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勿将身份看太重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1
据美国《侨报》报道,在众多的海归人员中,名字响当当的“老龟”们自然是人人羡慕的对象。但在现实中,更多的人还是普普通通的“小龟”,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浇筑着自己或大或小的创业梦想,他们也有自己的、适用于和他们一样已经出发或正准备出发的“海龟”们的感悟和经验。
勿将海龟身份看得太重
曾在湾区中半岛一家软件公司做工程师的小易(化名)五个多月前被派驻回北京分部任项目经理。从自司其职到管理15个员工,小易的压力大了很多。
大浪淘沙 “海龟”也害怕
小易将手下的员工分成几组,多个项目同时进行,作为经理的他则要负责全盘掌控。小易几乎每个周末都加班,最紧张的时候,平均每天都要工作10多个小时,周末两天经常还要干到晚上十一二点。
小易生性聪慧,学东西快,当初在湾区总部工作时,通常八小时的工作他只需五小时就能搞定,其它时间看看股票,逛逛网站,工作相当轻松。“舒服日子一去不复返喽!”电话那边,小易苦笑。
对于负责软件研发的人来说,技术上胜人一筹最为重要,小易总结道。此外,还需要与团队其他成员多沟通,与大家同甘共苦,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其实做到这些,在哪里做管理都是一样的。”
小易说,在中国,“海龟”遍地都是,回去一月拿三五千工资也大有人在。大浪淘沙中,必须凭借实力说话。公司派小易回国,待遇也是按照中国国内同级别技术“海龟”的平均水平,年薪二十多万,他称之为公平交易。
比起美国的逍遥自在,在国内压力大了很多,但正值而立之年的小易意识到,这是职位提升和开拓事业的必经之路。
回国之前,小易从心态上充分做好了“吃苦受累”的准备,目前他平均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比在湾区时增加了至少三成。
在小易眼中,目前中国20多岁的年轻人都在拼命工作,虽然并非树立宏图大志或者有步骤计划的拼命,但是也让人感到后生可畏。与美国相比,中国人才流动更频繁,尤其是年轻人希望两三年后能得到提升,很少有人能安于现状。
水土不服 须保持平和心态
有了正确的目标与适合的切入点才会选择是否做“海龟”,很多人归去后发现,想象中的机会与现实中的机会严重脱离,这也让“海龟”们备受打击。一些海龟回国后水土不服再度回游,然而目前美国经济不景气,回流的机会也大大减少。
也有不少“海龟”回国很久,都很难适应国内外截然不同的人际关系交往方式。贡力却在和国内的政府机构以及大企业的互动中,都能充分发挥优势,与各方的技术专家、投资专家沟通良好,最终形成实质性的合作,他认为这是一个认识误区。
贡力最大的窍门是容易建立信任。他从小生长在普通工人家庭,随着父母走南闯北,在江苏、安徽、宁夏都居住过。在美国的工作经历中,他既在高端人才济济的高科技公司工作过,也在员工素质良莠不齐的家得宝担任过管理者。与一般高科技业者相比,他有着更丰富的阅历和闯荡经历。
有鸿鹄之志的“海龟”最终水土不服,一些“海龟”技能不如“土鳖”更实用,或者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技术被剽窃、被排挤、人际关系紧张。贡力的“绝招”之一就是经常能在与他人接触几天后就获得对方的信任,除了他知识层面广泛、性格沉稳外,从小处着眼也是重要的一环。
“保持平和朴实的心态,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别人从你的实际行动中体会到你的真诚。尤其是从小处着眼,比如端茶倒水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服务员的差事,但是却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贡力总结经验说,给人倒水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让人觉得亲切,觉得你和其他从国外回来的人不一样。
在谈到中国吸引“海龟”政策时,贡力认为,中国五六十年代提出的“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目标非常切合实际,让海龟们觉得有“奔头”。如今推出的各种百人计划、千人计划虽然也有激励作用,但感觉上更像“面子工程”。
贡力说,海外高科技人才在决定是否回流做“海龟”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归去后做什么?”因此国内在政策中也不能采取“大撒把”的态度,最好提出实际的目标和项目,才能为“海龟”们提供更多畅游机会。
勿将“海龟”身份看得太重
在谈到需要改进的问题时,小易指,中国国内的技术人员很聪明,不过初级工程师比较多,经验丰富的人比较少。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人员,往往缺乏专业培训。大多数人一心想着跳槽,像美国的微软、甲骨文等公司中,有些工程师一干就是八年十年,甚至十多年,这些资深的工程师在公司长时间研发作出高端产品的过程中居功至伟。
小易认为,如果未来中国能够给那些踏实肯干的技术型人才更高待遇,而不只是以职位论酬,相信会更有助于产业发展。
除了工作的变化,生活环境也有着天壤之别。与湾区比起来,在北京吃饭和购买日常用品方便很多,但人口密度大,交通拥堵,小易说:“高峰时期,从城东到城西,一个半小时也到不了,所以我干脆不出去。”
此外,一些公共娱乐资源比较稀缺,让小易有点郁闷。在湾区找个免费场地打篮球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回国却必须花钱“租”。美国很多会所中都配有游泳池和球馆,作为会员价格并不高,然而到了中国就成了高消费。
独生子回国工作,小易的父母却并不高兴:“美国山清水秀,生活环境好,为什么回来受苦?”小易却自有打算:“回去先干一两年,做好职位上的事情。”从五个月的经历来看,他还颇为适应。
小易奉劝想海归的同龄人们,回国前一定要先将“得失”想清楚,切勿将“海龟”的身份看得太重,因为到哪里工作都是“一分钱一分货”。“本事不大、经验不多想得到高薪高职的机会不大。除非你有稀缺的资源,比如有过硬的技术、团队,客户或者背景。”
小易总结,如果想安心过日子打工,不如留在美国。如果有稀缺资源,国内肯定机会更多。
适应归去 海龟必须保持平和心态
“我们对‘海龟’应该有更多层面的理解,不仅是以时间和空间为标志。‘海龟’归去后,如何能与大环境结合在一起,有所贡献,值得我们思考。”自称“两栖龟”的贡力如是说。
从海外首次创业无果到变身“两栖龟”
贡力199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半年后来美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硕士毕业后,转攻电子工程专业。1997年底毕业后加入了湾区打工族的队伍,在一间半导体公司工作。
2000年底,贡力和几位朋友成立公司,经营面向中国的网络外包服务管理,在2001年至2005年四年间,贡力负责公司的营运和企划,也与国内的大企业联想和中软展开合作,但是由于中国一年的整体海外软件外包量不超过一亿美元,公司获得的订单额度太小而无法维系日常运作,风险投资人也不看好未来市场发展,公司最终失败告终。
公司关闭后不到一年,中国的外包市场开始蓬勃发展。
时机不成熟令贡力首次创业未果,他决定充实自己,利用一年半时间在圣塔克拉拉大学攻读了MBA学位。这时,家得宝(Homedepot)向贡力伸出橄榄枝,希望招聘培训未来进军中国市场的负责人。
为期两年在采购、销售、物流、管理等方面的严格培训,让他受益良多,他也有了同时管理湾区三家分店的经历。贡力成为华人在家得宝中职位最高的一位,正当他雄心勃勃地准备到中国开拓市场时,家得宝高层的大换血让其进军中国的计划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空降管理者,贡力也离开了家得宝。
“湾区的人都不闲住。”在家得宝工作期间,贡力忙里偷闲参与成立一间研究乙醇的基因工程公司,负责管理和融资,让他首次触及再生能源,为了筹资,他也接触了绝大部分所有的湾区创投公司负责人。
离开家得宝后,贡力最终决定成立自己的顾问公司,帮助再生能源领域的公司建立与中国或者美国之间的联系。他透过在中国举办大型绿色能源会议与展览,与美国能源部、再生能源实验室以及中国的环保能源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公司的发展走上正规,贡力成了往返于中美两地的“两栖龟”。
归去打工 不如作“两栖龟”
来美留学大军中,一些人是希冀镀金能有助于未来的发展,也有些人怀揣远大理想而来,经过多年的生活磨练,最终的理想主义者寥寥无几,家庭、工作、社会价值、定位、面子等成为主要考虑因素。
在贡力看来,如果“海龟”回国的目的不是创业,无法将国外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力,无法为国家带来创造就业和产值的机会,只是单纯从做高级打工仔的角度出发,归去的意义就大大降低。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的第一批“海龟”科学家们奠定了中国科研的基础,他们能将学识与大环境结合,在艰苦的环境下干出一番大事业,值得当今的“海龟”们深思。
与固守打工的“海龟”相比,贡力认为,“两栖龟”的存活率更大,价值更高。在飞来飞去的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更游刃有余。搞投资、自己创业和建立咨询公司都可以做“两栖龟”,而且不断在中美两地获得给养。
经过多年磨练,贡力自认已是一个成熟的“老龟”。本身虽不是任何一个领域专才,却能精深了解各领域的操作性,能将相关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推动相关事务的联系交流,起到链条和催化剂的作用。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