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用教育点亮自己的梦想

用教育点亮自己的梦想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2

    一名黑人律师,一名越南青年,一名印度小女孩,有何共同之处?他们来自不同国度,英国成为他们现在的家。

    历史的机缘巧合给予他们一个机会,共同演绎小舞台上的个人成功和大舞台上的励志角色。上个月初,三人同样由衷的笑容俨然向千万名来英国寻梦的移民及移民的后代们昭示:谁言英伦是“他乡”?只管点亮“英国梦”。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近期刊文记录了这份“预言式”的巧合,教育就是点亮梦想的蜡烛。

    他笑到最后关头

    1972年,11岁的肖恩·华莱士收看了智力闯关节目《大师头脑》(master mind)的开篇之作,此后几乎一期不落。当时,这名来自一个贫穷的牙买加移民家庭的黑肤色少年或许没有料到,33年后的他会成为这个节目笑到最后的首位黑人赢家。

    获奖后,这名酷爱足球的黑人律师激动表示:“我参加的足球队星期天简直踢疯了,我的律师生涯也走进第20个年头,看看现在:我又成了《大师头脑》的冠军。这真是我充满奇迹的一年!”

    移民问题一直被视为英国社会的“麻烦”之一。英国种族平等委员会主席特雷弗·菲利普斯分析说,英国社会对“成功”的认可总是不情不愿,这让一些移民子女的上进心没能得到积极肯定。

    “这是个国家问题,绝对是个大问题,”菲利普斯认为,“我知道人们总说不该对不同肤色的人区别对待。但上个星期中涌现的这些典范告诉我们,大批不远万里来到英国的人们会作出特殊贡献。我们应该予以欢迎。”

    在这个新移民频频书写成功的一星期中,华莱士的成功无疑借由电视抵达更多人的内心。诚如菲利普斯所言,毕竟时至今日英国黑人青年的归宿还是监狱多于大学,因此他们尤其需要华莱士这样的成功榜样。

    事实上,华莱士也乐意承担起这份责任:“我会去学校里激励他们,这非常重要。孩子们看到我时会说,‘瞧这人是谁?他和我长得一样!’我当然和你们一样。但请做你自己,创造属于你的天堂。你能做到!”

    “还是孩子时我就喜欢看法庭辩护类的节目,”华莱士说,“我当时就想,我要干这行——特别是我有张大嘴巴。”从那时开始,要成为一名出庭律师的念头从未消失直至成为现实。身为律师,华莱士自言从未因黑人身份而受到歧视,“英国人总站在宽容和理性的前沿,这是一片充满机会的土地。”

    律师还不是华莱士唯一的梦想。“我1982年时到处跟人说我会参加1986年的世界杯足球赛……”尽管这个目标没能实现,但他认为,“奥西·阿迪莱斯、史蒂夫·科佩尔、史蒂夫·海韦都是最棒的例子。他们一边踢球一边拿学位,让我明白了体育和教育课也两不耽误。”关键在于,人要敢想敢做。

    他开怀举起奖章

    数学、统计、会计、经济学……他参加的24项考试成绩均为A,其中11项获得满分,另外一些试卷仅丢1分。凭借如此傲人成绩,越南青年纪孝阮(音译)当选为英国年度A级学生。此时,他到英国才两年光阴。

    这些新移民已经开始超越“本地人”了么?如果属实,他们的成功秘诀又是什么?这些或许能从纪孝阮的经历中一窥端倪。

    纪孝阮出生在越南不太富庶的地区,那里的朋友都称呼他为休。他的父母都是老师,工资不高。整片地区没有什么先进的设施。家人告诉他,唯一出头的途径就是读书。

    获奖后,纪孝阮回忆说:“我在当地公立学校上学。父母都是老师,却从没教过我一节课,他们只是提醒我要努力学习。”每天放学后,纪孝阮写完家庭作业“还会再学习一两个小时。”纪孝阮承认,他的成功正是得益于自己的勤奋。

    为了赚钱养家,父母放下教鞭做起了买卖,纪孝阮也没少帮忙。进入越南国内最好的中学后,纪孝阮仍然一边刻苦攻读一边打工攒学费。当一位朋友把留学英国的梦想放在他面前时,纪孝阮怦然心动。两年前,他抵达英国剑桥大学位于克罗伊登的都铎学院就读。奖学金只够支付学费,他需要继续靠打工维持生活,“我刚到英国两个星期就开始工作。我在一个大学旁的中国餐馆找了份工作,并乐在其中。”

    纪孝阮代表的只是金字塔的尖顶,在他身后还有千万来自“少数群体”的移民子女或留学生在英国为学业奔波、努力的人。据统计,16岁以上的移民子女比白人子女更有求学意愿,亚洲裔青年尤为突出。GCSE考试即英国普通教育证书考试,是英国中学的毕业考试,也是参加大学考试的“敲门砖”,程度由优秀的A级到普通的O级。在这一考试中,74%华裔青年的5项成绩在A至C间,印度青年这一比率为65%,英国本地白人子女为51%,黑人子女仅为36%。已到工龄的亚洲人也对求学有着更大的追求。22%英国华人希望获得学位,印度人的这一数字为10%,英国本地白人仅为5%。 

    当然,大量留学生到来加大了仅占英国人口7.9%的移民群体的“好学度”。不可否认,通过教育改变未来,是被多数移民奉为宝典的人生模式。

    她微笑“拼”出冠军

    重视子女教育投资,移民家庭的这一特性正愈加彰显,格伊特丽·库马尔就是最佳例证。就在华莱士获奖之前一个小时,这名13岁的印度裔女孩击败10万对手,捧走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难词拼写大赛桂冠。要知道,库马尔8年前随父母来到英国时,英语还是她的“第二语言”。

    库马尔的成功显然来自她的良好家庭背景。她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为麻醉师,两人很乐意为女儿的教育大笔投资。年纪轻轻的库马尔十分热爱阅读,她曾随身携带一份“难记单词表”以便时常默记它们的拼写。

    《星期日泰晤士报》财富名单的“炮制者”菲利普·贝尔斯福特分析说,热衷教育是一些商业家族的传统,“他们有着优秀的家规,重视教育投资,倡导终身求学。”正因如此,不少移民借助高等教育攀上了财富的高峰。英国首富拉克希米·米塔尔在印度长大,如今已成为英国的钢铁产业巨头。据资产估价,米塔尔拥有120亿英镑,比威斯敏斯特公爵还要富有,而后者正代表着英国“祖传财富”的贵族阶层。

    英国政府公布一份调查报告说,移民群体一年为英国上缴的税款,比他们的消费支出高出250亿英镑。尽管这一数字备受质疑,但移民群体“事业心”和对工作的勤奋还是在报告中体现出来。

    “偶像”激励后来人

    对“美国梦”的渲染,曾激励无数“异乡人”踏上美国土地,或淘金、或寻梦。如今,英国移民的成功逐渐被肯定,“英国梦”在一些人心中生长起来。

    去年9月,garavigujarat出版公司出资举办了第六届“领导层与多样性奖项”。成立了ebookers旅行社的迪内西·达米贾荣膺年度任务奖,而英国最具影响力的非白人政府官员苏马·恰克拉巴尔特也位列获奖名单之上。

    随着越来越多成员功成利就,移民群体也开始注意到,塑造自己的成功偶像应成为造福整个群体的重要途径。“珍珠基金会”的支持者威廉姆·翁就坦言,“珍珠奖希望能为华人提供更励志的榜样,让部分个人和组织的努力与成就为更多人了解。”

    他进而介绍说,“华裔第二代和第三代移民显示着巨大的才华。他们不再仅仅涉足餐饮业。他们已进入媒体、信息产业和其他领域,但才华却很少得到承认。”

    回顾在短短几天内大放异彩的三名移民“偶像”,如果对焦家庭背景,华莱士的成功或许更为引人注目,也更具启示性。从牙买加移民英国之初,他的父亲找了份厨师的工作,母亲做了一名护士。这个生活并不宽裕的家庭很难谈得上对子女有什么“教育投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这样的家境没有动摇华莱士的志向。

    梦想是成功的起点,这正是华莱士的最大成功,也是英国黑人青年可以借鉴的最有用之处。正如华莱士第一本法律书上姐姐的赠言:“努力学习吧……人们不会给你任何东西,除非你有财富可以继承。如果你想得到它,你得靠自己去挣、靠自己赢得。”  (编辑:赵露)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