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逆境中找回信仰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3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刘左元发自莫斯科 俄罗斯80后虽然出生在苏联解体前,却没有享受到苏联国力强盛时期的好时光,于俄罗斯社会新旧更替之际成长起来的80后,亲眼目睹了一个国家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大多是在经济危机、物价飞涨和社会动荡中度过的。
在动荡和逆境中成长
1982年出生的达莎是莫斯科大学法律系的学生,她在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长大。在1991年的俄罗斯经济危机中,达莎的父母变得一贫如洗,并为此辞去了公职下海经商。达莎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曾去帮父母排队购物。为了抢购物价飞涨的食品,父母曾她的房间里囤积过大米。“我期望毕业后月薪能达到1000美元。”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时,达莎认为首先考虑要有一定的收入保障。
但达莎昔日的同学就没有她这么幸运。达莎说,她的有些中学同学早早地辍学参加工作,有些则养成了“坏习惯”,学会了抽烟喝酒,在街头涂鸦混日子。在青少年时期,达莎在电视上所目睹的是叶利钦站在坦克上慷慨激昂的讲话;是车臣战争中同龄人的浴血奋战。“俄罗斯的男生要服兵役,在车臣战场上倒下的基本都是我们这一代人。”
如果不是被逼,很多人俄罗斯80后并不关心国家大事。他们喜欢看好莱坞大片,喜欢吃肯德基麦当劳。莫斯科大学的80后学生,课间休息时扎堆在吸烟室内吞云吐雾的人不在少数。“没什么惊奇的,俄罗斯的80后个性张扬,他们追求物质而不避讳。”达莎说:“这在苏联时期是不能想像的。”
达莎的教授经常在课堂上抨击他们80后是“缺乏信仰的一代”,在达莎看来,这是因为和60后、70后相比,俄罗斯80后经历了更多的社会逆境。他们没有受到共产主义信仰的熏陶,生长在一个民族价值认同体系崩溃,西方价值观念冲击的年代,没有人跟他们说什么是“对”与“错”,什么是“是”与“非”。“在整个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人都处在一个信仰缺失的‘价值真空’地带。”
从爱国主义中找回信仰
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达莎并没有参加过任何政治团体,但她身边却不乏充满政治热情的朋友。“每年在大学新生入学的时候,都会有政治团体来招募新人。”达莎介绍说,即便在学校中也能感受到不同政治理念的争论,学生们对俄罗斯的民族问题、社会问题,以及俄罗斯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都会进行讨论。
俄罗斯的青年爱国激进团体“纳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纳什”在俄语中是“我们”的意思,莫斯科大学教授马斯林认为,“纳什”这样一个提倡爱国主义的组织,在命名上恰恰反映了俄罗斯80后对自我认同的迫切需求。“这不仅是青年的问题,也是俄罗斯社会和民族的问题。”马斯林表示,重新在俄罗斯历史中挖掘俄罗斯民族的独特性,在当代社会建立新的俄罗斯价值体系,是80后一代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共产主义在俄罗斯已经成为过去。为什么爱国主义能成为号召俄罗斯年轻一代的旗帜?“因为人们在经历动荡后,要重新反思我们从哪里来?这是民族的问题。”达莎认为,普京提出的爱国主义的确能引起80后的共鸣。假如她是普京,首先希望能建立一个稳定强大的俄罗斯,她最想对普京说的话是:“你做得很不错。”对于30年后的世界格局,达莎认为变化不会太大。“一个国家崛起没有上百年的积累是很难的,而俄罗斯才刚刚开始恢复,未来的困难难以预料。”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