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情结:“奥运人家”备受老外青睐

情结:“奥运人家”备受老外青睐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02

有许多入住过奥运人家的外国人,会推荐亲朋替自己故地重游。

 一名法国房客在大金丝胡同的奥运人家屋内学习中文———奥运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人家”仍然顾客盈门。去年奥运会期间,一位住在“奥运人家”的台湾老师和男主人一起切磋太极擒拿。
  2008年1月,北京市旅游局公布在北京能提供的64.6万余个床位之外,还将采纳家庭接待。在春节后,公开向社会招募“奥运人家”。最终,北京市旅游局从1118家报名家庭中,共确定598户奥运人家,其中东城区59户、西城区33户、崇文区56户、宣武区12户、朝阳区300户、海淀区102户、丰台区20户、石景山区16户。

  切片一:大金丝胡同

  “我不想恢复一百年前的生活”

  “房东这个词有讲究,太阳在东为上,代表中国人希望步步高升的心理,谁大就代表谁做东。”什刹海附近大金丝胡同12号的荆家小院里,女主人王志喜正在用外语跟客人讲解“四合院风水”。这个院子曾招待了奥运期间的首批客人。

  荆家的“金丝居”起步较早。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从事建筑工作的王志喜修起了自家的房子。将破旧零碎清走后,南房被改成了卫生间。虽然在家里安上了电暖气,为了接待胡同游,特地在厨房安上一蜂窝炉,“因为有很多游客想看北京胡同里的日常生活。那个时候我们主要是带客人参观小院,顶多再吃上一顿饺子。”

  非典结束后,荆家夫妇就专门搞起胡同游接待。拆掉原来院中的临时房,装修、改造,在北房外接出一个十几平米的玻璃阳光房。院中除了老石榴树外,种上紫丁香花、紫藤、葡萄等象征“紫气东来”的植物,养了金鱼、文鸟……和周围的胡同游人家不一样的是,满族镶黄旗出身的荆家反而不追求明清的家具等复古范儿。

  “我这是在胡同里生活的真实家庭场景,也有人说要将他们的小礼品摊摆在我们家,我说我不想把家弄成一个小商店。还有人说能不能来给宾客按摩,我想让来家里按摩不好,还是介绍他们到对面浴室去。还有做仿旧家具的,说要将家具免费给我们用,只希望有外国人看上了要买,我说那我们家不就成了仿古家具城了?……我希望家庭接待给人带来的就是‘家’的感觉,了解北京人真正的家庭生活。”王志喜说:“有一个家很难,我们不想刻意去恢复一百年前的生活。”

  “金丝居”的名气在奥运之前就形成了,每年都有新、老客人来这找“家”。2008年初,当街道办找到王志喜时,她并不清楚“奥运人家”是怎么一回事。街道带来一张表格和证书,让她写上家里能有几张床,接待多少人,“我当时只想写一张床,因为不知道他们会给安排进来什么样的人住,我很担心。街道说我们会考虑住在这里的人的安全,我说你要考虑客人的安全,也要考虑我的安全啊。”

  切片二:南官房胡同

  “独门独院才能代表四合院”

  与荆家的“金丝居”最初的矜持不同的是,不远处的南官房胡同39号,以前就是做胡同民俗游的,据称花了400万装修一新。它的主人陈文丽说:“我就是觉得我们家独门独院的才能代表四合院,不能让那些大杂院就代表北京形象展示给外国人看了。”在提交了申请表格给居委会、什刹海街道办事处、西城区旅游局至北京市旅游局后,大金丝胡同12号和南官房胡同39号,都通过了初审,迎来了北京市卫生局、公安局等部门的现场审核和卫生、消防、安全等布置。

  人声鼎沸中,南官房胡同39号,陈文丽的丈夫在门前向参观者售票,黄包车带来了客源。走进崭新得锃亮的四合院里,藤架子上挂着假葡萄,树上安着假石榴,院子里摆着卖鼻烟壶的摊子,导游似的“家人”姑娘奉上一纸杯茶水,仿古的床榻、案头依次排开,“我们不懂英文,没法和外国人交流,都是家里人跟他们沟通。奥运时我这主要是让人参观,国内外游客一半一半的。”陈文丽的丈夫说。他们家自己住的那间房子捂得严严实实的门帘上写着“谢绝参观”的字样。“孩子上学,我们也每天只是八点开门迎客,下午六点就关门了。”

  切片三:筒子楼 短租房

  “空巢”和“过度乐观”

  作为北京市第一个通过审批的“奥运人家”,家住离鸟巢步行只有半小时的朝阳区亚运村街安慧里社区的韩女士,为了迎接外宾,特意重新装修了房子,空出一间屋子来准备招待外宾,而最后和周围的几户邻居都成了“空巢”,本来想让外国人来感受中国现代家庭的味道的,“起先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听说那些外国人不喜欢我们这种筒子楼,觉得太拥挤了。”

  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熊玉梅说,《奥运人家标准》从房屋、住宿条件、环境卫生、交通和安全等方面均提出了详细要求,官方指导收费价是每间房每天50~80美元。另一位市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也透露,虽然“奥运人家”的遴选是分布在全市各个区县,并且对朝阳区、海淀区这样奥运场馆密集分布区有所侧重,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外国人并不买单,他们更希望亲近老北京的遗存,而不是住到筒子楼和冠军别墅去。这也是“奥运人家”项目为何最后主要落地在了四合院集聚区———西城区。

  在“奥运人家”这种得到官方认可的典范之外,是在奥运会开幕之前就炒得沸沸扬扬的奥运短期租房。无论是在奥运场馆周边的房子,还是非奥运核心区的繁华地段,房价飙升。

  当时在奥运场馆周边的一家房屋中介,发布的10~30天的短期出租房源很多,租金大都按天计算,60平方米左右的一居室,每天租金在1000元左右。有些房主为了在奥运来临时实现“日进斗金”的梦想,单方中止了房屋合同,不惜赔付一个月的违约金。“人们对奥运短期租房的估算太过乐观,没有考虑到入境的客源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并且,北京酒店业的发达使得短期租房未成气候。”21世纪不动产的孟姓高级分析师说。

  荆家的“金丝居”无疑是此次奥运人家中的大赢家,与其他“人家”的“空巢”状况相比,荆家不仅接待过来自台湾、日本、德国、法国的游客和记者,还接待过奥运官员、裁判、奥运会赞助商的工作人员等等。“我们家的门都关不上了。”王志喜说,但是这些游客并非是旅游局指派到家里来的,而是游客自己通过西城区旅游局网站或者旅行社等等其他途径找上门来的。“只有真心诚意,才能够留得住宾客。”因为自己的孩子在加拿大读书,王志喜希望能通过一个家庭的力量,让外国人感受到中国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了现代化生活,“我不希望他们走时觉得中国人眼里只认得钱。”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