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国外如何为免费义务教育保驾护航

国外如何为免费义务教育保驾护航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3

    2008年9月,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了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的承诺。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夙愿的完成,更是一个教育迈向新阶段的开始。将目光放大到世界范围,免费义务教育的意义更加凸显,而各国保障和深化免费义务教育的经验也可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为此我们特别推出这样一期稿件。

    国外如何为免费义务教育保驾护航

  有多少国家步入了免费义务教育的行列?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政府的责任增加一分 义务教育便前进一步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170多个国家宣称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然而,真正实现免费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众所周知,德国是义务教育的发源地。早在1619年,德意志魏玛公国,就率先公布了“义务教育规定”,明确规定“父母必须送6至12岁的儿童入学,否则政府将强迫其履行义务”。19世纪初,当时的普鲁士王国有了较为完整的国家教育管理系统,国民学校成为实施义务教育的公立学校,教师享有公职人员的待遇,学校费用由地方分担,国家给予补贴。1885年,普鲁士开始施行免费义务教育,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但是,德国义务教育的真正普及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逐渐实现的。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后,各州的教育法中都把义务教育的年限规定为12年。经历了3个世纪的发展,免费、普及的义务教育制度才得以最终确立。

  英国也在19世纪初开始推行义务教育,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一笔2万英镑的教育拨款,标志着国家承担教育责任的开始。1870年,英国颁布《初等教育法》,规定每个学区都应在公立学校为本学区的所有儿童提供教育,强制5至13岁儿童入学。但是由于英国民间办学和双轨学制的影响,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相互衔接、延长至16岁的义务教育则是20世纪中期以后的事情了。至今,英国的义务教育仍然在不断变化之中,是否需要将义务教育延长至18岁的争论不断。今年9月,随着新学年开始,义务教育延长至12年。

  日本1886年颁布《小学校令》,并在1900年实行4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但是由于当时国力所限,国家负担的教育经费仅占10%。二战后,日本政府将普及义务教育列为重要国策,以普及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为此,日本实行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制度,对义务教育采取无偿制,免费给学生提供教材。这些政策使日本中小学从战后的“牛棚教室”、“露天教室”,走向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美国和法国在19世纪末推行义务教育之初,也曾将义务教育公共投资的责任全部交给基层政府。这种低重心的投资体制使得地方政府不堪重负,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进程。后来这些国家都逐步加大了中央和地区政府的投资责任,提高了义务教育财政的重心,扩大了政府资助的范围。

  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看,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埃及、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来自政府的公共经费一般均占义务教育投资总额的85%至90%左右。但是印度等一些国家曾经将教育投入的重点放在高等教育阶段,导致义务教育阶段经费被挤占,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一情况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所转变。

  从上述国家义务教育的发展历程看,无论初期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最终都会走向财政投人力度不断加大,财政负担重心相对提高的道路。

  在已经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国家,如何保证学校能够按时获得充足的经费?

   保障义务教育经费 各国投入都在加大

  专家指出,纵观各国情况,义务教育经费属于预算内拨款,主要来源是税收,在稳定的财政体制和经济环境下,学校一般不会出现不能按时获得经费的情况。为了解决专门的教育问题,国家往往还会在预算中拨出专门的经费。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各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呈增加趋势。

  例如,印度在《宪法》里明确规定实施8年义务教育,但独立50年来一直未能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印度义务教育的普及速度受外部因素的制约很大,特别是学龄人口高增长对校舍、师资和投入保持着持续的需求压力。印度最新公布的“十一五计划”(2007-2012)承诺,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从目前的3.7%逐步提高到6%,保持中央和邦按75%和25%的比例分担义务教育经费的格局不变,制订生均可用空间、课桌和学校图书馆配备的最低标准,以中央为主导的“学校免费午餐计划”扩大到六至八年级。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前不久公布的2008-2009年度财政预算,被媒体称为“大派教育糖果”,教育预算总数高达193亿澳元。其中与义务教育有关的预算包括学校重建计划,维护和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提高学生的读、写、算能力;为九至十二年级学生每人配备一台电脑;减免有子女家庭的教育税等。

  2007年,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戈登·布朗承诺,在未来3年内,政府的教育投入每年增加5%,投入总额将从现在的600亿英镑增加到2010年的740亿英镑。这意味着自1997年工党执政以来,在每个学生身上的花费从2500英镑增加到6600英镑。

  美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主要由地方政府和学区负担,但是自《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颁布以来,州和学区从联邦政府得到比以前更多的资助。从2000年到2003年,教育经费投入增加了59.80%,用来帮助改进处境不利学生的教育,改革薄弱学校,提高教师质量,增加学生家长对学校的选择机会。

  然而,对于“经费充足”这一概念,教育决策者与一线教育工作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感受,而拨给学校的资金怎样更合理地支配也关系着义务教育的良好运行。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教育部官员、布里斯班公立高中校长大卫·萨登告诉记者,在他的学校,教育部提供的资金只占学校日常运作的30%,在州立法规定“教育是免费的、义务的”大环境下,为学校筹集资金变成了一件复杂的事情,校长们也必须成为精明的财务经理。

  加拿大的一位中学校长说,学校所在的埃德蒙顿省,所有学校均采用以校为基础的财物预算和管理制度。根据学生完成课程的情况,学校才能获得经费。这种模式不仅要求校长具备教育领导能力,同时还要有经济头脑。他说,在加拿大,很多规模较大的中学都专门聘请商务专家帮助理财。

  萨登说,过去,澳大利亚学校的资源都是按人头拨发的,从粉笔的数量到实验室设备的提供都有规定。这种体制非常浪费。一次学校的储藏室失火,留下的东西竟然是成千上万支粉笔。由于学校被赋予的资源中有这一项,尽管不需要,粉笔每年仍会如期到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04年小学阶段的生均教育经费约为7700美元,但是校长可支配的财权非常有限,根据学生规模,一般每年只有5万美元左右的支配额度,但即使是这点钱,也只能用于购买与学生学习或组织活动相关的物品,据美国加州哈岗学区的教委主席介绍,“中小学校长的办公室如需换一块地毯,只能靠接受社会捐款等募集来的资金,而不能动用学校的经费,否则就有被撤职的可能”。

  据了解,这种社会募款的主要对象之一便是学生家长,这样一来,负担是否又会转嫁到学生和家长身上呢?如何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既不管得过死,又能够把钱真正用到学生和学校建设上,这仍然是世界各国都在探讨的课题。(接下页)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