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儿子慈善 勿以善小而不为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04
一周前的一天,儿子兴冲冲的回家告诉我们:“妈妈、爸爸学校要发巧克力啦!”“天下还有这等好事?”我们怀揣着疑惑打开了学校的通知书,原来这是他们老师为了扩大校园建设发起的一次筹集善款的活动,每个学生自愿认领一盒巧克力,共25块,每块售价3元。为了不让儿子难堪,更为了鼓励他积极参与的精神,我们签字了。
终于到了日子,儿子拎着一盒沉甸甸的巧克力走下校车时,无形的压力一下子压到了父母的身上。他自豪的告诉我们全班只有6名同学认领了巧克力,望着他红扑扑兴奋的脸蛋,我们不禁苦笑:“唉,下一步该如何是好?”想到自己的同事为了帮助子女而频频向我们推销商品时我们无可奈何却要被迫接受时的心情,我们决定这次绝不向朋友和邻居“开刀”,而是像有些西人孩子那样走上街头义卖。
望着性格腼腆甚至有些羞怯的儿子,真担心他会一口拒绝。好在他妈妈是个出色的指导员,三言两语就让儿子鼓足了勇气把任务承担了下来。为了给他壮行,母子还一起设计了义卖的张贴画,并且启动了一套买一送一的方案,即买一块巧克力搭送一支超值的彩蛋蜡烛,这对于捐款者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不错的交易,既向孩子展示了爱心,又获得了物超所值的商品,只不过对于我们这些家长来说真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忙碌了一早上,儿子快活而兴奋的托着精心制作的义卖盒子走上了街头。先是到了车水马龙的华人超市门口,他独自在寒风中站了许久,我们只能远远的望着,看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从他身边绕过,他连同那只义卖箱都像是被披了一件皇帝的新装,竟然没有一个人注意他的存在;后来又辗转到一个地道的西人店门口,半个小时的伫立,依旧是零收获。儿子回来向我们报道说一共有163人经过他的身边,朝他微笑的有两三个,其余的读不出任何表情。在回家的途中,儿子不停的唠叨着:“一块巧克力要3块钱确实太贵了,难怪人家不买。不过想想以前买一个LEGO玩具,能换20多块巧克力呢。”眼前的再也不是那个经常指着商场里的价签儿大叫“便宜”的他,太不容易的义卖经历,让这两个字眼暂时的从他的口头词典中抹去。
秋日的凉风吹醒了我记忆的闸门,很多片断清晰的浮现在眼前,那些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曾经遇到的角落:街头空荡荡的献血车前几张打蔫儿的宣传标语;晌午时分在街头饥饿乞讨的一家老小;黄昏灯下老奶奶卖报纸的蜷缩身影;傍晚孩子们挨家挨户义卖时的扣门声……时间可以冲淡他们的年龄、性别、容貌、来由,但永远都不能逃避和忘却的是他们的那双眼神。此刻从我自己的孩子身上我看到了这似曾相识的眼神,本是满心欢喜的走向街头,以为能收获沉甸甸的爱心,但他却什么也没有等来,在他失望的眼神里又多了一份怀疑:“爱在哪里?”
远远的看着儿子那不大的身影淹没在人海的时候,我真心的期待着,哪怕有一个人可以蹲下来问问他为什么要站在这里?为什么要义卖?哪怕他什么也不买,只是淡淡的问一问,对儿子来说都是一种爱的成全。世间匆匆的脚步在擦肩而过中带走了多少人情的冷暖。此刻,站在角落里的恰恰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孩子。突然之间我明白了,所谓的帮助,即便只是一声问候、一分零钱、一个眼神,对于孩子都是多么的珍贵,因为哪怕一个微小的回应,在这一瞬间也是善意的传递、希望的传递。
“零收获”在当下,就是一个结果。想想以前,有多少次我也曾对着街头那些乞讨的人心升反感,担心自己的钱会纵容他们的懒惰与虚伪;有多少次我也曾莫不关注的走过那些衣衫褴褛的人群,生怕他们那双黑黑的大手会拽住自己的裤脚;有多少次我也曾抱怨周围各种名目的捐款太多太碎,屡屡质疑他们的诚心诚意。每一个念头,都是一粒种子。那份怀疑、那份躲避、那份疏忽、那份冷漠,经过了岁月的浇灌,在这一刻开花结果,分毫不差。
“零收获”在当下,也是一个开始。播种的季节里,我们应该在心灵的田间撒下一些健康的种子: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借古圣先贤的话来告诉他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但其实真正潜移默化影响他们的却是我们日常的所思所行。在熏陶他们之前,我们要先柔化自己。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美好的、真实的情感存在,那么你的孩子也会伴随着孤独和失望老去。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关于一对母女:那个妈妈总是怕孩子吃亏,从小教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一天她们一同上街,看到一群人团围着车祸的现场,躺在血泊里的那个人伸手拼命的想抓住她,但她的妈妈边走边拽着她的女儿,生怕招惹麻烦。回到家数小时后,他们接到了公安局的电话,那个无助的男人正是她的爸爸,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凄凉的与女儿擦肩而过。
我们小的时候,听的最多的就是父母忆苦思甜,然后嘲笑他们不能与时俱进。可是有一天当我们为人父母,我们也本能的想替他们撑起一把巨大的保护伞,不让他们吃苦、也不让他们受累,然而当看到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得珍惜的时候,我们对他们那份迫不及待的说教口气与父辈们同出一辙。那个时候,孩子们并不会因为我们的苦口婆心而有何体会。这一次,儿子在寒风里半个小时的义卖,让他明白了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可以轻而易举从天而降的。即便他有一颗善良的爱心,但不付出劳动,也无法实现他的愿望;更何况有时候即便付出了劳动,也不一定就能收获理想中的结果。我很欣赏陈晓旭的一句话:我认真的做这份事情(业)是为了让自己有能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加拿大有很多不同性质的慈善组织,但殊途同归,那就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每个大的社区几乎都有这样的机构,回收每家每户的旧衣服、旧用品,然后集中起来经过清洗、整理再很廉价的卖给低收入的人,然后将所获款项全部捐给穷人;也有很多的食物收集站,将各种捐来的罐头、方便类食品分发给街头的乞丐;很多的商店,当你结帐付款的时候都会多问一句是否需要捐助1元钱,为的是给那些穷人的孩子买节日的礼物。
很多人都抱怨慈善机构公饱私囊,所以拒绝用这种方式捐款捐物。久而久之,大家谈“义”色变。在这个信任危机的大背景下,仍然有很多人坚持“勿以善小而不为”。有一个人曾经这样说:“哪怕我捐款的百分之九九都被派作他用,但那无数个百分之一依旧可以汇聚江海。”正是他们的善举滋润着这片干涸之丘。我也相信,即使就在今天这些行色匆匆的路人中,也一定有很多人他们曾经用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着那份爱心,只要是真诚的,是源于内心的,温暖就会传递。
血缘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它让我们的爱与被爱都发挥到极致。当我们为最亲的人献血、为最亲的人移植器官的时候,我们不会去想:“值还是不值?”因为那是一种本能的选择。但当别人,血缘之外的人有所期求的时候,我们却合上了那扇慈悲的窗,留下了多少无助和失落的眼神。
我们要播种的恰恰是这样的一种爱、一种施予、一种关怀,然后静静的等待,春去秋来……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