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小留学生汉语造诣:“摇自行车”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6
儿子随我们到日本后,才四岁的他就开始了“小留学生”生活。为了能让他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在里我们不仅尽可能与他用汉语对话交流,而且还从国内带来了小学语文课本,充当他周末家庭教师。一转眼儿子已“抗战八年”了,汉语不仅说的流利,遣词造句的能力更令人惊讶。但是毕竟汉语语言环境有限,表达复杂的意思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别出心的造句。
记得是一个周末的早晨,儿子声称要自己做早餐。只见他拿起一片主食面包,先抹上一层蜂又涂上一层黄油,三下五除二就将化过“妆”的面包送进了微波炉。不出三分钟,令唾涎欲滴的金灿灿的面包就摆在了餐桌上。
看到儿子吃得津津有味,我就让儿子照葫芦画瓢给我也烤一份。儿子面露难色。“难道想偷懒?”我正想责备他。儿子用汉语说:“烤面包,没有‘蜜蜂’了!”蜜蜂?家里哪来蜜蜂?再说烤面包也不需要蜜蜂呀。见我怔在那里,儿子指着桌上的面包解释:“就抹在面包上的‘蜜蜂’没有了!”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原来是没有蜂蜜了!
我明白是儿子双语系统一时出现“故障”,来了个小小的字序颠倒,结果就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餐插曲。见儿子为“蜜蜂”发愁,我赶紧给他补课:在花丛中飞的是蜜蜂,蜜蜂采下蜜叫做蜂蜜。蜜蜂和蜂蜜意思可大不一样哟。“原来是这样啊。”儿子听完,不好意地笑了。
有一回,儿子又在自行车上“做文章”了。那是一个冬日的夜晚,呼呼作响的寒风把我的心揪得紧紧的,儿子骑自行车去上学,回家时恰好是逆风。想开车去接他,又耽心他的自行车没法处置。正犹豫不定时,门响了。打开门,儿子被风吹得通红的小脸出现在面前。“很冷吧?”我关切地问。“咳,真够冷的。顶着大风,我的自行车都快摇不动了!”儿子带着一身寒气闪了进来。
我一怔:“摇自行车?什么叫摇自行车?”接着就乐了。“让自行车的车轮转,不就是用脚摇的吗?”儿子充满自信地说。“我听懂你的意思了,但是,正确的汉语表达应说是骑自车,而不是你所说的摇自行车呀。摇和骑虽然都代表动作,用法却是不一样的啊。”“三个轮子的车也叫骑吗?”儿子来了兴趣。“汉语表达是丰富多彩的,大概是三轮用的力气比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大的原因,习惯上叫做蹬三轮车。”我向儿子解释。“汉语真难学啊。”儿子长叹了一口气。
想想也是,对四、五岁左右来到日本生活的中国孩子来说,无论家庭内部怎样创造说学汉语的环境和机会,汉语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他们的一门“外语”。日语与汉语之间“撞车”、生搬硬套的现象成为他们学汉语过程中的有趣花絮。看来,父母仅教会孩子完成教科上要求的听、说、读、写是远远不够的,灵活自如地运用一种语言是一件“水滴石穿”的工程,需要两代人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行。
(编辑 敖霞)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