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想回国要先作好两个准备

想回国要先作好两个准备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9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海外留学人员队伍的壮大,回国也就成了很多完成学业的留学生和就职华人的愿望和行动。据悉到2005年底,留学回国的留日学人已到了3万多人,占全体海归的10%左右。2005年仅在驻日使馆教育处办理留学回国学历认证手续的归国者就有近4000人,比 2004年多600人左右,升幅达17%。 

  回国潮愈演愈烈,那么回国的日归,他们在国内是否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在国内的生活还好吗?为了了解日归归国后的生活工作情况,给欲归者提供良好的建言和借鉴,本报特别采记了几位不同身份、学历的日归,了解他们在国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刘岩庆,先后两次来日,一次读博士学位,一次是访问学者,2001年回国,现为徐州工程学院院长。刘先生介绍,国内发展蒸蒸日上,他从日本回国后,与几位同是留日归国的同事一起在杨州大学创建了博士点、硕士点、省级重点学科等,感到很充实,很有成就感,现在被任命为徐州工程学院院长。他说,在国内工作,有自己干事业的平台,很开心。在经济上收入比日本少,但中国物价便宜,因而过的日子不比日本差。

  闵京华,在日本东京大学博士毕业后在日立公司就职,2000年年底回国,现在清华大学所属一公司做研发工作。闵先生不愿多谈自己,但很多人介绍,他是网络安全专家,在国内颇有成就。闵先生介绍,在国内工作,要办成一件事,要自己去张罗,去努力,但有做事的机会,有创业的平台。日本工作程序制度明确,服务周到,但作为华人,供自己创业的空间不是很大。另外日本人事关系简单,但人们之间也很难深交。在中国工作,人事关系会让你花些精力,但知心的朋友也多,总之在中国是主人,家的感觉,有自主一面,也要多操心。生活上,北京的吃、穿、住、行都不比东京差,有时交通环境和人文环境会让人不满意,但和所有发展中的事物一样,正在慢慢变好。

  王春江,来日后IT业就职6年,2002年回北京,现在一IT公司工作。王春江介绍,在日本时作契约社员,每月收入35万日元。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尤其是契约社员站在市场第一线,公司活一少,派不出去就减少收入或没有收入,神经绷的很紧很累。2002年在北京一家公司找到了工作后,他就回到了北京。北京的IT业工资并不高。一般员工工资在每月3000-8000元人民币左右,超过一万的工作并不太好找,一般到公司经理一级工资才有2万以上。王春江凭着日语好,在公司里负责对日业务,常常在中日间跑来跑去,每月工资12000元。由于在日本攒了点钱,回国后买了房子,妻子也找到了工作,虽然工作还是很紧张,但心理压力没在日本时大,至于生活水平则和日本差不多。

  刘磊,也是来日后没有留学,一直在IT业工作,但他来之前是长春一家大学的老师,妻子也是一研究所工程师,来日后他一个人工作,妻子作专业主妇,每月30万日元的工资,一家三口生活过得去,但没什么积蓄。2004年,女儿要上中学了,一家人回到了长春,刘磊仍回原大学作副教授,每月收入也就在5000元人民币左右,一家人的生活并不富裕。而刘磊离开学校多年没有论文没有学术成就,压力非常大,更主要的是女儿回到国内学习跟不上,看到孩子每天学到12点,考试还是班级最后一、二名,心中非常难过。另外就是因他们没有发财,周围朋友老有一种“去了日本有什么用?”的看笑话心理,因而一家人过得不轻松。2005 年暑假,刘磊又来到了日本,在日本重新找了工作,现已在考虑重新接老婆孩子来日。

  王军,东京一家私立大学的硕士毕业生,2004年毕业后回到北京。王军在日本读书近10年,人也过了30岁,硕士留了一级,2004年终于毕业,父母叫他回国。但到了北京,有了洋文凭工作也并不好找,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工作经验,加之王军学的是经济管理,很不实用,因而四处碰壁,现在在一家网站工作,工资是每月3000元,王军说这也是没办法,骑驴找马吧。

  刘新明,来日6年,是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在日本一家私立大家一毕业就回到了沈阳的父母身边。后在亲友的帮助下到一家中学作日语教师,做了班主任后每月工资在4000元左右,这在沈阳年青人中间是个不错的收入,他很知足,并找到了一个可心的女朋友,现在正准备结婚。

  国内海归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各自过着不一样的生活。回国的先辈建言,想回国要先作好两个准备。一是行动上的准备,多回去看看,接触相关行业和单位,了解工作状况,这样回国后会适应快些。第二是心理上的准备,不要有海外归来荣归故里的想法,而是要像出国时一样,放下身价,有从头开始吃苦打拼的心理准备。另外要注意的一点是中国发展太快,现在的家乡已不是你离开时的故乡,故人的观念、价值观等也都在发生了变化,海归面对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文化也要重新适应。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