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走自己的路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6
几年前, 当我从苏州环保学院毕业时,除了一张本科文凭和较好的英语基础外,并无过人之处。面对国内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出国留学是我早在大二时就规划的一条路,然而我并没有像许多留学族那样,先考托福、GRE,再申请美国奖学金,走留美之路或去签证压力较小的英联邦国家,也没有先学德语或法语去闯欧洲,而是在墨西哥“流浪”了一年,学习了流利的西班牙语后,抓住了一个机会到德国读研,也使我拥有了到索尼欧洲高科技中心搞科研的经历。
今年7月刚刚结束学业,也掌握了德语的我,并没有选择留在熟悉的德国继续工作,而是接受了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邀请,到法国工作,迎接新的挑战。以下的一些体会,也许会带给你一些启发。
美国并不总是最好的选择
出国之前,我碰到过很多咬着牙关背单词,一心想留美的学子。出国以后,也碰到过许多把所在国当成跳板,仍一心想到美国继续深造或工作的人,然而,留美之路所要付出的也是去其他国家无法相提并论的。
首先是语言考试,要想托福、GRE脱颖而出,成为获得奖学金的重要砝码,没有一年半载的准备是不可能的。相比之下,到德国留学只需上过一定的德语课,语言考试可以到德国之后一年内通过,压力和费用大大降低。
其次是申请难度和费用,申请美国院校的外国学生较多,往往是僧多粥少,如果要个人负担学费和生活费,一年至少需要十几万人民币,留学欧洲的好处就是可以享受免费教育。
另外,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签证问题。不少人在考托福、GRE以及申请奖学金的过程中都一帆风顺,惟独在最后的签证官面前功亏一篑。许多人甚至已经辞了工作无路可退,个人或家庭的计划完全被打乱。而签证问题相对于去其他国家就没有那么突出了。
对于有些专业,美国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留学国家,如我所学习的环保专业。
国际化的背景非常重要
我在大学期间曾负责过外事交流活动,后来又在一家墨西哥公司做外贸,这使我在毕业前就有机会到美国和墨西哥进行过一次探险式的旅行。第一次走出国门给我的感觉就是,美国并不像我想象得那么“完美”,它并不一定适合我的发展,而墨西哥这个国人知之甚少的国度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荟萃了古老的玛雅文化和热情奔放的拉丁文化,同时墨西哥又是拉美的门户,而中国正在经贸、文化等各个领域加强与拉美的交流。这些都吸引了我毕业后重返墨西哥。
在墨期间,我做过墨西哥国立大学的访问学生,也教过英语,还在一个新加坡外汇公司工作过,在我得知墨大与德国的一所大学有一个交流项目后,就毫不犹豫地申请了。随后我就到勃兰登堡州理工大学攻读研究生,在此期间我去过荷兰、瑞士、意大利等许多欧洲国家进行学术考察,德国的教学制度给学生很多自由,这使我有机会到索尼和摩托罗拉公司进行电子废物的循环与电子产品环境化设计的研究。
今年夏天,我以最好的成绩通过了答辩,随后便面临着就业读博的选择。小城的读书生活尽管丰富而充实,可已经到了结束的时候了,索尼欧洲高科技中心在德国重镇斯图加特,研发中心的工作紧张而单一,两年来我无数次地穿梭于德国东西部,早就想换一种生活方式了。正好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对我的科研产生了兴趣 并提供了一个职位。于是我再次像告别墨西哥那样,收拾好行囊----两个不大的旅行箱和一台手提电脑,这就是我所有的家当,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德国,来到巴黎郊外的枫丹白露开始我新的征程。
择校,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申请留学,每个人都会寄出多份申请资料,在得到对方的肯定回答后再做决定。中国学生对于大学的排名非常在乎,好像非要到名校就读才肯罢休,我觉得排名固然重要,但却只能作为考虑的一个方面。我当年也收到过许多其他院校的通知书,如英国的约克大学、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立大学等名校,但是学费都非常昂贵。我一直不愿意给家庭过多的负担,于是我选择了德国的勃兰登堡州理工大学。
勃兰登堡州理工大学坐落在原民主德国的一个只有12万人口的不知名的小城,建校才10多年。此前我曾考虑过到德国站稳脚跟后,重新换一所学校。可当我到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学校虽小,很年轻,可是发展潜力很大。教学设施也很先进,尤其是我们环保专业,是以英文授课、辅修德语的双语专业。近年来吸引了许多国际学生前来就读。短短几年间,就吸引了45个国家的学生,并且与世界上近20所大学结成了伙伴学校。同时我们专业还是联合国环保署认可的几个双语环保项目之一,学校的教授大多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与工业界和政府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得到工业界、政府或研究机构的肯定非常重要,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避免闭门造车。这一点往往被中国学生所忽视或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如我的导师爱特教授,他为西门子公司工作了大半辈子,现在尽管回到大学教书,却仍然担任着一些科研刊物的编委,活跃在各种国际研讨会上。我在索尼、摩托罗拉的老板都是他工业界多年的老朋友。
此外,小城科特布斯非常安逸,环境也很好,生活费用又低,比起喧闹的西部工业城市,它非常适合学习和生活。
在综合考虑了以上种种因素后,我并没有三心二意,而是在科特布斯留了下来。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大丰收,而且在丰富的课外生活中,也得到了很好的社会工作的锻炼。
积极锻炼各种能力,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我到科特布斯后不久,凭借良好的英语、西班牙语很快融入了学生群体中,然而真正使我身名大振的是学生会换界选举。当初我犹豫了好一阵,觉得我在大学时积累的社会工作经验应该可以接受这个挑战。可我也不敢怠慢,就我分析,票田分为三大块:非洲学生、欧洲和拉丁学生,还有亚洲学生。后两块票田我认为问题不大,关键是非洲学生,他们人数众多,且把投票权利看得很重要,而亚洲学生则往往选择做自己的事情,不去投票。于是我见到黑人兄弟就主动打招呼,并为他们排忧解难。最后的选举结果是我在研究生候选人中得票最高。
这件事让我大受鼓舞,使我做任何事情都感到非常有信心。此后,我组织了一个中国文化夜的派对,精心准备了一个介绍中国古文化、名胜风景以及中国近年来经济腾飞,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等情况的演讲。此外还有民族舞蹈、民乐、中国特色的游戏和小吃等等。那次派对不仅完成了我的一个夙愿----向外国同学介绍中国,同时也拉近了我和其他系中国学生的距离。在我离开科特布斯前的毕业典礼上,我作为研究生代表,作了一次成功的演讲。
对于很多学生抱怨大学没能给他们带来好的工作机会,我发出了这样一个呼号:“我们的大学,是一所年轻的大学,所以我们不应该问大学能为我们做什么,而是我们能够为大学做什么!”我的发言引起全场师生的共鸣和热烈的掌声。
我很爱写作,在《神州学人》上曾发表了一篇有关墨西哥留学经历的文章,到德后不久便当了留学生网站驻科特布斯的站长。之后,我又做了《环球时报》驻德国的特约记者,我及时为他们提供了许多环境新闻。这些大大提高了我的采访、调查能力和对新闻的敏感性。我还喜欢旅游和摄影,为丰富我的业余生活,我参加了许多学校组织的远足。如去年到中东的黎巴嫩进行了一个沙漠化的考察,今年到法国诺曼底参加了一个有关海洋污染的项目。同时,我自己也经常利用周末和假期到欧洲其他国家旅游。这让我切身体会到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差异,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多门语言所带来的好处!
努力掌握多门语言
当年我没有走留美之路,老实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语言。我不愿意考GRE,原因在于我一直下不了决心花那么多时间去准备GRE,我一直认为用准备GRE的时间,我完全可以学另外一门语言了。同时,我还认为如果直接到美国留学,我将失去一个到其他国家学习其他语种的好机会。掌握多门语言一直是我的一个愿望,现在我正在朝目标一步步地迈近。
很多人曾问我学习语言的经验,仿佛一门语言,不学上三年五载是不可能学会的,可我认为,语言并不是只有专门学了才可以掌握,只要你多听,再慢慢地开口说,尽量把这门语言作为你的使用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地你就会说了。我是在没有任何西班牙语基础的情况下到墨西哥的,我居住的墨西哥家庭不说一句英语,我从早到晚处在一个封闭的西班牙语环境中。在派对上和不同的人聊天,逼着自己用生硬的西班牙语问路,一些简单的问题,我问过别人很多遍,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也会重复地问我成百上千遍,到最后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结果一年不到的时间,我就练就了流利的西班牙语。
学习德语,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语境,因为即使在德国,我工作、学习的氛围也都是英语环境,到哪儿都能碰上中国留学生和会说英语的人。在派对上,西班牙语又常常成为最受欢迎的语言,于是我很少有机会说德语。最后,我每天都抽时间听磁带、看电视,一有机会就用德语和人交流,渐渐地我终于能用德语会话了。
接下来,我将面临法语关,我还是希望用这种随意的方式去学习。
掌握多门语言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你可以真正做到跟什么人说什么话,无论到那儿,你都可以直接地获得信息,也可以交到许多朋友,而且别人都会把你当成可以信赖的人。无论是在大学读书还是在公司工作,多门语言都使我能很快融入到群体中去。
所以说,留学,我没有走传统的留学之路,而是不断抓住机遇,探索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读名校名专业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不同的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认真规划。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无论是中方还是外方,具有国际化背景,懂多门语言,掌握多项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将越来越受到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青睐。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