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沉浮话“海归”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3
前年,笔者在人民日报·华南新闻版(你谈我谈)有文《“海归”掉价与技工吃香》,对海归之不被重视问题大发感慨,不少大的报刊、网站争相转载。笔者在文中例举:在北京的一场海外留学人员专场招聘会上,北京某科技种植公司打出了某职位1000元的月薪价码。而在招聘会现场接受记者采访的6位“海归”,也都不约而同地将薪金期待值仅仅指向3000元人民币以上。这与以前动辄几十万元的年新简直有着天壤之别。这不由得使人叹息:“海归派”掉价了。
无独有偶。与“海归派”跌价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国内不少地方不曾啃过“洋面包”的“蓝领”却身价看涨。同年,在成都人才市场举行的高级人才洽谈会上,广东某公司以30万元年薪招聘机械师、空调工、制镜工等技工。开出的年薪足可使“海归派”气晕。
“海归”掉价说明了什么?当时便有分析家认为:这是因为这方面的人才供给增多了,需求减少了,薪水自然跌落。但愚以为,“掉价”的原因也与个别“人才”的素质有关。多年来,用人单位对那些鱼龙混杂的“海归”有了深层的认识,刮去那层“镀金”,知道内里实质,自然对洋文凭不再顶礼膜拜,花那冤枉钱去供那作用不大的“活菩萨”,不值!因此,我们不但要从人才供需规律上去分析,更重要的,还要从人才素质方面上去权衡。“才”有所值,这是用人单位开价的标准,也是人才市场最一般的规律。
技工吃香,情同一理。曾几何时,人们对选择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的学生另眼相看,致使善于跟风的国人避而远之。如此一来,动手能力强的人才日益珍稀,甚至断层,可不就要吃香起来?物以稀为贵,才因缺而珍,这是人才需求规律使然。需要的,就是最好、最值的。
如今,两年快过去了,情形似乎又有些新的变化。海归(网友亦称海龟)的身价有所抬升,而灰领技工掉价的状况却又令人堪忧。而且由此及彼,连锁反应波及到了“土鳖”(与海龟相对应的国内土生土长的人才——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注释)。据考,中国的土鳖与海龟之争,始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后期,并且持续至今不断。他们争什么呢?这个“争”字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二者之争的根源是国家为了吸引海龟回国所制订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为海龟们在国内的就业、创业提供了很多方便和优惠。大凡物不平则鸣,土鳖们对此不满在所难免。再加上有些海龟适应不了国内的工作环境,业绩差强人意,还有一些骗子和牛皮大王混杂在海龟之中,土鳖们对海龟的不满情绪还是有相当大的合理成分的。尽管如此,国家对海龟们的态度还是始终如一的。比如出台的《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其主要内容之一就被解释成“赶走土鳖、请回海龟”,所以这个纸面上的改革在北大校园造成强烈震撼,赞成和反对两派壁垒森严:“海龟都赞成,土鳖都反对”。 (高昱:为什么我们关心北大教改?)。所以说,海龟和土鳖抢饭碗,而二者之间存在不平等竞争,这是矛盾的根本。说到底,龟鳖之争是利益之争,待遇之争(请见海归论坛 www.haiguinet.com)。
联想近些年来围绕着“海龟”问题之争,细忖“海龟”与“土鳖”待遇的反差和悬殊,给人们的启迪良多。比如,中国的人才战略问题、教育体制问题、职业技术教育问题、高校的教改与专业设置问题,等等等等,真不想费心费事去逐一枚举。
无情的现实表明:作为都想望子成龙的家长,在培养孩子时需要多些前瞻性,少些鼠目寸光。把孩子培养成“博士后”、“海龟”,不等于就捧上了“金饭碗”,也不会一直总是“跌价”;而技术学校的出身“土鳖”,也不代表手捧的就是“要饭碗”,更不可能永远“吃香”,归根到底,要有真才实学才行,要有市场才行。说到底,有一点规律是共同的:海龟也好,土鳖也罢,有本事就升值,有市场便吃香。当然,作为肩负着民族振兴要务之国家政策制订决策部门,则应出于公心,少些私利,使出台的种种政策规矩真正符合人才需求与培养之规律,否则,是要被后人所唾弃和戳脊梁骨的。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