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国外留学生活的秘诀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2
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国学生第一次在国外生活、学习,不可避免地因此会产生困惑、苦恼,甚至还会与当地人产生矛盾。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碰撞能给留学生带来很大收获,使他们更快成熟。当年在上海市闵行中学读书的崔洋,作为第一批通过YFU(国际学生交流协会)去德国交流的中国学生中的一员,他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但对此却有着特殊感受。
[留学故事] 与德国“爸妈”从误会到融洽
2002年,崔洋住进了一家德国家庭,在那里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活。与大多数中国孩子一样,崔洋是一个勤奋上进的学生,平常很少出去游玩,把时间大都放在了学习上。他每天坚持背单词,认真做作业;但另一方面,他与德国的主人家却很少沟通。偶尔的招呼也会因为文化上的差异而显得格格不入。比如他的“德国父母”较爱开玩笑,常会说些类似“矮小的中国人”来称呼他。这些让崔洋看来带有侮辱性的话,让他听起来心里很不舒服。可是每次觉得不舒服时,他总是选择沉默而不是选择去沟通,随着时间的推移,沉默的结果只是积累起越来越多的不满情绪。后来,YFU区域代表就开导崔洋说,他只是不习惯也不喜欢德国式的幽默,例如德国人将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爱形容是矮小的,就如同接近于“可爱”的意思。经过区域代表的开导,崔洋与“德国父母”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融洽了。
如何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矛盾
走过迷茫后的崔洋,对自己一年的德国之旅总结了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小经验:
(一)关于德语的学习
经验1:交流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语言。通常到了德国之后会有4周的密集式语言培训,虽能了解些德语,但是离开熟练听说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建议在前半年语言学习的困难期里,最好参加一些给外国人开设的德语辅导学习班,这类语言班对学习德语还是很有帮助的。
经验2:任何语言都会需要生词的积累,回家作业的认真翻译很重要。把新的生词写在本子上,每个生词先看一遍之后经常去巩固。坚持下去一般在3个月左右就会对德语有语感了。
经验3:德语语法相对复杂入门也就难;但提高却比较快,因为词特别好记,能听通常就能写;打好前半年的语言基础很关键,在此基础上平时要多看电视多听德语广播。
经验4:课余时间可以阅读一些德语书籍,避免与自己的母语接触,尽可能多地用德语来思维。在交流家庭父母心情不错的时候,可以朗读德语给他们听,这样对自己学习德语很有帮助。
(二)关于与主人家庭相处
经验1:主人家庭是交流生一年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会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平等地对待交流生。在一开始就要问清主人家庭的父母应该怎么称呼,是否需要称呼“爸爸妈妈”,因为每个家庭的情况可能不一样,要为自己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经验2:德国某些方面相对中国来说要开放得多,特别是问候方面与中国传统有很大不同,他们喜欢握手拥抱和亲吻等,了解后就不会太过惊讶从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另外要适应新的家庭就应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在理解的前提下遵守家庭的规则。
经验3:文化差异若与主人家庭有矛盾或不开心时,最好的建议把原因找出来,并试着去沟通;千万不要忍着不说。若有问题可以找YFU区域代表帮忙解决,可以绝对地信任他们,他们对此很有经验,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问题。
经验4:在德国的一年,不要幻想可以留在当地继续学习深造。那不是交流的目的,出国之前是有相应协议的,若跨越交流生的权限会造成接受家庭的负担。同时由于这些行为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的麻烦,甚至可能半途终止交流。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