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村”自我隔离留美名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3
在英格兰德比郡有个名叫亚姆的小村,英国人把它称为“瘟疫村”,但这个称呼并非耻辱,而是一种荣耀。在甲型H1N1流感威胁全球之时,《环球时报》记者去“瘟疫村”重温当年。
村民像“防疫专家”
亚姆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在这里记者发现亚姆人居住的房子很“雷人”,他们竟然称之为“瘟疫小屋”,有一家名叫“罗斯小屋”的房子,虽然早就有了新主人,但门口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桑普一家九口曾经住在这里,但他们都死了。”接下来列举了每个人的死亡日期,这样的“灭门惨剧”曾经在亚姆村很普遍。
记者还发现村民们最愿意跟来访者谈论的就是“瘟疫”方面的话题。记者碰到的几个村民都很能“侃”,他们把如何控制瘟疫说得头头是道。一位老兄说如果碰到瘟疫,要把钱币浸泡在醋里,这样才能遏制瘟疫传播。记者很好奇他们怎么会有如此丰富的“防治传染病知识”,经过多方询问,亚姆人一段伤心的历史呈现在记者面前。
自我隔离救了邻村
在1665到1666年间的伦敦流行鼠疫,亚姆村有个裁缝收到了一包从伦敦寄过来的衣料,没想到,裁缝没多久就死了,接着他的客人也发病死亡,人们这才发现原来衣料中混入了带着鼠疫病菌的跳蚤。但为了不祸害其他地区,村民们自发进行了隔离,不让外人进入,里面的人也不能出去。附近地区的瘟疫渐渐得到了控制,但亚姆村民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瘟疫肆虐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全村350多人有260多人死于瘟疫。一段时间,外界把这个小村庄称为“鬼村”。
亚姆村民牺牲自己拯救了邻近的村镇,瘟疫过后,亚姆村也赢得了“瘟疫之村”的光荣称号。如今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亚姆村都会举办纪念仪式,向当年勇敢的村民致敬。
“瘟疫纪念品”热销
在亚姆村的主街道上有一所英国17世纪建筑风格的房屋———“亚姆大厅”。这所屋子由赖特家族在1676年左右建造,当时大瘟疫结束已有十年了,赖特一家担心传染病会再次流行,他们决定未雨绸缪,万一再发生这样的惨剧,就把村里的感染者全部集中送到这里来,即能遏制传染病蔓延,又能使病人得到很好的照顾。
随后记者来到作为村子会议大堂的“力学研究院”。这所“研究院”虽然表面上说是为了“研究力学”,其实也是为了传染病一旦流行后,村里人有互通信息的平台。这不,自从甲型H1N1流感爆发以来,村民们已经在这里举行了好几次会议了。
在二层楼高的亚姆博物馆, 记者再次被亚姆人的牺牲精神所震撼,有一幅油画画的是了大瘟疫期间,一家农户自行隔离在屋子内,女儿问母亲:“我们什么时候能出去呼吸下新鲜空气啊?”然而,瘟疫却毁灭了这家人。博物馆还记录了亚姆人如何在灾后重建家园,幸存下来的人利用采矿、农业和纺织等,逐渐恢复了村里往日的繁荣。
“瘟疫情结”甚至渗透到了亚姆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记者在喝咖啡时发现,咖啡杯上竟然也绘有17世纪瘟疫时的图案,顿时觉得喝不下去了。咖啡馆老板赶忙来解释。原来,那次大瘟疫对村子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咖啡馆是想让大家谨记传染病的危害。对于咖啡馆此举,亚姆人早就习以为常,以此招待访客,也是想让人们休闲时,加深对历史的认识。这里的纪念品也跟“瘟疫”有关,“瘟疫纪念章”、“瘟疫明信片”据说卖得都不错。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