要请几位澳大利亚的同学或西方国家的同学参加,或者更勇敢一点,参加以西方国家同学为主的小组。这样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体味不同的文化,收获肯定是不同的。

  在小组中,可以观察大家不同的表现,有些学生积极主动,不但提前完成自己分担的工作,还热情地帮助别人;有些人是自顾自,挑一个自己最擅长的项目去做,完成后别的就不管了,小组会也不愿参加;还有少数人挑三拣四,尽量把工作推给别人,自己少做。一个小组也体现了人生百态!这些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作业完成时,老师会要求小组成员互相评分,分数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中国留学生一般都比较认真努力,但往往不够积极主动,有些缩手缩脚,总怕自己做不好而影响集体成绩,更不愿出头露面,也很少主动要求代表小组去做演说、演示报告等。这仍是自信心不足,甚至是虚荣心在起作用,应该更自信大胆一点,主动要求去承担困难的工作,因为这是小组作业,出现问题大家一定会帮助你,这也正是小组作业的优势。有这么好的机会,应争取多分担一点工作,多经受一些锻炼。

  西方学生对短短十多分钟的演讲、演示报告等非常重视,他们尽量争取这些机会,并把它看作是展示自己的重要舞台,他们都要精心准备,在讲演时女生化妆,穿职业正装,平时穿背心拖鞋的男生也西服革履,个个显得自信潇洒。

  考核方式

  澳大利亚的大学,对课程的考试、考核方式严格而科学。极少有某门课是通过期末考试一次成绩而“一锤定终身”的。每门课都有多次考核,考核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对这门课在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掌握程度。从考试方式的多样性中也可以体验到澳大利亚的大学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每次考核在总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如果一、两次小考核的成绩不够理想,不会对总成绩带来太大的影响。但也有些教授要求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要达到及格。只要有一次不及格,总成绩即不及格。在这样的考试方式下,某些中国学生所抱的“平时不努力,期末抱佛脚”、“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应试态度完全失灵了。每门课都不能期末再去努力应考,而是整个学期都要努力。

  在每门课的第一次课上,教授们就会把整门课的教学大纲、进度等公布。包括考核次数、方式、时间、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等详尽列出,以使学生们及早准备。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考核方式和次数也不同。常见的考核方式有几种:
 
  写论文。偏理论性的课程大多要求写论文,论文在总考核成绩中占的比重也较大。在学期开始不久或期中,会要求写一篇小论文,字数在1,000~2,000字左右。期末常要求写字数在4,000~6,000字的大论文。在论文中允许引用别人的观点,但一定要注明是谁的观点,发表在哪本期刊或书中。你引用了别人的观点,即使已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注明出处,也会被认为是剽窃的行为,侵犯了知识产权。不要担心老师看到你满篇摘引而皱眉头,恰恰相反,这说明你进行了大量阅读、参考了众多的资料,十分用功。当然,你应该消化吸收,按合理的结构表达出来。
 
  案例分析。商科的许多课程通常会将案例分析作为重要的考核方式。案例可能是老师提供的统一案例,更多的时候是学生采访某公司的真实案例。首先要把案例的方方面面、具体的商业情景调查描述得详尽清楚,然后以所学理论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方案。案例分析的结果也要以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小组作业。上面提到的小组作业,因为能够较全面地考核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也是重要的考核方式,在总考核成绩中往往占的比重很大。

  演示报告。根据某一选题,做一个面向全班的演讲陈述,可以配合幻灯片等。最后还要回答同学们的提问。上面提到的小组作业中,可以选一个人代表小组陈述,有时也要求每个人独立做陈述。
 
  课上小测验。教授在一堂课开始时用半小时左右让学生答卷,进行课上小测验,题目大多是选择题或简答题。小测验在总考核中占的比例较低。

  课后作业。像国内的家庭作业,课后做,题目类型因课而异,成绩也在总成绩中占一定比例。
 
  期末考试。课程结束后会安排两周复习,最后一周是考试周,进行期末考试。期末考试的方式和题型也会因课而异,有时教授甚至会给出两种选择,参加期末考试或按要求写论文。有的课还可能在学期中安排一次期中考试。
 
  除以上形式外,还有上机考试、实验课考试等多种方式,全方位考查考生的学习效果。

  考核的打分标准为50至64分为P (Pass),65分至74分为CR (Credit),75分至84分为D (Distinction),85分至100分为HD (High Distinction),50分以下是F (Fail)。一门课Fail了,就拿不到学分,不仅白付了这门课的学费,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中国学生学习大多是很努力的,但有不少人是“两耳不闻学校事,一心只读专业书”,因而错过了许多机会,没有能充分利用甚至根本没有利用学校提供的许多对提高学业极有用的资源。

  学校开设有许多为学生提高学习技巧的课程和提高英语水平的课程,比如如何充分利用时间,如何记录课堂笔记,如何完成小组作业,如何公众演讲,如何写科学报告,如何写评论性文章等等,课目繁多,涉及到学习的方方面面。这些课程都是免费的,本校生可以自愿参加,但一般需要提早报名。因大都是小班授课,名额有限。有些院系还根据各自特点,给自己的学生开一些针对性更强的课,对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极有帮助。这些课程的安排都在学校或院系的有关网上或布告栏上公布,如果你不关心学校的事,只埋头上课,这些宝贵的资源就白白浪费了。有些学生学业快结束了,才知道有这样一些辅导课,悔之晚矣。
 
  有些学校还有专门为学生修改论文或作业的服务,免费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帮助。比如墨尔本大学的学生学习中心就配有专门老师为学生修改作业,学生将作业完成后交给中心,并和老师约定时间面谈。见面时,老师会指出你作业中的种种问题,从观点到结构,从语法到用词,全面细致地给你分析讲解,并提出修改意见,得到这样的帮助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学校图书馆也是一个要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大学都很重视图书馆建设,在大学的介绍材料中也常常把图书馆的藏书量、开放时间作重点介绍。悉尼大学在南半球是藏书量最大的图书馆。一些中国学生受“一门课,一本教材”的影响,认为只要熟读指定教材就可以学好功课,很少去查阅其他参考资料,对学校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也很少问津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在国外要学好一门课,靠几本指定教材是根本不够的。老师会经常布置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不可能都去买,主要靠去图书馆借阅。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仅靠教材更是不行,必须参阅大量有关该课题的最新材料,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该课题的各种论点,更要依靠图书馆。
 
  正因此,在开学之初的迎新生活动中有一项是参观图书馆,通过参观,学生们可以了解图书馆的藏书情况、查阅方法、借书规定等,当时你可能不理解参观的意义,认为没有必要了解这么多,但随着学习和阅读的深入,你会感到这还远远不够。在进行的专门查阅时,你会感到有必要知道自己在图书馆的权限,即你所学位和专业一次可借多少本书?每种类型的书可以借阅多长时间?你是否可以跨校借书和要求图书馆为你购买新书等等。如果你有这样的权限,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呢?在查阅资料时,还要多咨询专业的图书管理员,取得他们的帮助。图书馆不同类的图书有专业的管理员,他们对所管理的书籍非常熟悉,有时你查到山穷水尽,但经他们指点帮忙,又会找到许多有用的资料,如柳暗花明一般,心情无比舒畅。
 
  在查阅图书时,还要学会通过索引系统查询各种期刊。期刊覆盖面广,更新速度快,在期刊里可以查到有关课题的最新动态,许多期刊都有电子版,更方便阅读和携带。

  图书馆是蕴藏知识的宝库,学会利用图书馆将终生受益。(编辑:胡慧)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