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一个引人关注和思考的现象

一个引人关注和思考的现象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6

  “4年澳大利亚,花了70来万。结果,回来成了一待岗青年。”即便在电话里,依然可以感受到钱玉林语气中的无奈。在昆山,开有一家公司的他家道殷实,但4年70多万的投入毕竟也不是什么小数目。如今距离儿子回国已经大半年了,可工作依然没有着落,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一不小心,就成了 “海待”

  2004年,送儿子出国前夕,钱玉林在饯行宴上信心满满。在当时,他的心目中,出国留学就意味着儿子捧上了一个金饭碗。在他的规划中,儿子无论是留在国外,还是回国,找到一份好工作那是毋庸置疑的。

  但转眼4年过去,等到儿子学成归来后,钱玉林却发愁了。儿子学的是工商管理,刚回来时,眼光瞄准的尽是那些五百强。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份份求职信都打了水漂,企业的答复是:我们需要有经验的。那就退而求其次吧,找些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谁知道,人家不待见,说是情愿用“国产”的,因为薪酬相对较低。“倒也不是一个工作也找不到,但又觉得工资开得低了点。 ”钱玉林说,儿子出国留学,每年近20万的投入,结果回来找个工作,一个月就两三千,总觉得心里有些憋屈。而且,也没有什么太好的职位,要冲到一线去当工人。这和当初的设想相去太远了,这让老钱有些无法接受。

  对于海归成了海待,老钱怎么都想不通。然而根据前程无忧网调查,这样的现象如今并非个例。事实上,就该网站对华东地区的人才市场分析,目前海归人才已经出现了饱和,在部分专业,甚至是供过于求了。早在2004年,仅上海就有2万海归涌入,而且这个数字以每年30%-40%的速度在递增。到了2008年初,市场上开始出现海归过剩的现象。

  头上是挥之不去的光环

  前程无忧网,一个覆盖全国的求职网站,定期会对海归人才进行专业的动态分析。据网站公关部冯经理介绍,根据他们对雇主的用人调查发现,在近似学历、从业经验的基础上,海归其实并不占任何优势。相反,在国人印象中,这部分群体还有些“养不起”。

  三四年前,国内出现了一拨出国留学高潮,目前的海归大部分来源于此。“人才市场,不管是所谓的高端还是低端,都受到市场规律的影响。目前的海归就是这样,人多了,竞争自然就激烈。 ”冯经理解释,其实就目前国内的人才市场而言,对于使用海归的条件是非常严格的。一些用人企业引进海归,是希望能够借助他们的海外从业经历,或是高端的技术、管理经验。说白了,是一上来就能用,用了马上就能见效。但事实上,不少海归都刚从学校毕业,从业经验几乎是零。

  另外,在使用海归人才上,不少用人企业显得十分谨慎。一来海归的要价相对较高,和国内院校的毕业生相比,他们的薪资要求要高出20%-30%左右。在企业内部,这样的薪酬差异,容易给人不公平的印象。此外,海归固有的优越感,使得他们难以迅速融入企业,在讲究团队合作的今天,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整天听到有不和谐的声音发出。

  尽管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但笼罩在海归头上的光环却从未褪去。两年前,曾有报道说一名海归参与了酒店前台的招聘,一时间引起舆论哗然。当时在人们意识中,海归怎么能干这样的工作呢?但事实上,在国外即便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都需要从最底层做起的。像这种酒店管理的专业,从前台做起是很正常的。“但在国内很多人心目中,海归一回来就应该是经理,是主管。”冯经理认为,正是在这种社会舆论环境下,在给了海归太多光环的同时,也给了他们很多压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海归,不愿意去干月薪两三千的工作。其实你只要反过来想一想,为什么你就非得是月薪七八千或者上万的,你比别人多了什么?”

  出海,就一定能打鱼?

  如果说,人才市场的供过于求,加上期望值过高,促成了部分海归的待业现象。那么在陈鑫看来,当初一些留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也为他们种下了如今的就业危机。

  陈鑫,苏州国际预科学校校长。 4年前学校创办初期,正值当时的留学热潮。“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第一批海归的成功让很多人开始羡慕留学生活。”在陈鑫印象中,那一批海归非常成功,成为了后来众多留学生效仿的标杆。于是在和学生以及家长的接触中,他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很多人对于自己为什么要出国并不明确,只知道出国留学,回来以后就能怎样怎样了。有时候,他们只是出于一种跟风,或者对将来的一种过高的期望,才选择了出国。因此,有人将这种留学热形容为“镀金”。“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将来的职业规划,并不十分明确。甚至有的人单纯的认为,只要出国了,不管学什么,回来就能有好工作,有高收入。”陈鑫说,抱有这样目的出国留学的学生,占据了相当数量。这使得他们在留学期间表现得很迷惘,不知道自己学的专业将来是否能派上用场。以至于到了大二、大三选修课程时显得不知所措。

  陈鑫介绍,事实上,国外院校的课程专业性非常强,仅会计就分商业会计、建筑会计、零售会计等很多种,不同的专业选修决定了你将来的就业方向。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前期规划,一些留学生并不知道自己该选什么,有的甚至选择了与自己兴趣、性格相去甚远的专业,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另外,眼下的不少留学生对于就业的需求远没有第一代海归那么强烈。事实上,第一代海归的成功并非毫无原因。在他们中间, 80%左右的人是靠着勤工俭学完成学业的,当时有人用“洋插队”来形容他们的艰苦生活。生活环境的压力,以及打工生活的历练,加上对知识的渴求,使得他们学成归来后成为了各行业的骨干。而当下的不少留学生缺乏的正是这样的生活历练,据调查,他们中间不足10%的人尚在勤工俭学,而大部分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反映在回国就业上,他们也显得从容许多。薪资太低,或者职务不合适,也就情愿在家多等几天了,这一等,就成了“海待”。(实习编辑:杨晓梅)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