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遇才是海外人才回归“拦路虎”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6
华尔街裁员风潮让包括南京众多高校在内的企事业单位发现引才良机,前所未有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政府海外引智工作如火如荼:12月1日,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亲自带队踏上了赴美日招商引智的行程。12月26日,江苏省人事部门也将组队参加第十一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一些高校虽然觉得“海龟派”的确可以带来新鲜血液,但动辄百万的用人成本也让不少高校心中没底。
南京7所高校海外引才
“我们这次带去了5个岗位,主要是想找一些金融类和经济类的高层次人才。”南京审计学院一位负责人谈到了自己的用才标准。他表示,他们学校一直对海外人才很看重,常年招聘海外人才,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正好让一些人才暂时失去了饭碗,这对于像他们这样的学校正好是一个引才的良机,因为很多不愿回来工作的人才有望“海龟”。
与南京审计学院类似,此次南京财经大学也带去了财经类教师岗位。他们此行带去了50个岗位的需求,其中金融学院要招5名特聘教师。南财大金融学院副院长闫海峰称,从去年年底开始,就有“海龟”自己找上门来,现在他已经拿到十几位海外博士生的简历。对于华尔街的人才,闫海峰坦言“很有兴趣”,这些人是真正的技术人才,和那些光有文凭的“海龟”不同。
据了解,此次南京共有7所高校带去了招聘教授的岗位,涉及金融、生物医药研发、环保与资源利用、新能源等专业领域,可以说是面宽量广。
月底还有一轮引才高峰
据了解,南京市此次10多天的引才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其中留学人员恳谈会就有四场,三场在美国,分别是旧金山、波士顿和纽约,一场在日本名古屋。
在纽约这个世界金融中心召开人才招聘会,很显然就是冲着华尔街的精英们来的。“我们需要的是有操作经验的人。”相关政府机构负责人如是说。据了解,“金融强市”是今年南京首次提出的发展战略,河西CBD将被打造成金融城市的载体。人才是打造“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除了培育本地人才,美国华尔街金融人才也是重要的人才来源渠道。
记者还从江苏省人事厅了解到,除了南京这次组团出访揽才外,本月26号江苏省人事部门将组团参加第十一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届时全省各个城市的海外用人意向将完全“见底”,有望迎来又一轮人才回国创业热。记者了解到,广州留交会已有来自28个国家的1356名留人员报名,来自金融行业的参会人员占了1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2%,具有硕士学位的占43%。专业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金融、光机电一体化、管理咨询等领域。参会留学人员科技项目566项。此外,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的27个留学人员科技社团报名组团参会。留交会相关组办方表示,今年参加留交会的人数总数有望超过2000人,“将是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素质最高、项目最好的一届”。
待遇阻碍高端人才回归
“听说那些失业的人现在即使不工作,也能拿到每月4000美元的基本保障金,此前他们的月薪都在14000美元左右。到了南京,哪家单位能够出这么高的待遇呢?”有关人士说。记者了解到,不少高校对此次海外引才的成效仍有疑虑,“华尔街人才不是找不到,关键是我们的薪水待遇和他们的要求差距太大。”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一语中的分析了目前的尴尬。赵曙明透露,“华尔街的一般白领,固定年薪在10万-20万美元,而他们收入的大头来自于业务提成,比如投行业务,如果一个贷款债券成功发行,那么业务员可以拿到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美元的奖金。这些人到南京来,估计只能拿到几十万人民币的年薪,落差太大了!”为了能吸引海外人才,南京财经大学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年薪制,一年薪水20万-40万分不同档次。另一种方式是以国家规定的教师工资待遇为基础,同时给予一定的住房补贴、保险补助等。南京审计学院相关人士称,只要合适的人才落户学校,校方马上解决住房问题,而且商品房已经准备好了,可说是“筑巢引凤”。
如此巨大的落差,华尔街的人才愿意到南京来吗?一位知情人士称,华尔街失业大军中不乏对中国感兴趣的,他们考虑最多的还不是待遇,主要还是能否有一个“平台”,对于高校而言就是有没有一个让他们感兴趣的科研环境,“他们来中国可能并没有‘长住’的打算,很多人的计划是先‘缓冲’2-3年,然后再重新冲回华尔街!”
不拘一格引才是明智之举
记者在采访中不止一次的听到高校提到这样一个字眼,“灵活”。很多高校表示,不在乎人才归谁所有的属性,只要能够为我所用就能达到海外引才的目的了。南京审计学院等一批学校代表表示,他们准备灵活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客座教授、访问学者这些灵活的用人方式他们都可以接受。江苏省教育厅也透露,目前海外引才的一个主要方式并不是签订用人合同,国际交流学者、海外客座教授则是最多的人才合作方式。“不求拥有,只求有用。”这是一位高校人士对于这种灵活引才的形象描述。
据悉,江苏还将实施“万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总体目标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2008-2012年的5年间,引进1万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 (实习编辑:杨晓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