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批赴美留学生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05


  许锡恩,改革开放后首批访美学者之一,于1999年以61岁早逝。

  日前,记者在天津大学采访了许锡恩的夫人王静康院士,还有他们夫妇的两位学生郭红宇和李韡,他们在一起讲述了许锡恩1978年出国前后的故事。

  夫妇师出同门

  许锡恩夫妇都是由美归国的爱国学者——化工专家、天津大学化工系主任张建侯教授的弟子。

  1961年,许锡恩毕业留校,被张建侯选为助手,王静康是张建侯1960届的研究生。王静康回忆说,张先生平时为人十分和蔼,在学术问题上却一丝不茍、精益求精,他的学生要70分以上才算考试及格,甚至不允许在30岁前谈婚论嫁。张先生临终前一天还在办公室工作,第二天病重去世。许锡恩受张建侯影响至深,视张先生的教导为座右铭。

  即使遭遇“文革”,许锡恩也不曾放松学术研究。他上大学时学俄文,张建侯对他说,要了解国际学术前沿,光会俄文还不够,要学更多的语言。1964年,许锡恩开始自学英文,后来又自学日文。

  “文革”结束,许锡恩经过选拔考试,以天津大学第一名的资格赴美。这时,一双儿女大的7岁,小的才3岁,家中一切都留给了王静康。王静康回忆为丈夫送行时:“当时夜里下着雨,一行人都穿着统一的大衣。临别之际,既踌躇满志怀一腔报国之志,又对那个陌生国度充满忐忑之心,心情很复杂。”

  导师“最聪明和勤奋的学生”

  许锡恩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工系从事化工过程分析与计算机模拟软件的研发。

  初到匹兹堡,许锡恩受到的是怀疑和不信任,先是怀疑他是否有做学术的能力,甚至有人怀疑他带有政治目的,不是来做学问的。

  王静康回忆了许锡恩当年的描述:导师特尼教授一见面就说:“针对这课题,请你作分析与模拟研究。”什么时候做完什么时候再去找他。导师讲完题目就走了。

  面对教授的明显冷淡,许锡恩没有气馁,而且更加顽强,立即开始钻研。当时匹兹堡大学的计算机已经很先进,许锡恩出国前只在天津大学唯一一台计算机上学过一点基本知识,但他的专业主要依靠计算机进行化工复杂过程的分析模拟与放大,计算机是最重要的工具。许锡恩的困难可想而知。经过不懈努力,不到一年,许锡恩取得了研究成果,令特尼教授为许锡恩的聪明和勤奋而惊讶,认为“许是他所有学生中最为聪明和勤奋的一个”。经特尼教授推荐,许锡恩作的《精馏塔系的严格计算——非均相共沸物的模拟》论文,在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1980年会议上宣读,随后发表在美国顶级的化工杂志上。

  许锡恩回国后,特尼教授每年寄来圣诞卡片,师生感情甚笃。

  在匹兹堡学习一年后,1980年夏许锡恩转入美国化工领域第一流的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学习,1981年5月底学成归国。

  在美期间压力和动力并存

  许锡恩留美访学两年余,靠写信和家人联系,一封信有时要经过3个月才能辗转收到。读着丈夫的信,妻子对许锡恩在美学习的压力很有体会。

  许锡恩后来告诉妻子,他们首批赴美的访问学者,走到哪儿都受关注,这给了他很大压力,时时想着要为国争光。刚到匹兹堡大学,第二天一起床,他发现隔着窗户前来看他的人挤满了走廊。

  有一回,许锡恩跟随学校指定照顾他的一位华裔职员去超市买菜,围观他的人又有很多,他的裤子都被超市购物车挂破了。超市经理表示愿意赔偿一套全新的名牌西服,并付一笔赔偿金。许锡恩拒绝了此番好意,只要求超市把弄破的裤子织补好,不要赔偿金。后来许锡恩对妻子解释说:“我身在国外,决不丢中国人的脸。我在异国他乡,穿着在中国做的衣服,感觉上最亲切。”

  王静康在美国有几个亲戚,得知许锡恩来美,就寄来了一些钱补助生活,还邀请他去度假,许锡恩谢绝了。回国后许锡恩说,只想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当年他心怀祖国孤身在外,心中的压力不可谓不大,所以我只报喜不报忧,不给他再添任何压力。”王静康说。

  1980年初,匹兹堡大学计算机中心一位负责人来华访问,许锡恩托他给王静康带来一盘磁带和一封信,一诉衷肠。这位学者告诉王静康,你不要担心许锡恩在美国会“学坏”,他是我们那里最勤奋的访问学者,每天从早到晚都工作在计算机室和实验室里,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往往都是他,令人佩服。

  推动高校化工教育与研究

  1981年5月,许锡恩学成归国,托运的行李中以书为主,还有他买的一台投影仪、一台打字机。他把衣服箱寄送海运慢件,不料后来都遗失了。王静康记得那天晚上很晚去接机,两国海关都检查了行李,原本打好包的书散了堆,两人费了好大劲才找绳子重新打包,当晚步行拖到旅馆。

  王静康说,许锡恩在美国时觉得买书太贵,就把有些书的内容手抄摘录。在他们家里,许锡恩当年抄下的笔记本放满了两个书架。

  许锡恩把带回国的投影仪和打字机赠给系里,在美购买的书,也都送进了天津大学化工系资料室。他认为教书育人是他的责任,国家派他出国访学,他的任务就是把学到的最前沿知识尽快传授给学生。他自回国后第一个月就开始编写教学讲义,率先在国内为学生开设了“化工过程分析与计算机模拟”课程。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考验后,他请张建侯教授进行指导再精练提升教材,两人进一步合作编写了国内第一本《化工过程分析与计算机模拟》专著,于1989年由化工出版社出版,被许多高校化工学科作为教材选用。

  1983年10月,晋升为副教授的许锡恩作为技术负责人,参加了国家“六五”重点攻关项目——环氧丙烷攻关会战,他把化工过程分析与计算机模拟方法成功地用于该项目的工程放大,为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后,许锡恩担任了天津大学一碳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化工系主任、联合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职,发表了50多篇论文。

  在王静康眼里,许锡恩是个博学多才的工作狂。1998年许锡恩病重,王静康正在主持国际学术会议,许锡恩硬是把王静康从病房“赶”回会上。为了一碳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项目评审,许锡恩全胃切除后拖着病重的身体出差做学术报告。在病房里,许锡恩坚持为李韡等学生修改毕业论文,临终前嘱咐王静康一定要以事业为重,并托付她关注他的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和分配工作。

  “我们曾相约事业第一、生活第二的家庭理念。做学问是许锡恩一生最大的爱好,即使他病得最重的时候,我还是给他买书,希望他高兴。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继续完成我的研究生导师张建侯先生和许锡恩发展壮大我国高校化工教学与研究事业的夙愿。”王静康说。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