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实录:华裔孩子在瑞典数学竞赛获奖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3
我们一家搬到瑞典的维斯特罗斯市已有半年多,儿子在新学校也变得很习惯。他上的初中较偏重于自然学科和数学,所以这所学校历年来在自然学科和数学的竞赛上也屡屡取得不错的成绩。
儿子在维市上的是九年级,按国内的习惯说法是初三。为了鼓励学生的学习,瑞典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一天,儿子回家说,学校要举行预选赛。我们鼓励他积极报名参与,并对他说这不光是为了比赛,这也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早在去年11月份,儿子参加了这次全国数学竞赛的预选赛。据说全国有400多所中学4000余名学生参加。那天考完后,儿子告诉我说考得并不太理想,因有一道题纯属理解错误而未答对,很是难过。我一边安慰他不要紧,今后的学习中再好好努力就行了,一边心里也感到遗憾,因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初赛因失误落榜,,难免暗自悄然叹息一番,但几小时后也就把这件事给淡忘了。
然而就在一个月后,当我下班回家时,儿子喜孜孜地拿出一张纸给我看。当时我正手忙脚乱地做饭,以为又是学校发的什么通知,便说放一边吧,等会儿再看,但儿子一再要我看完后再做饭。经不住他的“纠缠”,只好放下手中活,没好气地说:“是什么嘛?”
令人意外的是一张邀请他参加全国数学决赛的邀请信。我一下高兴了起来,想不到还真被选中了!难怪儿子一再要我看。这次决赛,从四千多名全瑞预赛者中选出了前64名数学才子。儿子所在学校共选中了5名,他的学校是这次全国预赛的团体第二名。
全国数学决赛于1月18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举行。决赛开始时间是上午九点,因此,儿子一行由两名老师带队决定上午七时离开维市。
我们好不容易盼来了1月18日,这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只不过仍是隆冬,天气依然寒冷。早上6时天还未亮,我就起床给儿子准备早餐,六点半准时把他叫醒。他说睡得还不错,看来心里压力并不大,这使我感到宽心。
中国人常说的望子成龙,其实乃天下父母之心,我们也希望儿子能考出好成绩。临行时我嘱咐:考试时不要紧张,好好地考;做题时“先易后难”;考试中不要想“考好考坏”,只要考出水平来,父母就非常满意了。我们没有陪儿子同去,因怕与他同行会给他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和牵挂。
那天送走儿子后,总觉得上午的时间过得太慢,可我想儿子会觉得时间如飞。的确,三小时竞赛时间,对我来说是漫长的,可对儿子来说也许只有一瞬,看来这就是相对论的效果了。好不容易挨到中午十二点,我估计儿子该出场交卷了,便迫不急待地给他打电话,想知道考得如何。可儿子似乎更加老练沉着,手机甚至还未开,后来又接连试了好几次,还是无法接通。我想他也许是没考好,也就只盼着他能早早地平安回家。
按日程安排,儿子应该在下午六点到家。但是刚过四点,我们听见开门声,见他进门,表情不错,我便急着想知道考试结果,他只淡淡地说:只得了第三名。我一下就高兴了,这样的成绩出我们所料!我一把抱住儿子,向他表示祝贺。要知道他参加竞赛可是初出茅庐,竞赛经验很是不足。我真是高兴,甚至埋怨这一喜讯来得较迟,抱怨他怎么不先来个电话呢。接着儿子展示出他所得的证书和奖品,喜得我情不自禁,只会笑,连儿子饿不饿都没有问。
儿子的归来,是带着荣誉凯旋而归,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感到高兴。儿子像往常一样上学,迎来的是一片祝贺的声音。特别是他的那位将要退休的数学老师,为此事感到特别骄傲,因为这次得奖是他们学校乃至维市历年来得到的最高的一次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奖。
周一下午,当地报纸记者跟他约定要采访他。自小到大,他哪遇到过这等架势,我感觉到他紧张了一夜。第二天上学时接受了记者采访,在既兴奋又得意的好心情下回到了家,只等次日见报了。
报纸还没刊出,“叮铃铃”,电话铃却响了。当儿子拿起电话时发觉对方是电视台记者,他们从省报的万维网上看到了获奖的新闻,要马上到家里来进行电视采访,以便当晚好上电视。这时我们大人不在家,没人商量,这突然来的消息,急得他不知怎么办才好。平时比较重要的事他都要问问父母,以征求大人的意见,看来这次只好自己做主了。他定了定神,觉得学校才是陪养他的摇篮,所以告诉记者说到学校接受电视采访。电视台记者开采访车把他从家接到学校,前前后后折腾了二、三个小时。事后我表扬他说是“遇事临阵不乱,做事细致周全”,说得他自美了好一阵子。
人逢喜事精神爽,当然也特想把高兴之事与朋友们分享,所以我打电话将这一喜讯分享给自己周围的朋友们。朋友们当然也为此感到高兴,有的朋友还说要将这一消息再告知其他的朋友,让大家都注意收看今晚的新闻联播节目。说儿子这次得奖不仅是个人的荣誉,也是大家的光荣。一席话说得我心中暖融融的。
当天晚上,一家人看新闻联播是激动人心的事。我们早早地就把录像机调好,只等新闻播出。看到儿子在电视中的老练沉稳模样,做父母的真正感到:儿子长大了,有出息了。
次日,儿子走进学校时,得到了更多人的祝贺。从教师到工友,从同学到家长,无一不为他感到高兴,学校还特意把那张报纸贴在校门口的宣传栏上。这时,也许儿子能感觉到,这次得奖不仅是他自己的光荣,还是整个学校的光荣。
我们到单位上班时,也同样得到了众多同事和朋友们的祝贺。他们有的看到了电视,有的看到了报纸。没想到在万事保密的瑞典,也有让人抛头露面的时候。看来“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在这里还是对的。其实,儿子更是为海外华人争了光。
(编辑 敖霞)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