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澳洲的临终关怀护理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04
那天那个被我抢救过的病人这两天走了,临走的一个礼拜医生开了医嘱,给予最后的临终关怀。和国内不同,澳洲的临终关怀有其人文的一面,在我看来,也有其残忍的一面。
一般来讲,癌症末期的病人到了最后时刻,医生都会放他们在临终关怀(palliative care)。基本的意思就是所有治疗性的药物全部停止,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使病人感到舒适,临走不觉痛苦。那么唯一给的一种药就是吗啡。吗啡对于止痛,对于呼吸都能起到很显著的作用。这是临终关怀的病人唯一还在使用的药物。
我的那个病人最后几天已经水米不进了,在这之前,医生曾经试用过比较强效的抗生素去治疗病人的肺炎(肠癌肺转移),然而见效甚小。于是,从上星期开始,医生对家属说了情况,想要放弃治疗,不愿意继续增加病人的痛苦,进行无意义的治疗,让他安静的走,家属也就同意了。于是,所有输液都撤掉了,每天的药物就是四次注射吗啡。同时,有护士进行每天的擦浴,翻身拍背,换洗衣服。
看起来这样挺好,但是其实也有它相当残忍的一面,因为病人本身吞咽功能极差,所以无法进食和喝水,撤掉输液管道,无异于让病人承受饥渴,最后到底是死于疾病,还是饥渴,谁都说不清楚。我的看法是,病人的确是不行了,我们可以不给任何的药物,但是输液管道还是要维持的,至少,病人不能渴死啊。我这样和另一个比较高级的护士说的时候,她和我说你已经给了吗啡,病人感觉不到的。我想,多说什么也没用,这就是澳大利亚的方式吧。那病人走的时候,应该是舒适的。
我们医院并不是临终关怀院,只是有些病人进来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到了临终关怀期。在澳洲,临终关怀院还挺常见的,我听说,在我们医院附近的一家临终关怀院,中国护士还挺多的,总体来说,临终关怀中心不像急症病房那么累,赚钱也一样,只是每天要面对一些悲观的事情,不太容易让人心情愉快。
我看过一个电视剧,名叫《血色浪漫》,我非常喜欢里面的男主角钟跃民的形象,那种向往自由,无拘无束的个性。最后,他的所有朋友都功成名就了,只有最有天资的他最后一无所有的背起背包,去西藏自助旅游了。很多人唏嘘感叹,说如果他当初这样这样选择,那现在一定是了不得了。其实不是,因为钟跃民不是一个世俗的人,他就是那样自由自在,像只鸟一样,那样的他,才是幸福的他,别人不能了解的幸福。其实,我很羡慕钟跃民,我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背起行囊,自己去欧洲自助旅行,我想,对于我来说,那也是种莫大的幸福吧。无论是去欧洲旅行,还是读研,那种心境是一样的,单纯的就只是向往那种生活。我很爱学生的生活。
但是生活比较是现实的生活,所以大家还是关心读研有什么实际的作用之类的问题。首先,读研肯定比不读研收入高,在护士联盟协会有专门的研究生工资标准,而且可能不会留在临床继续基础工作了,那个master叫做nurse practitioners的,读完以后基本就是和干医生差不多的工作了,在临床给各个科室的护士解决疑难杂症,做consultation之类的职位。更多的晋升机会。当然,也可以选择读一个更专一的学科读,比如心脏科啊,骨科啊之类,这个和国内一样,还有就是可以选择infection control,wound care,或者palliative care,aged care之类的,这些都是全院跑的护士,并不固定在一个科室了。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