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留学生为何不去理发店

留学生为何不去理发店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1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大陆公派出国的留学人员大多属于清贫的知识分子阶层,当时他们多数人在国内的工资也就是每月几十元人民币。每当与外国朋友闲聊谈起中国各类人员工资收入时(德国人一般不会直接问对方每月挣多少钱),德国同事对中国工资水平如此之低难以理解,有时还会惊讶地问我们:“工资这么低,您不是在开玩笑吧!” (当时我们国家与联邦德国相比,同类人员的工资水平相差几十倍或更多)每逢此场合,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我们都会用中国的物价、房租十分低廉,且我们不用交纳各种保险等理由进行解释。明知此解释有些牵强附会,可民族自尊的驱使只能如此回答,谁让咱国家穷呢?

  中华民族历来有节俭过日子的传统,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过惯了穷日子。在德国无论是拿中国政府奖学金或联邦德国奖学金的中国留学生,其收入都远远高出国内的工资水平,但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仍然保持着十分节俭的生活习惯。中国留学生会选择到最便宜的超市购物,在超市会购买最便宜的品种。买食品往往会选择鸡、鸡蛋、牛奶等,这些食品既有营养又十分便宜。一只冻鸡3马克左右,一盒鸡蛋(10只)1马克多点,一升牛奶只几十分尼,比吃蔬菜还要便宜,何乐而不为。中国留学生大多自己做饭吃,比在学校餐厅就餐更经济。中国留学生接待来客也极少去饭店。

  在德国私人房租金比学生公寓租金要高,但学校的学生公寓可提供租住的房屋数量有限,大部分学生只得租住在老百姓家中。当年的中国留学生都会想方设法住进学生公寓。中国留学生宿舍里用的电视机、沙发大多是德国人赠送的旧货或是从德国家庭丢弃到垃圾中捡回的淘汰品。
在学生公寓与赵冬缓先生一起招待来访的朋友潘伯平(左一)
  中国留学人员不仅食宿节俭,购物也很有经济头脑。斯图加特市中心的广场,每周六上午有个跳蚤市场。那儿有各种各样的旧货,如:旧衣服、旧电器、旧书籍、旧家具等出售,价格便宜且可以讨价还价。这个跳蚤市场是当年中国留学生经常光顾之处,中国留学生常开玩笑说:如果你想找某中国人,周六上午到跳蚤市场就有可能碰到,因为那里是中国留学人员”淘宝”的集聚地。在跳蚤市场常可淘到一些价廉物美的物品,我就曾花1马克购得一个质量很好的咖啡磨。

  当年的中国留学生还会抓住每年的夏季大拍卖和冬季大拍卖时机购买一些大甩卖的便宜物品。大拍卖的第一天一大早,商场门口通常已聚集着许多等待开门后抢购的顾客,以土耳其人居多,他们甚至有全家出动者,德国人曾戏称这一天是“土耳其节”。大拍卖主要商品是衣服,有时花十马克便可买到一件质量很不错的新大衣,比通常的价格要便宜很多很多。中国留学生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为自己和家人购买衣服的好机会。

  为了省钱,当年的中国留学生几乎没有人进理发店理发。在理发店男士理一次发最低价20马克,这价格是中国留学生难以接受的,所以中国同胞自备简单的理发工具,大家互相理发。我在德国Hohenheim大学期间就曾当过理发员,而我自己则要乘车到斯图加特大学请来自中科院力学所的刘大有同志帮我理发。还有些中国同胞头发长了,拿把剪刀对着镜子自己给自己剪。难怪当年中国同胞中不乏“狗啃头”和“大寨梯田头”,好在外国人头发畸形怪状者大有人在,所以中国同胞的怪状发型也不会引起他人笑话,没准他们会理解为这是中国人个性化的表现呢!    为了攒钱购买八大件(指电视机、照相机、电冰箱、洗衣机、计算机等物品),中国同胞们不仅生活十分节俭,外出旅游度假者也很少,他们把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基本都用在业务学习上。当年的中国留学生也没人购买私家车,二手自行车是我们的主要交通工具。

  这些改革开放初期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公派留学生们学习和工作通常都非常努力刻苦,这是其他国家留学生无法比拟的。中国留学人员的勤奋和才智常常赢得德国导师和外国同事们的称赞和尊敬,也算为咱国家争了光。这批早期的公派留学人员大多数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托付和期望,学成回国后用他们的赤子之心为祖国和人民做着各自的奉献,他们许多人都成了所在单位的教学、科研和管理领域的精英骨干。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