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双重国籍与人才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20
日前看报,得悉新加坡政府对人才短缺问题,正着手补救。方法有三:一、极力让年轻人才留在本土;二、令新加坡更具吸引力,可以招揽到外来精英;三、向已在海外的新加坡人发出信息,尽量保留他们的国籍。总括来说,开源节流是也。
现代资讯发达,机票便宜,很多年轻人对外国的了解及向往,比诸上一代人更充实及真切得多。由于父母亲有公积金存款,海外学府发放奖学金也非常丰厚,出洋留学的学生每年有所增加。本来新加坡本土的奖学金也颇具吸引力,近年更设有多样化回国服务的“荧火虫”奖学金,实是不俗的“鱼饵”。
本地大学,也参与国际性的交换学生计划。想短期出洋留学的学生,可以利用这种安排,尝试在海外的学习生活而不必大量花费。笔者的同事之中,不乏曾参与类似计划而留学海外者,他们在回国后,把海外所学的和见闻,发挥在工作岗位上,是回馈社会的行为,值得赞许。
每年三月,高考放榜,我看到报章上所刊登的,都是历年奖学金得主的图文报道,对非奖学金学生的选择及成功例子,报道却很少。要留住各类年轻人才在本土发展,我看社会应该给他们多一点机会与空间,让奖学金申请及发放条件,更能配合年轻人的取向。
其次,外来人才也分短期与长期两类。短期的,他们以新加坡为跳板,目的是西方国家,两三年过后他们便会离开,任凭新加坡怎么具吸引力,也不会叫他们留恋。至于长期定居的外国侨民,如果仍未申请入新加坡籍者,通常有下列考虑的因素:本身国籍所给予的土地权、医疗福利、子女教育质素等等都可能比新加坡更理想。
笔者的本地居民亲友之中有马来西亚公民、印度公民、日本公民、中国公民、文莱公民等,他们在新加坡居住了十多年,都甘愿做居民而不想放弃原先的国籍,新加坡对他们来说,只是“暂居之所”,他们都抱有“落叶归根”的心态,很多把孩子送进本国主办的国际学校读书,以方便日后孩子回国更易适应。这类外来人才在新加坡既矛盾、又苦恼。一方面又想融入社会,一方面又非常脱节。他们往往在小圈子里进行社交活动,在同乡之中找多一点故乡的消息,或打长途电话找点亲友的慰藉,而忽略了融入新加坡社群。
如果政府移民条例放宽,容许双重国籍,相信大部分的“蓝身份证”居民都会乐于成为本地公民,安心以此为家,享受公民权利和福利,安居乐业。而他们的下一代,也会理所当然地为新加坡建设属于他们的家园。
至于那些已经身居海外的新加坡人,假如他们要做入籍的打算时,也不必放弃原有的新加坡国籍,在适当的时候,他们也可以为国尽忠,扬威海外。
人才的吸收和流失的问题更涉及到其他细节,例如服兵役、拥有海外物业者购买公屋的贷款利率、年老父母的居住期及医疗保险福利等等,都应予以弹性考虑及优惠。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