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海外人才“贸易”究竟是顺差还是逆差

海外人才“贸易”究竟是顺差还是逆差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1


  人才跨国流动就像国际贸易,存在“顺差”和“逆差”。随着“千人计划”的启动,我国的引才声势越发浩大。但是,人才“贸易”究竟是顺差还是逆差,依旧难以定论。

  政策力促智力回流

  我国的人才计划纵横交错,体系庞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省部级以上的人才计划不少于8项,如中国科学院的“百人计划”,教育部的“春晖计划”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这些都是部门层面的人才计划;如今中央又在国家层面上实施了“千人计划”,使得引才体系更为庞大。

  这些人才计划对于我国的引才工程功不可没。1994年,中国科学院启动“百人计划”,率先以每人资助200万元的大手笔引进人才,迄今已引进1500多名海外优秀人才,仅2008年就引进了178名,推动了国内科研机构核心人才队伍的“代际转移”。

  1998年,教育部启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15所高校聘任了1308名“长江学者”,9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有力提升了中国高校的教学及科研水平。

  “千人计划”自2008年底实施以来,迄今已延揽120余名高层次人才,并计划在5至10年内吸引2000名左右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有学者指出,应当整合人才计划,或者使其各有侧重,相辅相成,以免资源浪费。

  但是,专家指出,文件式引才模式并非长久之计,由于政策的影响因素较多,很容易因为人事方面的更迭而导致政策的废止,延续性较差之余,也会成为人才的顾虑。有关专家建议,如果能够将相关政策纳入稳定的立法体系,引才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数据显示人才回归

  根据教育部的留学数据,近年来我国的累计回归率(当年各类累计回国留学人员数与出国留学人员数之比)逐年上升(如图所示)。很多人就此得出我国人才正处于回流阶段的结论。对此,专家的态度显得十分谨慎。

  首先,教育部的留学数据最具权威性,但其统计方式尚须修正。有学者指出,教育部的留学数据无论在出国还是归国方面都存在商榷的余地:出国方面的数据可能忽略了以访问签证出去的人员,这部分人员大多是留学人员家属,出国以后相当一部分转变为留学人员;针对回国人数的统计也存在搜罗不全的问题。

  其次,数据一般只反映“净流动”,忽略了某些留学人员连续往来的可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印红标指出,学院部分老师可能频繁出入境,但在统计上,出国多次的同一人会被累计为若干人,如此,出国或者归国留学人员的人数有被夸大之嫌。

  总之,我国的留学管理工作尚未形成一个科学、规范的统计体系,基于现行的留学数据所做出的一些结论须谨慎对待。但是,留学数据的科学性问题不仅存在于中国,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统计数据也面临着各自的问题,所以人才跨国流向的判定并不是单纯依靠数据就可以完成的。

  专家观点一分为二

  人才跨国流向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人才外流和人才回流两个层面,尤其是人才过分外流所引致的对国家竞争力的负面影响一直为各方所关注。对此,业内人士和专家众说纷纭。

  “回流派”。大中华新海归协会秘书长杨鹏指出,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外流人才都回笼了。即使仍然留驻异邦的出国人员,也因为国外经济的低迷而做回国的打算。对于在国外定居的出国人员,杨鹏凭借个人经验认为“是非常非常少的,估计在10%以内”。因此,他认为我国人才外流尚处于一个合理的阶段,流失的程度并不很大。

  “外流派”。援引一位资深留学政策专家的材料,有证据表明我国留学人才中最优秀的20%还在国外。印红标也认为我国的累计回归率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次。因此,中国存在人才流失现象,需要引起各方警惕。印红标认为人才外流的重要原因是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社会差距,包括生活环境和收入水平的落差。

  相关人士尽管对于人才流向问题莫衷一是,但都认为应当辩证地看待人才外流现象。

  印红标认为人才外流可以推进国内相关领域的发展。旅居国外的人员同国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会使我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更为通畅。以学术为例,我国的物理学之所以蜚声海内外,众多侨居异邦的华人学者居功至伟。

  教育部也对海外华人做出了积极的解读:海外同胞在奥运会、四川特大震灾等国家重要关头心系祖国,胸怀同宗,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等方面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