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中国梦遇到美国梦

中国梦遇到美国梦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20

  梦想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对于个人,它是人生的追求,对于社会,它是进步的源泉,对于国家,它是发展的动力。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会用特定的、美好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梦想。比如,美国人会用自由、平等、冒险、公平机会来诠释“美国梦”;而中国人则会用和谐、和平、安康、富国强民来描绘“中国梦”的蓝图。 
 
  尽管中美对实现各自梦想的方式有着不完全一致的取向, 然而,对于幸福的追求却是包括中美两国人民在内的全人类的共同理想。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的美国之旅即将成行。对于这次最高层会晤,媒体、公众和业界都有着很大的期待,双方也确实有很多话题可谈,但我们同样感兴趣的是,伴随着中国领导人的访美以及中美之间更多沟通之门的敞开,“中国梦”和“美国梦”会以怎样的方式相遇,它们会是彼此祝福和欣赏,还是彼此不以为然,互相戒备?

  梦与梦相通 

  在美国的时候,我在波士顿萨马维尔镇珍珠街10号与凯特共住在一栋楼里。他是塔夫特医学院的学生。一次考试结束后,一身轻松的凯特要和同学们聚会。于是我们来到波士顿北区——那里原是意大利移民聚居的地区。停了车,我们走进一条小街,步上阶梯,一扇木门闪现眼前,门上有镀铜的花瓶饰,十分雅致。这是凯特一个同学的家,房间小巧,一个客厅,中间是厨房,里面是卧室。

  房间的主人叫爱默莉。她特别喜欢笑,这一间一套的寓室到处回响着她的笑声——似乎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可以逗她笑。她穿一件湖蓝色的衬衣,外面套一件小花布衫,腰间系一根湖蓝色的宽带,白皙的脸上有几粒雀斑,发着红光,全身洋溢着活力,仿佛就是青春的化身。

  夜里十一点,大伙儿开上各自的汽车到了Providential大楼楼顶的酒吧。下楼时,已经是凌晨一点钟了。楼下豪华的商业区业已寂寥的大理石过道上,只有这一群精力充沛的青年。

  在大楼前的广场分手时,我在阑珊的灯下问爱默莉:

  “你一生的梦想是什么?”

  “幸福。”她说得很干脆,不假思索。

  后来,我到华盛顿去,在林肯纪念堂看到了杰弗逊在大理石壁上的镌刻——“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才对爱默莉的美国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懂得了美国人一生追求的目标——个人幸福。

  正如哈佛大学哲学教授、著名哲学家乔治桑塔耶那所说,“美国人具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即使在个别的美国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但他们的环境、习俗、脾性和思想却十分相似。他们都脱离了各自土地的根和祖先的传统,而投入涡旋之中,不由自主地在一个本来是空空如也的空间中旋转。做一个美国人本身几乎是一种道德条件,一种教育,一种毕生的事业”。

  什么是美国梦?它在人类的进步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在剑桥镇查尔斯河畔,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英国作家弥尔顿说,“在我的想像中,那儿是一个高尚而又强大的国家。她宛如一个巨人,在苏醒之后,砸碎紧箍在身上的锁链,巍然屹立;在我的想像中,她如同一只鹰隼,双眸在灿烂的阳光下炯炯闪亮,饱含着青春的活力。”

  美国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是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它的国民来自几乎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北美的这块土地上“实现上帝的宏旨”。有的人甚至认为,美国的事业在很大程度上是所有人类的事业,美国实验事实上是人类的实验,美国是人类社会的一个试验场。而基本涵义为“凭借个人奋斗获得成功、赢得幸福”的美国梦就是这一切的强大动力。

  置身于美国的环境,我们却常常想起中国,而且这种思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强烈。中国人有自己的中国梦。我们都急切地想回国去,想服务于我们的人民。由于中国近百年来遭受外族的侵略和蹂躏,我们都有强国的梦,希望贫弱的国家一天天好起来。

  但细想起来,美国梦和中国梦有没有相通的地方?

  回国后,我经常到农贸市场去逛,我喜欢那里随意的气氛,在社会最底层奋斗着的农民艰苦卓绝、吃苦耐劳的精神每每给我以巨大的鼓舞。有一次,我在街上见到一个健康的、不饰脂粉而双颊红润的年轻女人,蹬着一辆简易的三轮车。她还穿着在城里很少见到的绣花黑布鞋,车上放着一只煤火烧得正旺的炉子,在一堆杂物中坐着她的两个脸蛋红通通的孩子,可爱极了。她蹬得很吃力,但仍然努力向前,仿佛前方有什么在吸引着她。我不禁震撼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忍不拔呀!一种怎样的奋发向上呀!

  我以为,中国的崛起在其最本质的方面,在根本上,就是有这样一群人的奋斗。这个年轻的中国女人的梦是什么呢?这两个虎生生的、健康的孩子,就是她的希望,她的将来——这两个孩子在21世纪会有一个比上代人更为美好的未来。我不由想起了在Providential大楼的那一幕,一群美国青年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期待。

  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梦和一个普通美国人的梦,是有相通的地方的,那就是对幸福的追求,都向往更为美好的生活。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人口最多的国家,希冀通过改革与开放使自己强大、繁荣起来,平等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是世界上最为年轻的文明之一、经济上最为强大的国家。这两个隔太平洋相望的伟大民族之间的关系,对于两国人民,对于世界的未来,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美文化的共同点,难道不是这种人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吗?难道这种追求不可以成为建立两国友好和平关系的基点吗?

  早在1980年,复旦大学教授林同济先生就曾以少有的远见和洞察力希望美国人在理解中国时要有更多的灵活性,同时对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对为中国国内发展提供一个适宜的国际环境和保持中美之间良好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他认为,美国在对中国做出判断时,需要历史视野。

  而这种历史视野,说到底就是一种发展的眼光,包括看到中美两国文化意义上的共同点,发展这种共同点。这样,中美两国在21世纪就可以和平相处。人们都这样期盼着。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