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陷入最大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1
消息来源《外滩画报》:世界上最富有的哈佛大学正在经受其373年建校史上最糟糕、最危险的经济危机。如今的哈佛不仅入不敷出,财政紧缩,而且到处是裁员、抗议和无人清理的垃圾箱。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哈佛核心学院—文学和科学学院,学生工会正在举行抗议,整个校园处于一片骚乱之中。一些基础设施也将降级。冬天空调的恒温器将从22℃降至20℃;学生以及教员从此以后都必须忘记免费咖啡这回事;学院与学院之间的免费班车车次将减少一半;本科生部热气腾腾的早餐也将不复存在,冷冰冰的火腿、芝士、谷物和水果将取代记忆中的培根、荷包蛋及华夫饼干。“这里是哈佛最有钱的部门,如果连他们都不能供给咖啡了,那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免费咖啡事小,学生们真正担心的是教学资源条件的变化:即将爆发的大规模裁员,课程将被精简,大班将取代小班,更少的教授、助教、警卫和后勤人员,隔天才开放的图书馆,谨慎发放的研究经费……
看完这则消息我十分迷惑,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财年,哈佛收到的捐助金尚有369 亿美元。即使新财政年的第一个季度捐助金剧减了22%了,也不能对一家有着近400年基业的著名学校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啊?难道堂堂哈佛会因为少了几十亿美金就一下子陷入困境了吗?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从1990 年的48 亿美元捐助金到2008 年的369 亿美元捐助金,使得哈佛开始变得从不开源节流,1980-2000年的20年中,哈佛新辟了320 万平方英尺的新校园,而2000-2008 年,这个数字又翻了一倍,校园总面积直逼五角大楼。在这些新校址上,无数大楼被兴建起来,总造价超过43 亿美元。
比新建校舍更为可怕的损失来自于投资上的失利。尽管哈佛大学拥有世界第一的商学院,前任校长萨默斯本身就是著名经济学家,副校长中还有来自 “高盛投资”的爱德华。但哈佛投资下的不良资产率极高,光是没有资金准备的委托,例如私募基金、不动产投资或对冲基金就达到110亿美元。
看来是不加节制的扩张和不良的金融投资使得那些本应该带来巨额回报的纸上富贵却成为一把高悬于学校财政安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去年刮过的金融风暴使得这把剑摇摇欲坠,随时会刺向盛极一时的哈佛大学。
一名哈佛资产管理公司董事会成员总结道:“这个故事的本质是人,而不是钱”。在我看来,原因更是哈佛乃至美国式的投资理念造成的。
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百分比)是美国式投资家们所信奉的准则。净资产利润率反映的是资产的获利能力。为提高ROE,股东们无法容忍不产生利润的闲置资产,那些钱要么被驱使着去并购,要么被投入了金融投资市场,反正就是要让账上的每一分钱都滚动起来。这在投资市场比较繁荣的时候能获得比较高的账面收入(当然大部分其实还是投资进了不良资产,只是好的大势下显示不出来),一旦流动性收缩,曾经资产数百亿的公司就会在一夜之间倒闭(如雷曼兄弟),旗下的投资也一下子从资产转变为吞噬现金的黑洞,把母体推向万劫不复的地步。这也是为什么哈佛仅仅因为收入减少了几十亿就一下子陷入巨大困境的原因。
《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说“多余的钱只能用来做多余的事情”(博主注:多余的时间也一样),比起贫困匮乏,穷奢极侈显得更加卑鄙丑恶。和疯狂的追求ROE理念不同的是创办了两家财富500强企业的日本四大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他从松下幸之助那儿传承了“水库式经营”的理念。他认为一旦下大雨,未建水库的河流就会发大水、产生洪涝灾害;而持续日晒,河流就会干涸,水量就会不足。所以需要建水库蓄水,使水量不受天气和环境的左右并始终保持一定的数量。经营方面也一样,景气时更要为不景气时作好储备,保留一定的后备力量。
“水库式经营”可以使景气时期充裕的资金储备起来,而不是去“干多余的事”。到了不景气的时候,宝贵的储备现金可以购得便宜的原料、更新技术和设备,收纳人才等待下一轮增长的到来。稻盛和夫坚持的经营哲学使得京瓷集团冲破了两次石油危机、日元升值危机和日本泡沫危机,在一次次危机中不仅没有倒掉,反而每次都能够获得新一轮的增长。缔造了京瓷50年从未亏损的奇迹。
不从本质上改善交通的立体结构,仅仅靠一圈圈的“摊大饼”并不能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问题;不老老实实的提高教育价值,仅靠几所学院并成一所大学,解决不了学生无法和社会需求对接的矛盾;不从内部提升价值的产能,而是靠并购来获取规模上的变大也经不住危机的考验。
我是做职业规划的,如果说哈佛陷于危机之中对我们职业发展有什么启示的话,我认为那就是与其东敲一锤西敲一棒的多领域发展,不如在现有的优势能力上不断“精进”,从而锻造出不惧危机挑战也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