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到3月,我和太太到英国旅行。我太太是大学教师,我本人对教育也非常有兴趣。我们的朋友NIC 是英国一所中学的英语教师,我们就向他提出希望能到他的学校去听课,看看英国的中学是怎样的。以下是详细经过。
学校背景:这所学校位于伦敦南部肯特郡,名字叫查尔斯-达尔文学校,有1000多名学生,从YEAR 7到YEAR 13,大概类似于中国的初中和高中,但是初中和高中是合在一起的。这是一家政府办的学校,STATE SCHOOL 所有投入来自政府,学费是全免的。
第一节课:是听KAREN老师教的MEDIA,媒体课,学生是YEAR13的,年龄在18岁左右。
KAREN老师简单介绍了以下如何拍摄制作MTV的方法,然后放了一部学生自己制作的MTV,一个类似猫王的歌手在伦敦四处游荡唱歌,很有趣,除了画面略显粗糙,还是觉得是很专业的MTV,充满了年轻人的无拘无束。
LOUISE是一位文静的女学生,她向我们介绍了她的MTV的STORYBOOK,她请她的一位朋友来做歌手。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专门的摄影棚供拍摄,拍完后再作动画处理。我看了LOUISE作的MTV,有一种忧郁的气息。
DAVID 看起来象一个典型的缩小版的英国绅士,他的项目是策划一个叫“飓风”的音乐会。他用电脑设计了这个音乐会的LOGO,和想请的乐队的名字,这些乐队是他的同学组成的。他还设计了乐队的背景,音乐风格,一些答记者问来帮助乐迷了解乐队的情况。非常有意思的是,KAREN老师设计了很多关于音乐的问题,如“你觉得十年后仍然会影响你的音乐是什么?音乐在哪些方面改变了你的人生?”这些问题帮助DAVID去选择音乐会的主题,和吸引他的观众。
ALEX看上去更加活跃,他的乐队是他做出来的雕塑人物,有主唱,吉他手等等。他用专门做雕塑的橡皮泥做出人物,然后用动画创作MTV。
每一位学生都在使用电脑,访问GOOGLE来获得信息,同时制定了他们的项目计划。
第二节课:JOHN 老师和MARIE老师的COMMUNICATION课。这节课的同学是YEAR12,年龄在16-17岁左右。课堂很轻松,以讨论为主;他们在准备PRESENTATION,老师参加各组的讨论。
BEN制作了POWERPOINT,他介绍了两支不同的乐队是如何和观众沟通的,一个乐队非常可怕,带着可怕的面具,脸上画着骷髅头,做出可怕的表情;另一支乐队是R&B风格,穿着比较干净。BEN发现这些乐队选择了不同的装饰,以配合他们的音乐风格来和观众沟通。
NATASHA 的POWERPOINT,是对学校两位老师的沟通风格作了研究,其中就有我的朋友NIC。这两位老师在眼神,身体语言,表情,着装风格方面各有不同。NATASHA的题目是NVC即非语言沟通方式研究。
第三节课:是NIGEL(奈哲)老师的戏剧 DRAMA课。NIGEL老师对我说,戏剧是你可以假装变成另外一个人,发挥你的想象力去体验那个人的思想、感情。他到过中国,看过中国的京剧,特别喜欢京剧的猴戏,他说表演非常熟练,非常逼真地再现猴子的活泼和调皮。他说,可惜的是很少有人在看京剧,政府一定要保护这些文化的遗产。他对戏剧的投入,尤其是对京剧的热爱让我这个中国人很吃惊。
这节课的学生是YEAR12, 16-17岁,其中有我认识的BEN。戏剧课在专门的PERFORMANCE ART(行为艺术)教室上,我们脱了鞋,开始看NIGE老师给他的学生排这出戏。戏的名字叫“大骗子比利”,内容有点类似最近国内上演的老舍先生的“西望长安”,讲的是一个骗子如何骗钱、骗感情――周旋在三个女朋友之间的故事。BEN演比利,其他同学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教室里有些简单道具。每个同学都拿着剧本,边看边演。NIGEL非常投入,象一个敬业的导演,不时上去给同学们讲戏,作亲身示范表演。在他的帮助下,本来很稚嫩,完全没有任何表演和社会经历的高中生的说话、神态、身体语言也开始变得有角色的特点了。最后,老师让他们从头到尾演了一幕,他没有打断他们,我觉得这些孩子们的表演开始有了一些专业的味道了。
第四节课:是SARA老师的英国文学课,讲莎士比亚的名剧奥赛罗,YEAR 13的18位同学和老师参加了这门课,SARA请同学读一段,然后她和同学们一起讨论。
这是一门很难的课,后来得知全校最好的学生才会参加这门课。比较难得是,参加的人都很投入,互动性很强,基本每个人都会发言,与老师共同讨论。
中午是休息时间,我的朋友NIC组织了一个国际象棋俱乐部,好多同学来参加,一边吃中饭(三明治),一边下棋,NIC把他们的战绩都作了记录,得胜的就可以得分,看看每天的排名有没有新的变化?四十多个孩子,以12岁左右的为主,非常热闹,气氛热烈。
第五节课: 是我的朋友NIC的英语课,学生是YEAR 8,12岁左右的同学。
老师首先介绍了我们是从中国来的,他在地图告诉同学们中国在哪里,我们的名字用中文怎么说,中文的发音和英语有多大的区别。学生们非常好奇,他们提了很多问题给我们:例如我们见过大熊猫吗?中国人是怎么说话的?
NIC让我们给他的两个学生起了中文名字,我们根据一个学生名字的发音起了“那迈”的名字,意思是迈步march, 那个孩子拿着他的名字就迈着正步走回他的座位,特别开心,样子很可爱。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辩论DEBATE, 他们讨论了两个问题:轮滑是否应该被禁止;色情文化是否有教育作用。分成两组,每组四位学生,分别上来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由大家向他们提问。这些学生发言的样子虽然稚嫩,但是很认真。发言完毕,支持他们和不支持他们的学生就大声鼓噪,样子极为有趣,就象国会的辩论,又象我看到的香港议员的选举。
让我吃惊的还有家长和教师面对色情这种问题的坦率态度,我想中国同样面临互联网和各种媒体上的色情的泛滥。坦率面对,与孩子们坦诚讨论这个问题,比回避它对孩子们的成长会有更正面的帮助。
最后是投票,如果在辩论结束后支持的人下降一方算输,上升的就算赢。
所有课在下午三点左右结束;学生可留在图书馆,或使用电脑,大部分回家。
其他情况:
1老师教育背景:都有硕士学位,部分毕业名校如我们认识的一位女老师毕业于剑桥大学,我们的朋友NIC有英语文学和哲学的学位。英国没有专门培养老师的师范大学,学任何专业的人都可以申请当老师;但需要经过一年的实习。
2老师收入:老师的收入完全可以进入英国中产阶级阶层。我在中国有个同学当过中学老师,他的收入只有在当时在外企工作的我的1/5。但英国老师的收入比工商业界经理差不了那么多,大约略低。教师有专门的工会,会与学校管理层谈判,得到好的待遇。
3学校开支:学校每年各种开支总计五百万英镑,人民币7500万,主要用于教师工资及电脑及各项支出。我看到学校硬件条件极好,电脑都是最新的。学生的学费全免,政府在每个学生身上每年投资4 万到5万人民币。从这里看出,政府的投入是很大的。
4老师工作态度:很认真,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他们还完全自愿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辅导;当老师对他们来说,不仅是工作,更是他们的兴趣和自愿去做的事情。
5师生关系:很融洽,我的朋友NIC把他生活中的事情几乎全告诉他的学生――他的学生都知道他有个中国太太,他的学生也愿意告诉他们自己的事情。
我的评论(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关于教育的目的
在学校看到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
The aim of education is to supply knowledge not of facts but of values 。
教育的目的是提供有价值的知识,而不是有事实的知识。
我在学校听的五节课,都给我这样的印象。老师们致力于提供给学生有价值的知识,帮助他们培养技巧,比如与人沟通、影响他人,把自己的想法用好的方式(比如MTV或雕塑)来表现出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如演戏)。
对比我们在中国受到的教育,过于重视事实方面的内容,比如背诵和记忆,把学习变成一件比较沉重的负担。而学到的很多东西,对我们在社会的发展没有作用。
我想在英国受过中学教育的学生,即使不上大学,他们也能很快适应商业社会对他们能力的要求。而现在中国学生可能需要更长的磨合才能进入社会。我认为,应该在学校,在基础教育阶段做更多的事情――对课程的设计作改革等,突出社会需要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知识。
2在课堂上突出了自信、平等、互相尊重、相互理解的文化。
老师帮助学生学习互相尊重的文化,每个人都可以发言,但是必须先听完别人的话。
在辩论这门课中,我看到老师最后把不遵守规则的学生留下来谈话,告诉他要学会尊重别人。
在课程的设计上,也同样突出了这样的文化,比如辩论,比如媒体上,如何通过使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
对比在中国的教育上,我们总是学习去听话,但是很少有机会学习如何面对不同的意见,如何坚持自己的意见。当我们在学校的时候,要听老师的话;在单位的时候,要听领导的话;当我第一次进入外企的时候,我发现了这种文化的差异:我们需要发表我们自己的意见,当我们与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沟通来达到相互了解,而不是选择简单的服从或者对抗。
我认为这一点是需要在我们中国的教育中得到加强的――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尊重别人的观点,通过沟通来加强了解,达成和谐。现在国家强调的建设和谐社会,也表现了这一点:当我们来自不同社会环境,有不同观点时候,我们需要彼此尊重,通过沟通来追求更和谐的共处。
3关于教育投入、教育机制和教育观念的问题
我想,亲身经历英国这所中学的硬件和软件条件,给我的印象是很震撼的。尽管中国这些年在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做得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对比中国经济增长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仍是远远不够的。
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比高等教育更加重要,国家需要增加基础教育的投入;我们需要提高教师的工资,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去做老师;投入最新的设备,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最后我认为,教育机制和教育观念的改变是根本的。教育机制要改革。在英国,学校是由董事会管理的,与老师签订合同,老师有流动性,不是终生职业。
而在中国,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都是行政机构,老师只能从师范大学产生,离开了就不能回来;校长都是行政官员,许上不许下,许出不许进,这种僵化的机制,必然导致学校里缺少创新,不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
我们需要探索更灵活和富有成效的教育机制,接受专业机构,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学校才能不断探索教育模式,吸收各种先进的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值得我们注意的不足之处:
1家长不重视教育
在英国,很多中下阶层的家长非常不重视教育;英国有非常多的博物馆和艺术场所,都是免费的,但家长也从来不带孩子去。
我想这方面,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重视教育的成分确实是值得我们自豪的地方。
2孩子不爱阅读和学习
英国老师们在课堂上创造了极好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练习技巧和学习有价值的知识。但是,很多学生课后很少阅读,自我学习的态度很差,所以丧失了很多学习的机会。
象达尔文学校的学生,尽管条件很好,也有很多聪明的孩子,最后因为学习态度的问题,仅有5%的学生能进入比较优秀的大学学习。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家长的因素外,现代商业社会的电视节目泛滥,互联网以及其他商业产品的泛滥,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不喜欢阅读和学习。
我想,每一位做父母的人,应该做更多事情:例如和孩子一起读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同时帮助孩子管理他们玩游戏,看电视和使用互联网的时间。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