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海归校长的新年愿望

海归校长的新年愿望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9

  陈骏,1954年生,江苏扬州人。1985年获南京大学矿床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8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地质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年受聘为南京大学教授,并先后担任地球科学系主任、南京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2006年6月担任南京大学校长。

     长期从事地球化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讲多门地球化学专业课程,主持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基金,国家科技部“973”项目二级课题等多项科研任务,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专著3本,获得4项教育部科技成果奖。

  南京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盘的六朝古都,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当江南的微风细雨温柔地轻拂过这所古老大学的青砖黛瓦之上时,徜徉在南京大学的校园内,你能感受到汇融万千的大气与磅礴。2007年伊始,正当江南春意时隐时现大地之时,我赶赴南京大学进行了一次期待已久的采访——对现任南京大学校长陈骏。

  “吸引人才的高峰年”——校长的新年新愿望

  由于原有办公楼在整修,陈校长在他临时简陋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我的采访。

  为了节省时间,几句寒暄之后我便开门见山提出了最为吸引我的问题:“听说您把2007年定为南大吸引人才的高峰年,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对我的提问,陈骏不仅没有觉得突兀,反而说:“这个问题提得好!”他平静中透着自信,侃侃而谈。

  提出这个口号,陈校长认为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整体师资水平较高,逐渐形成了较为和谐、又有较高起点的学术环境。“十五”期间,南大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特别是在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方面下了很大力气,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不仅改变了师资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而且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增加了不少海外留学归来的人才,师资队伍在总量上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人才成长“软环境”日益优良。

  其次,这是南大目前发展的迫切需求。陈校长认为人才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般的、优秀的、杰出的,也就是大师级的。“十五”期间南大在优秀人才这个层面上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比如,南大现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1人,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三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50位,位居全国高校第4位。这两类人才的拥有量说明,南大在优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形势还不错。陈校长在颇感欣慰的同时也坦言:“目前我们虽然有了一支优秀人才的队伍, 但是杰出人才,也就是大师级的人才紧缺,如果我们也拥有相当数量的杰出人才,优秀人才可以更迅速地成长为新的杰出人才,那南大的发展就更有希望了”。

  据了解,南大物理系由于有大师级的团队领头人冯端,使物理系相当一批优秀人才迅速跨入杰出人才的行列,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陈校长的看法是,一个大师级的人物率领一支团队,可以带领和培养新的杰出人才,而且杰出人才还可以培养优秀的、杰出的学生;反之,如果没有站在世界学术前沿的大师级人物来带,也很难产生杰出的学生。另外更重要的是,杰出人才会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优势学科。南大现在正处在加快杰出人才队伍建设的阶段。陈校长说:“杰出人才一种是靠大师级人才的培养,但需要假以时日,而现在南大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大批海外优秀人才的积极加入。”

  第三,目前南大的硬件环境也有了相当的改善,拥有“天时”和“地利”之便。所谓“天时”是指教育部和江苏省在2006年签署了继续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给予了南大非常大的资金支持;“地利”是指南大将在仙林建成一个国际化校区。“当然还有软件条件,因为杰出人才需要土壤环境”,陈校长自豪地说:“南京大学现有教师队伍的研究水平已经提高到了一定的层次。2006年在国际顶尖杂志《科学》上发表了5篇文章,其中4篇是第一作者。在一级顶尖学科杂志上,发表了123篇文章,在二级顶尖学科杂志上发表了430多篇。

  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高校获三大奖比例均超过了50%,成为名符其实的基础研究“主力军”。这其中,南大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南大经历了近20年的艰苦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是自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内地高校独立完成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由此打破自然科学一等奖连续空缺两届的局面。同时,南大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从2000至2005年,南大连续6年获得10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成果覆盖了生命科学、物理、数学、天文、化学、材料、信息等学科,体现了南大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和特色。

  目前在全校近2000名专任教师中,共有教授65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加之南大历来有崇尚科学、崇尚严谨做学问、崇尚创新的校风,相信杰出人才在南大这样的环境氛围和土壤中是可以作出成绩的。”

  所以作为一校之长,陈骏果断地提出:“将2007年定为南大吸引人才的高峰年!”

  对于从国外吸引人才,陈骏提出:“有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一是他们对国内情况不十分了解,要允许他们有一个熟悉过程,可以先采取‘哑铃模式’,待条件成熟了、国内情况也了解了,再回来;其次,对国外回来的人才,待遇并不是最重要的,他们主要是想干事业。南大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尝试成团组引进海外留学人才,建立‘学科特区’,按照国外的模式对海外回来的人才进行管理,给他们条件、经费、财权和人权。可以说,建立‘学科特区’,成建制地引进人才,是南京大学提出的快速凝聚海内外高层人才,在学科前沿展开独创性研究的创新思想。‘学科特区’的形式,成为南京大学这些年来吸引和培养人才快速成长的法宝之一。”

  “舞台搭建好了,就大大有利于他们在南大干出一番事业!”陈校长无比自信!“南京大学会给回来的海外优秀人才充分发展的空间,大力改善吸引留学人员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努力提高科研条件,大力提高海外引进人才的日常生活条件,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尽快地安心投入科研,相互问学,切磋琢磨,心情舒畅,把南大作为安身立命的所在,从而实现自己的学术抱负和人生理想。”

  在采访中了解到,南大目前在纳米科学和技术、水科学、能源和新能源、城市科学、生命科学和技术科学几个学科领域中,大师级人物相对缺乏。在南大占相对优势的学科中,如物理、化学,也需要杰出人才。“国家批准在南大成立的‘国家微结构实验室’即‘国家量子调控基地’之一,就更急需大师级人才”。

  战略高度的谋划:学校“十一五”规划

  2006年6月,陈骏从副校长走上校长的岗位后,就和学校其他领导一起主抓了学校的“十一五”规划。

  谈起学校的‘十一五’规划,我感受到陈校长的兴奋与信心:“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推进国家科技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要。南大很早就明确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任务,并确立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到2012年,即建校110周年时建成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再经过若干年努力,建成以‘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为重要标志的世界一流大学。” 

  “‘十一五’期间是南京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这5年将为今后以及更长一段时间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打下坚实基础。2006年,我们完成了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制定,确立了南京大学‘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核心,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和创新团队,推动学科结构优化升级,大部分学科在国内居于领先,若干学科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和较强的竞争力,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使我们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诸方面形成显著特色,并保持国内一流大学领先地位,基本实现‘两步走’中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到2012年即建校110周年时建成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特别强调从战略的高度谋划南京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四大战略’:‘高精尖’战略、国际化战略、卓越管理战略和服务江苏,面向全国战略,并对其作了详细的解释和阐发。细化为‘六大计划’:即高水平学科建设计划、高水平队伍建设计划、精英人才培养计划、校内管理体制创新计划、信息化校园建设计划和校区建设计划。强调大力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全面提高南大核心竞争力,全力增强学校综合实力,开创南大生动活泼、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无论是‘四大战略’还是‘六大计划’,其根本的落脚点和依靠是人,一支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我们总体目标的最宝贵的依靠力量。南京大学在一百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历来把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建设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历任校长都是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楷模。例如,匡亚明先生就任校长期间,礼贤下士,广延名师,他派人三下武汉,延聘古典文学家程千帆教授,成为杏坛一佳话,使得南大在文革结束之后汇聚了更多的学术名师,在国内外声誉更加显盛。”

  “近年来,南京大学结合自身综合优势,启动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计划,加快吸引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步伐。自2003年开始,南京大学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改革,实施‘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所有新增设的教师高级职务岗位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十一五’期间,南京大学将继续秉承海纳百川、不拘一格选人才的用人理念,诚邀海内外英才加盟南京大学,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建功立业!在‘十一五’期间,我校拟新增青年教师500人。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培养目标,培养100位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创造力的杰出青年教师;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为培养目标,培养200位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国际化项目的实施,争取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理科教师中的80%、文科教师中的50%具有三个月以上国际学术交流的经历。我们千方百计,创造各种条件和机遇,例如提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努力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吸引优秀学者更重要的是要以文化环境、学术氛围吸引人,比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研究氛围,团结和谐、和而不同的团队精神等。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来说,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术环境远比制定一些奖‘优’罚‘劣’、急功近利的硬性指标更为重要。南京大学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追求卓越、不屈不挠的南大精神,和谐的学术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了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博采众长、融会百家的办学方针和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治学传统。在这种浓郁厚重的学术环境的陶冶中,在‘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南大传统的熏陶下,加上我校给予的充足的科研条件,我校一大批青年学者迅速成长,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南京大学,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将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南京大学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在即将结束采访时,陈校长又补充说:“我诚挚地希望国外优秀留学人才到南大来,因为他们正赶上国家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急需人才的时候。我愿做留学人员的朋友,凡是他们要求的事情,我一定认真办,做他们的后盾、朋友和后勤部长。欢迎更多的海外学子参与到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队伍中来,新的校区将要建设好,可以说“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人才。舞台已经搭好,一定能唱大戏!还可以先回来看看,见见面,认识认识……”(实习编辑:kay)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