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解读:留学教育的效益评估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3
留学时考虑性价比,是件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如何评估留学对国家、机构和个人的效果,却并非像某些业内人士常常用到的“投资回报”的说法那么简单。专家从跨学科理论的高度,对留学教育的效益评估搭建了一个全新的框架,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
弄清楚谁是留学的受益者
当我们去评估留学现象的获益情况时,首先需要思考的是:留学会让谁受益?如果用一句“谁留学谁受益”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显然是过于简单了。因为留学问题牵扯到不同的国家,有人才输出国,有教育接收国,有个人、有组织、还有国家参与,究竟谁在受益呢?
这里,首先涉及到的是国家层面概念——留学的输出国和接收国。专家分析说,回顾中国留学的历史,从解放前的第一代、第二代公派留学生,和建国后的第一代、第二代公派留学生,他们几乎百分之百地回国。那时的留学生是抱着富裕国家、改变中国古老落后的面貌这样的愿望出去的。改革开放后,90%为自费留学的。面对大量的人不回来的现象,还要不断地往外派。国家又鼓励和支持自费留学,所以要想清楚从国家层面留学究竟是谁受益的问题。
第二个层面是,通过留学,教育受益的主体在一个国家内部又涉及到个人、机构,也涉及到政府。机构可能是派出的企业,可能是大学,可能是研究机构。有些单位的人出去后不回国了,损失的是国家和单位。单位派出的人不回来,或者回来后不回原单位,又牵扯到单位的利益问题。
总之,通过留学教育受益所涉及到的问题是非常跨学科的,国家之间的互派留学受国际关系、世界形势的影响,需要从国际关系、政治学的角度去探索;个人和单位、机构的关系,就需要组织理论、管理理论去研究和探索;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可能又是一个哲学领域探讨的话题。
因此,研究留学领域的受益主体,是一个跨学科研究的问题。学者在做留学现象的研究时,每个学者从自己学科的角度,很可能难以看周全和到位。
引入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概念
一般来说,考虑任何行为和现象是否受益都是基于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价值观。从经济学角度来考虑社会现象时,会发现很多非经济的因素也是一种资源,具有价值。专家说所有人类再生产所需要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方面的东西,都可以纳入到这个基本的概念里面,这个基本的概念就被扩大了。
这个基本概念不仅在内容扩大了,从经济扩大到了社会,在时间上的理解也不同。比如,讲经济资本时,可以讲一夜暴富,可以用一种即时性交换进行经济资本的交换。但是留学教育是需要花费时间的,所以文化资本的积累就没有经济资本的积累那么快。经济资本它可以马上迁移,如果你有一个很富有的父亲,可以马上把资产转成自己的;但是如果你有一个很博学的父亲,他不能把他的才学马上转移给你,你必须从小跟着他学,才能够习得这种文化的资本;所以文化资本的获得与经济资本的获得有很大的不同。
这里引入的第三个概念是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含义是那种社会的网络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和社会关系。这种纽带有它内在的特质,比如说人的品质、诚信、合作力,即以人的精神品质作为先决条件的。社会资本的发展和建立比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是一种更隐蔽的方式。比如私人之间交朋友需要花更长的时间,而且双方都不希望是那种互相利用的关系,所以私人的交往表面上是以一种非功利的方式进行的。国家之间的交往比几个人之间的往来更大胆一些,比如换汇。可以说,在留学上的社会资本方面,还没有被个人认识到,即没有被做决策的人认识到,因为它的隐蔽性更大些。
应该说,在观察留学现象的时候,资本的概念扩大了,时间的周期也会延长。
三种资本之间的相互转化
众所周知,国家要投一大笔钱公派留学生,教育部也向财政部要更多的钱去奖励自费留学的人。留学出来的产品是人才,不是直接的经济利益,为什么国家要掏这个钱呢?专家分析道,在留学输出国与输入国的国家之间无意中建立起了一种社会资本、一种联接、一种纽带的关系。他们之间在教育上投入的是经济资本,所产出的是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
据了解,国外大学的校友的工作,校友工作就是一种社会资本。中国在制定留学政策时,也会考虑向哪个国家派留学生是与哪个国家人民发展友好的关系,这也是属于社会层面的问题。
这三种不同的资本,性质是不一样的。中国非常之大,属于发展中国家,整个国力还很落后。从个体到国家决策人,在衡量留学的效果时容易把重心放在经济资本上和某一部分的文化资本上。比如会强调中国现阶段需要WTO的人才,这是比较偏实用的。因此,无论从个人还是国家决策,对社会资本的留意还是不太够。
留学要更注意社会资本
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它能够产生无形的社会资本——增加社会的团结、增加社会的凝聚力、增加社会的联接。我们总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所形成的小农意识,以及社会没有分工时大家没有联接。现在,不仅国内要分工,整个地球也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所以中国跟世界也要进行广泛的联接。就需要通过留学的途径获得更多的资本,包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
于是,派什么样的人去留学、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就成了国家和个人会通过留学获得什么样的收益的重要考虑。
因为中国落后,所以我们最希望发展我们的经济实力,派出的人才都是属于理工科的、实用的、技术性方面的。1997年的数据是:所有在美的中国留学生专业领域的分布,大量集中在工程、计算机、物理、生物科学,这些学科在知识结构里,是属于人类知识结构的基础层次的。根据2007年的统计,国外来中国学习的70%是文史哲专业,他们所关注的恰恰是我们所忽略的。他们的关注反映了另外一个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出去留学学的是技术,技术已经发达的国家的人为什么要出国?为什么在发达国家之间的留学很频繁?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人还要到不发达国家去留学?他们去学什么?他们所学的就是文化的问题,学习我们学科中比较上位的东西、精神层面的东西。从长远来看,一个社会要保持平稳持续地发展,需要更多关注的是人文的学科、精神方面的学科。而我们留学的学科在精神方面的价值重视得还不够。
留学效益与现代化
从现代化层次上来讲,现代化分三个层次:物质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精神现代化。看现代化作用时,物质现代化阻力是最小的,我们学美国,学洋车洋房学得最快。中国现在在着力进行制度现代化,但是制度现代化有很多的阻力,这个阻力来自哪里呢?应该说是来自精神层面。所以,无论是国家的发展也好,还是留学的动机也好,需要关注在文化层面上,关注在制度建立的精神基础问题。
西方那种好的制度是来自于他思想的论证和支撑,这是今天中国社会在建立现代制度时非常缺乏的。制度的思想支撑不仅需要学者致力去研究,而且需要把这种思想传播到社会上,传播给大众,能够让大众在思想上来支持这种现代制度。
同样,一个国家的发展涉及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精神发展和心理发展,目前我们较多关注到的是经济发展,专家提出发展的是政治和社会两个层次,但是精神发展、心理发展没有提出来。
在北大清华学生中进行一项留学研究时,问:你为什么要出国?你从出国经历中想要得到什么的时候,排在前面的6项都是属于文化资本,说明中国学生出国的动机都在文化资本上。第7个属于经济资本,改善经济状况。社会资本都是排的比较靠后的,认同的比例相当低。说明中国学生在留学时对社会资本的忽视。
教育部在进行留学效益评估时也是把焦点放在了文化资本上。专家说:“不少人要求我们,做这个课题时要算一算留学究竟能够带来多少经济收益?我们觉得这个问题提出的本身就很有问题,也是一种不可能。资本不是全部可以量化的。”
专家的结论是,我们的留学动机影响我们的留学效果,如果我们的动机很低很偏的话,我们的留学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所以,要考虑怎样提升我们的留学动机,扩大留学效果,她考虑的角度是:
第一是知识结构角度。国家需要从整体的知识结构角度来考虑社会发展从长远来说需要哪些学科领域,个人也需要有眼光去看所学的东西,家长经常会追求当前的热点专业,没有考虑从长远哪些是有生命力的学科。
第二是从现代化层次。以前提的四个现代化,都是属于物质现代化。今天在考虑现代化时,就应该是考虑三个层次的现代化,并协调发展。
第三是从资本的角度。不仅仅是考虑给国家带来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的竞争,还有国民的素质、精神、思维方式。国际人才的标准是新思维、新观念。留学教育评估要看这些东西。
最后,需要有一种历史意识。西方的现代化从西欧??以中国人一方面需要耐心,一方面需要紧迫感,这两者需要平衡。需要有紧迫感就是不拖沓,需要耐心就是不浮躁,能够稳扎稳打地进行现代化工作,留学工作是国家整个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主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