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毕业生不再是“宠儿”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11
毕业是否等于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岗位少了,企业要求高了。社会经验并不丰富的大学生们,到底该做些什么准备才能找到工作和实习机会。投简历和面试到底追求精准定位,还是全面打击,张晓楠老师给出了她的答案。
这个问题要分成两部分谈: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到底想找什么类型的工作,第二个问题就是在非常明确知道我想做什么工作的前提下,怎么去拿到面试机会,这是找工作的前两个部分。
投简历不要怕浪费时间
首先,怎么去发现自己适合做什么类型的工作呢?目前很多学生投简历是盲目的,只要有工作机会就把简历稍做改动投出去了。我是认同这样做的,尤其是现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真的只有全面撒网才能有机会,现阶段发现你喜欢做的不是最核心的,而是要先找到能做的。先解决生存再谈梦想。现在有的同学存在的问题是太挑剔了,认为自己喜欢做这个,就只投这个领域相关的。没去做的工作不一定就不喜欢,很多东西没有尝试就直接否定放弃,也许会错失很多机会。
在现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好心态,有的同学总害怕投简历浪费时间,认为投了这个公司,人家都不会看我的简历,那又何必去投呢?单单投简历还好说,可能不需要改动太多。但通过网申的话,需要填很多各种各样的信息,有的同学就觉得特别浪费时间,所以也就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其偏差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想法,因为现阶段能拿到一个面试机会可能都是挺难的。
争取面试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所以找工作本身就成了一份“全职工作”,尤其是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建议大家大量地去投简历找工作。举个例子,当年9.11之后,美国从2001年到2002年一段时间内找工作都非常困难,包括美国最好的学校都是一样的情况,我的好朋友在哈佛商学院读书,她告诉我说,她和同学们一天投出去100多封简历是很正常的情况。反过来想想,在找工作的你,现在一天投出去的简历是多少封呢?在找工作阶段中,我们要能投就投,从量上也能说明你是否下功夫找了,千万别怕麻烦!如果最后没有面试,找不到工作,那才是真的大麻烦。
能抓到手的机会先抓到
在美国学习时,我特别认可一个理论,我们老师经常说,你们一定要大量地去面试,这样你们就成了真正的面霸,会积累很多面试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教训,而当你真正想要的那份工作需要面试你时,你就不会那么紧张了,因为之前你已经演习了太多遍了。虽然听起来有些功利,但是真的很实用。有些同学总想着厚积薄发,想多看面经,多听别人讲经验,自己在屋里练习,其实所有这些,都不如直接去实战来得实在。
找工作时要随时积累随时“发”,发现你喜欢什么的前提是,先要有选择的权利和机会,把能抓到手的东西抓到手,“我喜欢什么”是在这之后才进行判断的,而不能因为你喜欢什么才去抓什么。我特别想说的就是,很少有一个大学生能在他毕业的时候就清晰的知道他这辈子想做什么,在毕业的2年之内,5年之内想做什么,一般都是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发现的。
另外,有些同学一开始以为自己喜欢某个行业,很高兴地进去了,有可能2年之后不喜欢了,而另外一个同学一开始进入了自己不喜欢的行业,开始很郁闷,结果3年之后发现原来这里才是自己的真爱。所以,先抓到手里,然后结合多种因素再去判断。
工资水平,福利待遇,是否解决户口,如果是大公司的话有多大的平台,如果是小公司的话有多大的发展潜力,这些当然是要考虑的,但是其实是后话了。如果一开始不清楚你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有一个好的判断标准,就是人们常用的方法:拿张纸,左边列出做这件事的好处,右边列出缺点,比较着去分析。
其实还应该做另外一件事。当你有几个选择的时候,就好好想想,假设3年之后,如果我失去了A,我失去了些什么;如果失去了B,我又失去了些什么。前阵子,有一个北大的同学在现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非常幸运地拿到了三个工作机会,一个是公务员,一个是外企,一个是媒体,于是不知道应该怎样选择,他来问我。经过交流,我发现他的性格比较有冲劲,但也会有点儿患得患失,这很正常,大学生在这个阶段都容易这样。
最后,我建议他选公务员。因为做了公务员3年之后如果放弃了,再进入另外两个行业所承担的成本,比先选择其它的,最后想要做稳定的公务员难度相比要小一些。因此,在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情况下,不妨想想你失去几个机会的成本和代价分别是多大,这样比较之后,会更容易做决定。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