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创新性教育的特点与借鉴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9
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有四大要素:明确的培养目标,科学的培养模式,有潜质的培养对象和优秀的教师。抓好创造性人才培养也要从这四个要素着手。美国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理念与经验。
明确的培养目标
美国大学不仅关注人才培养目标并且能与时俱进地确定创新人才培养的标准。譬如,普林斯顿大学在本科生培养目标的12项标准设计中就包含了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1)具有清楚地思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2)具有以批评的方式系统推理的能力;(3)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5)具有敢于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6)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7)具有判断什么意味着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8)
具有辨识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9)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10)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11)具有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相关之处的能力;(12)具有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针对这一具体明了的培养目标,大学的创造性人才培养工作不仅有的放矢,而且可以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科学的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受教育者的情感、知识和能力,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培养模式上,大学总体上应该向面向社会实际、强调学科交叉、重视能力培养、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团队精神、训练系统思考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努力。
哈佛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世界领先地位并经久不衰,就在于一百多年来其七任校长从未停止过教学制度的改革。其目标有两个,一是有利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地发展,二是有利教学质量的保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关于教学制度我以为我们有如下三个方面可以有所改进。一是学分制问题。学分制不仅只是一种教学管理的制度,它还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以充分学习自由的办学理念。二是建立暑期学制,为一些求学欲很强,有自己发展特殊要求的学生提供一些科学研究训练、素质拓展教育、专业深化教育、工程实践教育或职业培训教育,对于他们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本科生研究。在美国尽管专业教育已经过渡到研究生教育阶段,但美国的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无不设有本科生研究计划,并将之作为一种必要的人才培养制度。
在课程设置上美国大学如下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其一是十分重视通识课程的作用。譬如,麻省理工学院为理工学生开设政治学、经济学和语言学这些人文社会课程,以保证文理学科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
其二是重视创业课程的作用。如马里兰大学每周都要请一位有创业成就的人给学生讲创业经验,每个学期要求学生写一个如何组建企业的计划书,然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商业创业竞赛,前3名可以得到5万-10万美元的奖金。据调查,37.6%的美国大学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创业课程,23.7%的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中开设创业课程,38.7%的大学同时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开设创业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美国大学特别重视小型讨论班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如1999-2000学年,斯坦福共开设5735门本科课程,其中52%的课程为8名以内的学生开设,75%的课程为15名以内的学生开设。
耶鲁大学长期坚持的教学理念是,小型的研讨班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中完善和捍卫自己的观点。美国大学还十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动手动脑”既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也是他们的课程模式:老师发给学生一个装满弹簧、电机等元件的箱子,要求学生用箱子里的零件自行设计安装一台机器。
在人文环境的营建方面。大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更多的是让学生在人文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大学人文环境的品位极大地影响着毕业生的品位。人文环境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是一门重要的隐性课程。美国大学在有利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人文环境营造方面也是很下功夫的。
其一是重视“追求科学、崇尚真理”和“对国家负责”的大学使命和大学精神文化的营造。大学的核心使命是传播和发展科学并为人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没有对科学的坚定信仰,大学就难以自觉坚持和守护大学的学术属性,也不能教育年轻一代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坚持真理并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未来负责,甚至会热衷于那些必须牺牲大学基本原则而去追求本不属于大学的权利和利益,做大学不该做的事情。
其二是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的包容文化。耶鲁大学雷文校长认为中国学生“太听话”了,一般不敢对老师说“不”;美国学生虽然也很尊重老师但会和老师争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的肯尼迪公园门柱上铭刻着已故肯尼迪总统的一段名言:创造权力的人对国家的强大做出了必不可少的贡献,但质疑权力的人做出的贡献同样必不可少,特别是当这种质疑与私利无涉时。因为,正是这些质疑权力的人们在帮助我们做出判断:究竟是我们使用权力,还是权力使用我们?在这种质疑文化的影响下,哈佛教授重视在教学中营造学生敢于质疑和批判的文化氛围,并注重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批判的精神。教授们不仅习惯学生对自己以及权威的怀疑和批判,而且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向自己的观点提出挑战。
其三是营造重视培育大学竞争意识和学生想象力的文化。普遍缺乏想象力和竞争意识,这是我们大学文化中的一个很大的缺陷。而在美国,不少大学都有自己竞争伙伴,如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等都是彼此竞争的劲敌。大学之间的竞争不仅激发大学的生机、活力和动力,同时也会有力促进学生不甘示弱、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我国大学不仅缺乏与世界优秀大学进行人才竞争的实力,更缺乏的是与之竞争的意识,即便在国内大学之间尤其是著名大学之间也没有形成竞争局面,彼此极少有人才的竞争和流动。这种状况对一流大学的建设并非有利。
优秀教师队伍的营造
大学教育的本质是人才培养活动,为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构成大学不可或缺的两类性质和任务均有所不同的主体。世界各国著名大学的共同经验证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既是决定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耶鲁大学的校长每年在开学典礼都要骄傲地告诉新生:耶鲁的教师都是各自研究领域中的国际级领先者,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为知识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斯坦福大学亦特别强调教师的作用,他们认为大学教师必须具有战略眼光、能够迅速捕捉到科学进步带来的新机遇、有策略实现自己梦想,这样就能够在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不断创造机会、善于并努力使自己的研究产生革新性变化,才能培养出不受任何经验、行业、市场限制,没有任何束缚敢于自由突破和实践的学生。
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坚持让如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霍夫曼、著名宇航员等科技名人为一年级新生上课。这些大学并不期待大师们立即给学生传授什么高深学问,主要是让学生在进校之初就能在与大师巨匠的零距离沟通中,在很高的起点上领悟科学、宇宙、人生的真谛,找到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优秀教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学科专业方面,更在于由他们带给学生献身科学、严谨求实的精神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由他们形成的知识至上、真理至上的优良教风和学风。对照我国一些大学,不仅确实存在“不少老师已经沦为教书匠,死气沉沉地照本宣科,只会给学生灌输教条思维和死的知识,教学只是程式化的知识灌输,机械地记住结论”的问题,更严重的是我们缺乏把追求科学、追求创新视为自己学术生命的高水平的学术领袖型教师,缺乏把发现、培养、扶植优秀学生视为教师天职的教师文化。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主要是教师队伍水平的差距。明智的大学领导者,必然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摆到学校发展战略最重要的位置,必然集中优势资源,创造各种条件促进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形成与发展。否则“大学者有大师之谓”的论断将失之意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