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职业困惑引发的人格障碍 

职业困惑引发的人格障碍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2

  “救救我的孩子吧!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一位焦急的母亲突然打来的电话确实很令人吃惊。

  这位焦急的母亲姓杨,杨女士的儿子李季三年前从英国读完法律专业硕士回国,当他意气风发地出现在昔日同学和亲友面前时,荣耀包围了他。随后两个月的求职遭遇却差点让他变了一个人:国内企业很现实,自己要求的薪水很难达到。于是,为了安慰父母,也为了适应现实,李季无奈之下去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但是,只忍耐了半年后就离职了,原因是总感觉别人与自己格格不入。此后接连换了几家单位都不能如自己所愿。

  两年过去了,一同回国的同学们大多数都已经职位稳定,待遇以年薪计了,有的还成为法律界的小名人。相比之下,他自惭形秽,更不敢与功成名就的同学联系了。同时,又不想看到亲戚们异样的目光。最让他感到难受的是,自己竟然不能面对自己的父母,当初为了能让自己出国留学,家里几乎倾家荡产,满以为自己能回报父母,现在,差距却如此之大……

  就像杨女士所说,接下来的时间里,李季干脆不去找工作,每天把自己关在屋中懊悔、发呆、着急。后来也不跟任何人联系,更不与家人交流了,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隐居者”,只是还听从家人的安排去做些事。无奈的杨女士只能每天跑出去帮助儿子找工作,四处央求人,甚至不断向成名人士求情替儿子找职位。

  职业困惑引发的人格障碍

  这是一例典型的由职业困惑引发的焦虑障碍。粗看相似于自闭症,但从心理角度,李季的临床症状应为“广泛性焦虑障碍”。其诱因是源于职业选择焦虑、婚姻问题等现实生活中的困境。造成这种症状的前提是他心理极不成熟,如自小的家庭成长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不能承担责任、趋向于逃避的心理行为习惯。不能自我独立思考,自我没有成长,具有对父母的依赖性等,才造成不能参加工作,逃避独立,逃避自己独自面对无定的前途,遇到问题则感到焦虑、紧张、空荡荡、没有安全感。

  分析其深度心理原因: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又被称作逃避性人格障碍),是长期不良性格慢慢形成的。李季不敢去找工作,担心自己做不好或者收入不高,有失自己身份而被朋友、同学们讥笑讽刺。有可能是被部分人问起或者家人念叨后,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陷于痛苦中,且很难从中解脱出来。对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行为退缩性,其实他不与人来往并非出于自己的心愿,他行为的退缩源于心理的自卑,想与成功的人来往,又怕被拒绝、嫌弃。

  在现代社会中,“隐居者”自以为能找到一块清静的乐土,于是,他们往往关闭自己的心灵,不与他人作亲密的接触,唯求自安。具有回避型人格的人并不敢深入到自己心灵的内部去,他们的回避带有强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智性等特点。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界定

  应该说,渴望一种有意义的孤独与暂时的回避人世并不是一种病态,相反,真正具有回避型人格的人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一W)中对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只要满足其中的四项,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具体说来,自卑感的产生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作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低估自己。有人发现,性格较内向的人,多愿意接受别人的低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评价;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也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这样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

  2.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当每个人面临一种新局面时,首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应付。有的人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常觉得“我不行”,由于事先有这样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产生心理负担,工作效果必然不佳。这种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作用,影响到以后的行为,这样恶性循环,使自卑感进一步加重。

  3.挫折的影响。有的人由于神经过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

  此外,生理缺陷、性别、出身、经济条件、政治地位、工作单位等等都有可能是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这种自卑感得不到妥善消除,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格的一部分,造成行为的退缩和遇事回避的态度,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文中李季的情况正是由工作造成的自卑心理,进而产生回避念头,又不能良好自控,才产生严重后果。

  两步消除心理障碍

  应该说,改善李季现状,或者减轻李季痛苦的关键还在于他自己,也许以下两步可以去尝试:

  1.消除自卑感。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须从改变认识入手。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因自卑感而绝望,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

  此外,适当时候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不也是人吗?”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自己的活动,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就会产生自信心。

  2.克服求职障碍。回避型人格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与人交往障碍,因此必须按梯级任务作业的要求给自己定一个求职计划。起始的级别比较低,任务比较简单,以后逐步加深难度。还要心态平衡,面对现实。一定时候,适当增强人际交往也是实施自我疏理的有效途径。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