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华人大富豪的发家史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3
大富豪的背后,总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马来西亚云顶集团创办人林梧桐坐在山里九天九夜,思考如何开创云顶,并用短短3年的时间即完成云顶道路工程的事迹,今天看起来,除了个人的胆识和见识,还包含了一点运气在内,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
我没有见过林梧桐,但我在电视上看过他,听他用那完全没有语法,简直就是荒腔走调的“巴刹”马来话侃侃而谈,我和别的电视机前的观众一样,几乎笑脱了大牙。
从林梧桐,我想起了马来西亚新山一位已故企业家郑镜鸿。郑氏是新加坡著名的鳄鱼皮大王,柔州数一数二的屋业发展商,他和林梧桐一样,书读得不多,满口的“巴刹”马来话,大声夹不准。我曾经出席过他公司的宴会,宴会上坐着不少马来高官,郑氏用马来话致欢迎词,台下的宾客笑成一团,他却毫不介意,畅所欲言。
郑氏也有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那是60年代,柔州哥打丁宜发生大水灾,郑氏亲赴灾场,打下木条作记号,然后以低价买下灾区以外的地段发展屋业。后来,哥打丁宜又发生了几次大水灾,但他所发展的花园住宅区都幸免于难,即使是最近发生的百年大水灾,他的花园也只是轻微被波及。郑镜鸿的花园,就是如此赢尽了口碑。
像郑氏和林氏这样的华裔富豪,国外也比比皆是。中国台湾首富王永庆,便是其中一人。
台湾名报人张作锦来新山时,告诉我他当年专访王永庆时,王氏亲口述说的他年轻时卖米的一个故事。
王永庆还未发迹时,曾开了一间小小的米店。当时台湾的经济还很落后,人民都很穷,买米也只能少量少量地买,一般都只够吃几天。人家卖米,是等顾客上门,王永庆与众不同的是,他会记录顾客的资料,例如顾客家里有几口人,这次买了几斤米,够吃上几天,他全都记下来。当他根据这些资料估算到顾客家里的米应该已所剩无几时,就会马上亲自把米送上门,生意因此愈做愈好。
郑镜鸿和林梧桐的英文不行,马来文也不行,王永庆据说只有小学程度,他们的共同点是学历不高,但他们也拥有另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永不放弃!他们不依赖拐杖,他们的成功,靠的是苦干。他们绝对称得上是上一代华人白手起家的典范。
只是,我们这一代的华裔,又还有多少人愿意去学习这种典范呢?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