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海归”情感生活“归”向何处

“海归”情感生活“归”向何处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20


         除了就业,“海归”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情感与家庭。

  有位“海归”这么说,在国外的这几年,西方人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其实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尽管很多西方国家的离婚率居高不下,不婚族越来越多,但是很多西方人对家庭其实有着相当严肃和谨慎的态度。他们觉得除非是打算一辈子独身,一旦有了家室,就要负责到底。

  “海归”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行走,生活环境的转换,让他们的情感生活也遭遇了不同的情景……

  “海归”情感现状扫描

  无奈的海归:单身成了多数派

  在“海归”里,单身似乎成了多数派。他们或是留学时埋头于繁忙的学业无法顾及婚姻家庭,或回国后打算先努力创业,等有了事业基础后再考虑情感和家庭,也有人因为过惯了单身贵族的生活,希望一直保持这种状态。

  年过35的Jonh回国之后事业算是顺利的,开了一家租赁公司,买了房也买了车。但Jonh到现在仍是孑然一身。早年读书的时候,家人给他在国内找了一个女朋友,因为距离的阻隔,他觉得难以沟通。如今回到国内又忙着创业。这让年近70的爸妈着急起来,老人家挨个给亲朋好友们捎话过去,让他们帮忙找找,还逼着Jonh多去参加一些白领俱乐部活动,结识女孩子。但Jonh在国外呆了六七年,喜怒哀乐表现得很直接,开口闭口总是谈工作的事情,不知道怎么哄女孩子,见面交往的女孩子不少,但就是没成的。

  操心的海归:让孩子回来读书

  Ada的同学圈子里,不少在国外成家生子的人近年来都纷纷回迁了。她有一个男同学,孩子今年3岁,是在澳大利亚出生的。虽然过来陪读的太太没有工作,但是做证券的先生薪水足够保证一家人的安定生活。毕业后一年,Ada突然收到那男同学要回国的消息。那个同学的想法是,一来国内如今机会那么多,是发展个人事业的好时候。二来也是为孩子,自己走出国门,有了切身的比较之后,还是觉得国内的基础教育做得好。别看国外各种教育理论在中国粉墨登场,大家对国内教育的刻板严肃也多有微词,但在他看来国内的中小学教育很扎实很实用,眼看孩子就要到读幼儿园的年龄了,得赶快送回来。等到读大学再出去会更好。

  苦涩的海归:异国恋情的无奈悲凉

 在国外学习、生活相当长时间,尤其是在那边成家生子的人,要作出回国的打算并不容易,要重新适应国内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确实有点困难,这种适应不仅在于他或她本人,还包括伴侣包括孩子,都需要重新定位和选择。

  回国前Eric和Lisa两人是同学,也是情侣。当初自费出国的经济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于是他们合租一套公寓。有一次Eric病倒了,在Lisa的细心照顾下,Eric的病好了,他们的感情也深化了。出于省钱的考虑,他们干脆住到了一起。而留学海外的孤寂生活也让两人在情感上越来越相互依赖。但是其实他们在国内都有各自的家庭,Eric还是一个孩子的父亲。

  Eric归国后,他们似乎回到了现实中,分别做回了别人的丈夫和妻子。但是故事并没有因此结束。虽然分隔在不同的城市,彼此的思念却没有割断。起初他们只是偷偷相互打个电话。出去久了,跟原先的伴侣本来就已经有了重重的隔膜,越来越少共同的话题了,更何况后来他们还跑到对方城市去相会。同床异梦的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两人的恋情很快被家人发现了。一番周折之后,他们分别离了婚,B到了A生活的城市,两人又开始同居,却再也不愿提结婚的事。寂寞和压力是很多异国恋情的助燃剂,结局却往往写着苦涩。

  尴尬的海归:E时代跨海两地分居

  李先生今年36岁,1992年赴美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妻子随后陪读过去。他们的孩子也是在美国出生。2000年李君放弃绿卡回国发展,妻子和儿子则留在美国。

  李先生说我想回来是很有理由的。男人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种生活,而女人更容易随自己的心绪适应一种表面优越的生活。男人很固执,即使到了国外也很难真正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很多东西。我的事业在中国。可妻子不愿意回来,说人家都拼了命往外跑,你倒好,好不容易出来了,反倒回去了,人家还不得说你在国外混不下去了。再说了,孩子是在美国生的,在美国长大的,几乎都不会说中文,回去能不能适应,的确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除去语言不说,国内的应试教育体系,大量的家庭作业,与国外比较鼓励独立思考,强调动手能力的教学思想相差非常大,孩子怎么去适应?听说,国内的那些双语学校比在美国念书都贵。至于孩子自己,也是百般不愿意回来,理由呢,不外乎道听途说的“中国学校的作业很多”,“上课要把手背在身后”,“老师很凶”,“天天背书”等等。孩子从小接受的是“宽松自由”的美国教育,也不能采用中国式的“高压”学习。

  最终的决定是李先生回国创业,而妻子和孩子继续留在美国。于是李先生每天傍晚回到租的公寓里,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电脑,登录互联网,看妻子和儿子是不是也在上面,用语音和家人聊上一会儿。有时候他一边吃晚饭一边听太平洋对岸刚刚早起的妻子讲前一天的见闻,然后听儿子说说学校的事情。时间长了光是国际长途都打了不少钱。

  对他来说,这样的生活持续了3年,已经成为习惯。虽然有些无奈,暂时却无法改变。将来会怎样,李先生还没有想好。

  调查:16%的人选择分手或离婚

  据2004年《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留学生在留学期间最多为“情感孤独”所困,他们也对萁发居的状况表示悲观。

  这项名为“海归搜索行动”的调查在互联网上展示,这是中国首次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专门针对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现状的大型调查。调查引起海内外留学人员的强烈关注。参与此次调查的实名注册人员就有3000多人。

  调查结果让人意外的是,在留学生面对文化差异大、无法融入异国文化、经济压力大、学业压力大以及饮食不适应等种种困扰时,多数被调查者都坦言,留学期间最受“情感孤独”困扰。根据调查显示,有23%的人留学期间无伴侣;而即使在有伴侣的留学生中,多数人还是与伴侣两地相隔。

  而且,留学生对长期分居的状态态度悲观。有近一半的留学生认为,“情侣如果没有一起出国,那么将来还会在一起的机会很小”;而认同“真正的感情不怕相隔距离遥远”的留学生只占两成;更多的人(50.1%(倾向于“国外生活的变化是国内的人不能理解的,回国后观念也不能再回到从前”。调查发现,面对长期两地分居的现状,尽管有六成留学生愿受相思之苦,但是,也有16%的人选择分手或离婚,有8%的人另外寻找情人。对于出国后发生的感情变故,留学生表现得很宽容。超过一半的留学生认为:“感情的事不能用是否自私来衡量,大家都是在不伤害别人的基础上做理性的选择”。而认同“人都是自私的,遇到比现在们侣更好的人当然应该重新选择”的留学生所占比例则只有14.%。

  情感面临重新定位

  其实,跨国两地分居家庭的出现表明了中国和世界的融合进程正在加快。“两地分居”这个词似乎应该属于二三十年前的人,属于上个世纪。那一代人,在通讯和交通不那么发达的年代,忍受着跨越省区两地分居带来的思念和艰辛。他们更多在为生计奔忙,认为工作远比感情重要。他们单纯,面临的“诱惑”也少。他们没有那么多维系感情和家庭的技巧或者说花招。他们看不惯就说,有意见就吵。两个人实解决不了,还有单位,还有领导。

  但是,新的“跨海两地分居”大多是个人的选择,出了问题也主要靠自己解决。尽管“跨海两地分居”的实际距离远远大于上个世纪的“两地分居”,所幸现代科技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方式:写信不再是感情联系的惟一方式。有什么要说的,可以打电话,可以发E-mail,可以在网络上聊天;想见真人一面,买张打折的机票,十几个小时之后就到了另外一个国度。但是一个家庭的维系,两代人感情的传达,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海归,在归国创业的路上,面临着具人情感和家庭生活的重新定位和及时调整。  (编辑:赵露)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