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全球化的重要人际媒体:“新华侨”

全球化的重要人际媒体:“新华侨”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3

  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发文说,华侨与海外华人结构开始复杂,是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到今天,大量以留学后定居,因专业或依亲移民到海外的中国人,他们一般都被称为“新移民”或“新华侨”。原文摘录如下:

     新京报8月13日有评论说:“今天,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新加坡等许多发达或中等发达国家,一大批因留学后工作、投资移民、技术移民,而在这些国家长期居留、入籍的中国内地人士,已经构成了所谓的‘新华人’群体。

  “而这些‘新华侨’群体,会随着中国的开放度进一步加大,以及中国经济的渗透能力再进一步加强,将持续加大数量的新华侨,会是中国全球化的重要人际媒体。”

     世界各地的华侨及华人已有几千万人,他们的结构在近百年来其实也变化极大。而海外华侨华人资本及人才,由早期的当地化以至发展到今日的国际化,其企业模式及奋斗思维的改变,究竟能否日后成为“中国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人际媒体”,确实破有探讨价值。

  海外华人有时被视为老外

     说到华侨华人,先说说笔者个人的“华人遭遇”。

     老一辈中国人仍会当我是“华侨”,当沟通时逐渐发觉早已不是那层意义,有时会弄得好不尴尬。而年轻一代中国人则多直接当我是“海外华人”,有时甚至等同于“老外”,这声“老外”,对我来说,除心情复杂也同时感到怪怪。

     他们有这样的认同差异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前,海外的中国人绝大多数都是华侨。而当东南亚国家独立后,大多数华侨的第二、三代就自然而然成为该地国籍的华人。而老一辈中国人对这二、三代仍具有较大亲切感。

     华侨与海外华人结构开始复杂,是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到今天,大量以留学后定居,因专业或依亲移民到海外的中国人,他们一般都被称为“新移民”或“新华侨”。

     老时代华侨华人,一般聚住在一起,并多数保持些传统文化面貌,如今尽管有部分仍保持着华族传统,但多数已被当地化及接受西化,生活方式及价值思维也已截然不同。

     华人投资感情因素逐渐褪色

     华侨华人资本、以及海外人才资源,本来就具有较大的国际性。华侨华人资本的海外投资,特别是对中国的投资动机,曾有经济学者分析出三种说法:

     一是资本膨胀论。华人资本集团因其国内市场饱和而走向中国大陆及欧美市场,其动机就是追求利润和资本膨胀。

     二是资本逃避论。华人资本在某些政治不安定社会上为保护财产而将部分资产转移海外。

     三是感情投资论。一些在海外的华侨,出于故乡之爱,不顾利润,积极进行投资。

     这三种动机恐怕都有,但最主要的是第一种,尤其是在第二、三代华人掌握资本主权后,第三种动机则微乎其微。

     在人才方面,已属当地国籍的第三代土生土长华人,就算到中国打拼天下,在政治待遇上或情感认同上其实都已经是个“外国人”。这些华人认同自己国籍并在情感上效忠于自己国家,是理所当然也是应该的事。

     要让这些人才投入中国,不是不可能,但也不容易。因为各地社会的价值追求不同,此其一。再者,中国本身市场模式仍未完善、企业体制仍须改进,以及发展机会仍属保守等等,都是海外华人人才仍感踌躇的关键性因素。

     笔者身边就有几位在外资猎人头公司做了好些年的朋友,说起来,其实他们本身就是海外华人。从他们信息中,得知那些大企业清楚点名要更年轻、更具有全球化敏锐意识的海外华人投入是最常见的事。

     但事实上,目前海外华人人才对到中国打拼却还不是一般媒体所宣扬那般热烈,原因就是在市场的安定感,以及企业文化上,仍有颇大差距。

     对华侨华人资本及人才资源来说,中国全球化是好机遇,但对双方也都是挑战。肯定的是,华侨华人资本及海外人才在选择投入时,以今天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市场规模,再加上中国若能更灵活地应对海外华侨华人三种不同的归宿感,那么,中国应该就能占上更多的“大国优势”。但,中国国内外的资本及人才竞争,当然也会同时加剧。

     中国应该在各方面灌注新观念、新思路、新手法,国家观念要与全球观结合起来,国家内部必须根据国际经济体制和惯例做出更多的调整和改革,并不断开拓新的创造机会空间,才能真正让海外华侨华人资金及人才广泛移动起来,才能让华侨华人在中国全球化时起到人际媒体的桥梁作用。(编辑:敖霞)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