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海归故事:考试诀窍古今同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6
今天同学一辈里去美国留学者,往往是在本科阶段,考托福、GRE,获得一个相当高的分数,然后再申请几所美国的大学,等着那边大学里来offer,才好去办签证。为此,北京不少的有志青年,往往在等待的日子里,去卧佛寺求神拜签,概因“offer”与“卧佛”音谐之故。
不过,在上个世纪初,作为最早的那些留学的学生,程序似乎就要简单得多。江苏人沈有乾先生,如此叙述他的留美史前史——“我只是在小学毕业的时候服从家长命令,投考清华学校,幸被录取罢了。当时的清华学校完全为预备学生留美而设立,一经考进之后,休想不留美,因为那比‘骑虎难下’还难。”沈先生说,他既然是以清华毕业生的资格留美,那么,“取得这资格的关键就是考进清华学校了”。
看来,近百年前的留美,倒是比今日的留美,要容易不少的了。沈有乾何许人也?知道的人想必不多。沈有乾在清华学校学习了9年之后,于1921年去国赴美,上个世纪40年代曾担任过联合国秘书处考试与训练科长。这位主掌联合国秘书处考试的“国际官员”,说起自己如何通过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的考试,却完全是一副憨态可掬的神情。
“能被录取,大概因为国文尚算清通,算术居然毫无错误,且在最短期间缴卷。在南京初试时史地也是考的科目,但大概不占重要地位,因为我记得地理缴了半本白卷。一个题目问中国四大平原的名称。我的答案只是把原来的问句改为那时尚未通行的填充式试题,写了‘中国四大平原为’七个不成句的字之后,便像近年夏天常见的投考青年们那样,在考场中呆若木鸡般坐了整个钟头,既不舍得缴卷,又不能想像下面应当写什么。那时也太老实,不晓得通融办理,把平原所占的省份写几个下来。”
这还是初试,到了学校后,还有一轮英文的复试,小学读了3年半英文的沈有乾又如何应对呢?——“复试的算术题用英文,题目的意义不清楚,只得凭着猜测解答。后来从研究算术心理的专家处晓得,这种情形是很普通的。”那时,已经有一些不能理解英文应用题却能常常获得正确答案的“考试高手”,他们的经验是:“若数目不止两个,我把他们加起来。若只有两个数目,我用减法。除非有一个数是很小的,如果这样,我就用乘法。但倘若可以除得尽,我就用除法了。”沈有乾说,“这也就是我当时的秘诀”。
今天不少考GRE的同学回忆自己的考G经历,想必于此心有戚戚焉。所不同的是,今天这些英文训练有素的青年,就功底而言,自然超出当年小学刚刚毕业的“小沈”许多了。(编辑:敖霞)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