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海归二代回国求学忧喜录

海归二代回国求学忧喜录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05

今年,华侨子女回国读书可享受义务教育待遇了。开学了,那些随父母回国的“海归二代”生活学习怎么样?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义务教育待遇虽然解决了,但很多问题仍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从小在海外接受西方教育的他们,中文水平和学习习惯很难适应课业相对沉重的中国式教育。这些说着一口流利英文,却只能听懂简单的中文对话,不会读、不会写的“海归二代”,在新学校里碰到的问题,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近年来,无数“海归”回国创业,这些“海归”大多数选择把幼年子女带回中国,就近择校学习。

近日,随着新学期的开始,记者对上海几所学校和部分“海归二代”及其家长进行了探访。

差异很大,国内教育重应试

齐耳的短发,红蓝白条相间的校服,大大的眼睛……记者从她的身上根本看不出一丝“海归”迹象。

今年10岁的李宛青,出生在上海,3岁时跟随父母到了加拿大,去年才回国,现在上海长宁区某小学读四年级。在班主任周老师的眼里,宛青和其他孩子并没有多大区别。

“她和别的孩子一样听老师的话,很内向,不会主动组织活动,但对交给她的任务,会很积极地参与。”周老师对记者说。周老师回忆,宛青去年刚来时,只能听懂简单的中文对话,不会读、不会写。做作业时,还要爸爸妈妈把题目念出来。那时,宛青的爸爸多次请求班主任暂时减少宛青的语文作业。

“但没多久,李宛青的作业量就和同学一样了。”周老师笑着说,“数学成绩也提高得很快。去年的数学考试,她得了100分,全班没有几个能拿满分的。”周老师表示了对小女孩的赞赏。“她身上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让我很感动。”周老师还记得,第一天报到时,李宛青哭了,她的爸爸李军远对着女儿说:“没问题的,我们慢慢来。”

“宛青更加看重考试了,情绪好坏和考试的关系更密切了。”宛青的爸爸李军远告诉记者。同时,宛青中文进步非常明显,“刚回来时只认得二三百个汉字,现在开始有兴趣看中文电视了。”让父亲欣慰的还有,性格内向的女儿,开始在这边有了好朋友。

宛青的老师也认为,两地之间的差异很大。国内的班级一般有40名学生,而国外只有20名左右。这样会直接影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其次,国内的教育以应试为主。另外,国内在教学方面的难度也比国外要大。数学方面的教学进度要提前一年半左右。

晚上做噩梦,不肯去学校

朱培军是日本某跨国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在日本生活了20年之久。2004年他带着12岁的女儿回到上海,而8岁的儿子则和妻子留在日本。让女儿去普通中学还是去私立中学读书成了家里的一个选择。

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接受了6年日语教育的女儿进了普通中学。刚开始,女儿放学回家经常哭哭啼啼,除每天有写不完的作业,老师还要求同学们报奥数、英语、钢琴等特长班。这对过去在宽松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是个极大的考验。刚开始,朱培军有些担心女儿的承受能力,才十一二岁就要经历一个如此差异化的环境。

事实上,子女的就读问题困扰了很多“海归”。2008年回到中国的孙哲也为儿子Jason的读书问题苦恼了很久。

1999年在加州出生的Jason回中国前正读小学4年级,回国后转学到上海中学国际部。这是上海最大的国际学校,学生上千,但Jason在学校一点也不快乐。

“有一次他老师给我打电话,讲了十多分钟,Jason怎么调皮、怎么不好。但我们在家批评他,一般都得先表扬一下,所以我问老师Jason有什么好的地方,结果她完全说不出来。”虽然已过去很久,但孙哲说起这件事,语气中还是有些微不满。“儿子在美国成绩很优秀,本来是很开朗、活泼的小孩,但回国后,过得很不快乐。”

孙哲将原因归结为学校规模大了,师资资源普遍年轻化,很多人只是会说英语的年轻老师。“他们自己没有孩子,也没有西方式的教育经验。”孙哲无奈地说道。

其实Jason的经历还不算最糟糕。被父母送往当地公立学校就读的小“海归”不少转校后不久,就被学校里考试测验的排名吓坏了。有的孩子晚上做噩梦,白天不肯去学校。

据介绍,很多在美国的华人有回国发展之意,但担忧孩子回国后的教育,因此要么选择不回来,要么就是夫妻两地分居。

儿子爱提问,老师很恼火

从英国回来的瞿铭在受访中介绍,他最大的困扰是儿子回国上学后出现了极大的不适应。

瞿铭是十多年前到英国发展的,可是不管她们多么努力,最终发现,作为华人要在英国出人头地,始终是障碍重重。随着中国近些年来经济的发展,瞿铭决定回国,他们选择了经济最为发达的上海。然而回国后他们发现,面对的最大困难却发生在孩子身上。

瞿铭一家在英国生活了十多年,现在孩子讲的是英语,生活习惯已西化,他们该怎样融入上海这个生活环境呢?

瞿铭说,最为担心的是找不到一所合适孩子读书的学校。儿子以前在英国读小学时,学习成绩优异,很少让父母操心。回中国后转学到上海某大学的附属小学,课堂上儿子爱提问,经常打断老师的讲课思路,让老师十分恼火,认为他儿子不“尊师重道”,缺乏礼貌。

瞿铭指出,他的儿子是在英国出生长大的,西方强调开放式教育,注重启发孩子思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问,中国这种大量考试及大量作业的教育模式,在国外很少见到。儿子突然面对这么多的考试、作业难免反弹。在英国时,儿子一直很快乐,现在一天到晚垂头丧气,情绪低落。这令他非常心痛,“难道这就是‘海归’的代价?”

在上海,大大小小、公立私立的学校一共有数百所,其中有20多所贵族学校是专门进行西式教育的。瞿铭本来想把儿子送到那儿去,可是考虑到两点,他还是放弃了。一是每年两万美元的学费不是个小数目,而更主要的还是那里每周只上一次中文课,瞿铭害怕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利于孩子接受本土文化的教育,而他们一家是准备在上海长期生活的。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