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世界花园城市新加坡印象

世界花园城市新加坡印象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3

        凡到过新加坡的人,无不感叹这里如同花园般美丽娇娆,风景如画。在这迷人的风景画中,最令人称道的是无处不在的绿色。如果用颜色来形容一个城市,绿色对新加坡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绿色走廊”惬意无比

        樟宜机场就像一座郁郁葱葱的小型植物园,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争先恐后跳入眼帘,连“欢迎您光临新加坡”的红色牌匾也镶在“爬墙虎”围成的框架里,从未见过哪个机场如此生机盎然。漫步街头,成行的树木和成片的草坪比比皆是,树木的种类很多:椰子树、棕榈树……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热带树木和低矮的灌木。

        最吸引我的是一种形似伞状的树,它高大挺拔,绿色阴浓,树冠像一把撑开的大伞,遮住赤道灼热的阳光。站在树伞下抬头仰望,竟分辨不清是晴空万里还是阴云密布,树与树的间隔距离好像事先商量好的,一个树冠搭着另一个树冠,筑起一条遮天蔽日的“绿色走廊”。青翠欲滴的草坪更是美不胜收,走在上面竟有一种奢侈的感觉,不忍心踏上第二只脚。

        在新加坡想找一块裸露着黄色肌肤的土地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有绿色植被的保护,新加坡的街道干净整洁,一尘不染,清新的空气吸进肚子里都是甜丝丝的。虽说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虽说这里气温在三十度左右,却一点闷气躁热的感觉也没有,树的呼吸夹杂着微风掀起的阵阵绿浪吹拂而过,使人像酒后微醉一样,懒洋洋惬意无比。

        “兰花之都”亚洲最美

        Kranji阵亡者墓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新加坡捐躯的24000名英国士兵的长眠之地,一排排的墓碑也座落在深绿色的草坪上面,如果没有白色十字架的提醒,仿佛进了公园一般,找不出半点悲伤凋零、阴森可怕的痕迹,人的心灵在绿色中得到了净化和安宁。

        因为兰花是新加坡的国花,所以,除“世界花园城市”的称号外,新加坡还享有“兰花之都”的美誉。在于新加坡岛北部、四万多平方米的MANDAI ORCHID GARDENS里,兰花的种类多达数千种,其中名贵的兰花被冠以世界各国著名人物的名字,印象中有戴安娜兰、伊莉莎白兰等,绿茸茸的草坪上万紫千红、奇丽无比。

        除了兰花,还有许多属于热带及亚热带的植物和花卉,如墨西哥的鸡蛋花、西印度的美国槐、南美的马缨丹、贺春红等也在这里争芳斗艳,为美丽的新加坡锦上添花。几年前在上海,一位跟我学汉语的年轻日本姑娘对我说:“在没有去过新加坡之前,我自以为日本是亚洲最美的国家,到了新加坡以后才知道,亚洲最美丽的国家是新加坡。”她的话真是一点儿也不假。

        华人导游滔滔不绝

        在新加坡出生长大的导游小黄是我接触的第一位华人,别看他只有三十多岁,却有着渊博的知识和一副好口才,不过个把小时,我就从他滔滔不绝的讲述中知道了1819年英国人拉费尔是怎样在新加坡河口登陆的、华人居住集中的牛车水区为什么叫牛车水、伊斯兰教徒做礼拜时如何虔诚、印度人街上的“小拉兹”如何多等等。

        尽管他的华语有点拿腔怪调富有节奏感,然而却非常流利。小黄时尔还用英语、印度语或马来语讲一两个笑话,逗得全车乘客前仰后合。把握中国的“新动向”,关注中国的“新潮流”,小黄下的功夫算是到家了。就说2005年年初发生在中国大陆一些地区的“苏丹红事件”吧,他不仅能把来龙去脉讲的头头是道,而且对2005年春天才披露的“麦当劳”用的苏丹红产地等,知道得比我还详细呢。小黄嘿嘿一笑:“这是我的工作嘛。”

        “CMIO”文化四种语言

        小黄和我们一见如故,总要忙里偷闲和我们聊上几句汉语。我曾听说新加坡有个什么“CMIO”文化和主义,因只略知点皮毛遂向他请教。于是引来小黄有板有眼的长篇大论:“CMIO”是Chinese、Malays、Indians和Others的缩写。新加坡现有300万人,77.3%是华人,14.1%是马来人,7.3%是印度人,剩下的1.3%为欧亚混血人、欧洲人及阿拉伯人。

        新加坡于1965年独立时,学校分为民族语(汉语或马来语)学校和英语学校两种,孩子进什么样的学校完全由家长决定。到了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政府对英语逐渐重视,提倡“两种语言”政策,要求儿童在学校接受教育时,除了要学习作为第一语言的英语外,还要学习包括汉语、马来语和印度语的民族语言。许多政府机构门前的标牌,就同时用上述四种语言表示。可以说新加坡人生活在由四种语言和文化组成的社会环境中。

        知道“CMIO”的含义后,我开始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寻找“CMIO”文化,坐地铁和巴士时,听着周围传来的说笑声,险些搞不清自己到底身居何方,中国还是印度?阿拉伯还是美国、英国?在市政厅附近游览时,正好赶上这里开会,西装革履的大队人马(大约有百八十人的样子,各色人种,男女都有)鱼贯进入市政厅大楼时,身穿雪白制服,头戴红色船形帽,肩披红色缎带的印度人警卫们举手敬礼,这场景堪称“CMIO”文化的典型镜头。

        来新加坡最好在五月

  同道女孩对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热爱有加,到了新加坡也念念不忘远在市郊的“唐城”和“裕华园”。拗不过她的执著劲儿,只好坐地铁、打出租花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那里。来到“裕华园”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再有一个小时就要闭园了。“这么大的园子一个小时逛不完的,明天再来吧。”售票兼把门的华人老大爷说。“我们明天就要回国了。” 女孩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三十分钟前,我们刚被已经开始清园的“唐城”拒之门外。“今天就破例让你们进去,不过,离开时只能走后门了,那里离地铁车站很近。”老大爷显然被感动了。女孩兴高彩烈地跑进园中。“再来新加坡,最好在五月来呀。”身后飘来老大爷热情的话语。

        占地13.5万平方米的“裕华园”里,除了我们三人和两位讲北京话的女孩之外,再无其他的游客。一位五十来岁的公园管理人从孔圣人塑像前经过时,听到我们说汉语,就问我们是从大陆来的还是台湾来的。听说我们来自大陆时,他热情洋溢地游说:“到新加坡来吧,像你们这样高学历的人才非常受政府重视,如果多生孩子的话,政府还给予奖励。这里的华人青年都不愿意生小孩,而马来人却丝毫都不节制,跟母鸡下蛋似的,再过些年我们华人的子孙人口减少,在选举时就要吃大亏了。”一席话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华人地位文明典范

        在新加坡,到处都能感受到华人的主导地位,在街上遇见的同胞几乎个个衣装笔挺,精神焕发。当我们在印度街上的印度寺院前照相时,呼啦啦围上来六七个印度小孩,用好奇的眼光盯着我们。这使我想起了三十年前的中国,那时的国人对外国人不也是像看星外来客一样。虽然印度小孩长得很天真可爱,但是举止衣着分明在告诉我他们的生活尚不富庶,经历和见识也很贫乏。再看到在街上晃荡的衣冠不整的成年印度男子,不禁就想起了印度电影《拉兹之歌》里的拉兹。

  在短暂的旅行中,隐约地感到有些新加坡华人在自豪和当家作主之情溢于言表之外,心里明显对印度人和马来人瞧不上眼。连我们的博学敬业导游小黄在回答一个游客关于吃印度料理的询问时,也没有忘记绘声绘色地讲了一段印度人用右手抓饭吃,左手洗屁股(他们用水洗不用手纸)的故事。在“中国城”的一个水果摊前,我一边挑选着罕见的几种水果,一边向守摊的老伯打听去马来庙和印度街怎么走。“我们华人是不大去那些地方的,他们凶的很呀。实在要去的话,坐出租车兜一圈照两张相就行了。”他关切地说。看来,新加坡的“CMIO”特色,也不是用那么简单的理想就可以概括得了的。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