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最早的小留学生如何学中文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05
1847年,容闳等三名珠海学人前赴美国留学,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留学人。当时,西方社会几乎没有东方的痕迹,留学先驱的学习近代科技之余,他们的母语——中文的学习和运用成为了一个潜在的问题。对此,容闳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历程。
由于家贫,容闳早年没有到旧式私塾接受传统儒学教育,早在八岁时候便进入在郭实腊夫人主办的女塾中附设的马礼逊学校,而后进入正式在港澳兴办的马礼逊教育会学校。这是个双语学校,根据现在的材料来看,容闳在校期间学习了大量西方基本知识,尤其更擅长英语学习。这样,学习中文的关键时刻实际上被命运耽误了。
1847年,容闳和黄宽、黄胜三人留学美国以后,年轻的他们如饥似渴的学习这种全新环境中的近代科技知识和文化,更进一步强化英语语言的学习,似乎没有意识到弥补中文的必要性。1848年,黄胜因病归国,1850年,黄宽转学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独自留在美国的容闳在没有人进行母语交流的时刻,感到了自己中文写作迅速在退化,故此意识到学习故国千年典籍的必要性,为此,他写信给朋友卫三畏博士,开了一个书目,希望托人从国内买来这些书籍,好让自己畅快淋漓地呼吸来自故国的风。容闳在这些书籍的积淀下,保持了一定的中文写作水平,其在毕业赠言写的七言绝句“善似青松恶似花,有朝有日霜雪下;如今眼前不及他,自见青松不见花。”是有一定水平的。
不过,容闳毕竟长期没有与人进行中文话语训练了,在1854年回国时已经说不通中国话了,以致于不知道如何用中文表达“暗礁”和“沙滩”,造成特别的尴尬。这种尴尬给志在富强中国的容闳很大打击,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终身计划,容闳义无反顾地捡起荒废多年的中国语言文字。1855年初,容闳辞别母亲,来到广州的咸虾栏,和美国传教士富文住在一起,突击补习口语。经过半年左右的努力,容闳虽然还不能娴熟地运用中文写作,但口语表达已经没有问题了。
至此,容闳留学造成的语言障碍基本清楚。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