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美国妈妈如何“教训”孩子

美国妈妈如何“教训”孩子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02


  有一位“中国妈妈”到美国后,亲身接触到“美国妈妈”教训孩子的事例。这位“中国妈妈”写下了几件小事,从这些小事中我们可以看看“美国妈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伊丽莎白有个天真浪漫的儿子泰勒,每天早上泰勒醒了,伊丽莎白把早餐往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忙去了。而泰勒呢,也会自己爬到凳子上去,动手吃饭,吃完饭后会自己穿衣打扮。有时候泰勒会把裤子穿反了,伊丽莎白就让泰勒自己改正。

  有一次,泰勒在吃晚饭的时候发脾气,把饭到在地上。伊丽莎白没有用拳头“教训”儿子,而是跟他说,今天你什么东西也不能吃。当天伊丽莎白领着泰勒到“中国妈妈”家做客,泰勒见到“中国妈妈”后说,我饿了,想吃中国面。中国妈妈很快做好了面,泰勒欢天喜地地坐下,正准备开始吃,伊丽莎白走过来,拿走了饭碗,并对泰勒说,我不是和你说过吗?今天不可以吃饭。泰勒哭喊着说,我饿,我要吃面。虽然嘴上这样说,但没有妈妈的批准,泰勒只能盯着饭碗,却不敢出手。临走时,“中国妈妈”将面打包让泰勒带走,泰勒很宝贝地捧着面,闻了又闻,轻声问妈妈,回到家我可以吃吗?妈妈的回答很坚定,不。泰勒只好再度退让,说那明天可以吃吗?妈妈回答说,可以。泰勒一听就笑了。

  很多父母为了让年幼的孩子吃饭想尽一切办法,哄着、喂着、惯着,父母为了能让孩子吃下饭,当孙子的劲都有。我的故事中的小主人公泰勒,大部分时间吃饭都很积极,他不想因为罢吃而错过食物。尤其是经过妈妈那次“禁吃”的惩罚以后,最起码泰勒再扔饭碗时要想一想,饿肚子的经历可是不好受的。

  一天,泰勒在客厅打翻一盆水,还踩着玩。“中国妈妈”找出拖把准备拖地,伊丽莎白从她手里抢过拖把交给泰勒,对他说,把地拖干,把湿衣服脱下自己洗干净。泰勒不干,伊丽莎白就把他关了禁闭,而泰勒则是以超分贝的大哭来表示抗议。

  过了一会,泰勒从房间走出来,脸上挂着两行眼泪,他拿起比他高一倍的拖把,一下一下地拖地。拖完地,脱下裤子,拎在手里,光着小屁股走近洗手间,稀里哗啦地洗起衣服来。

  孩子都会淘气,打翻一盆水可谓是最普通不过的淘气表现。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形的第一反应是赶紧把孩子抱起来,为他换衣服、洗净身体,然后大人把地上的水清理干净。伊丽莎白的做法没什么新奇,只不过是让孩子了解作一件事的后果,而这种后果是要自己承担的。但在不少家庭,如果妈妈要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大人间恐怕就会先上演一场“世界大战”,爷爷护、奶奶拦,夫妻吵架,全家上下鸡飞狗跳。

  伊丽莎白带泰勒到公园玩,泰勒和两个小女孩在吊床上玩耍的不亦乐乎。突然,泰勒走下吊床,把吊床翻了个底朝天,两个小女孩摔倒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来。只见伊丽莎白一声不吭地走向泰勒,把他抱上吊床,然后一下子把吊床翻了过去,泰勒摔倒草地上,摸着屁股大哭。伊丽莎白问泰勒,痛吗?下次还做吗?泰勒一边哭一边把头摇得象拨浪鼓似的。

  孩子有时会无意识学坏,父母应该怎么办。在涉及到社会公德的行为上,伊丽莎巴没有采用父母最常见的教训方式,把孩子拉过来打一顿以示警戒,她是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有时孩子的行为会有把自己的快乐加在别的孩童痛苦之上的情形,如果他同时也能体会到这种痛苦,相信孩子的心灵之中会树立起这样一种观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是父母对子女权威式教育的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有一个两极的现象值得关注,一是娇生惯养式,父母对孩子极度溺爱,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二是粗暴式,孩子不听话,父母不是打就是骂。这两种方式皆为权威式教育的变种,父母在女子面前都体现着某种权威,或是可以提供舒适的生活或是体现老子拳头比你大。

  权威式教育,人们可能会理解为是严格管教,其实严格管教只是权威式教育的一个方面。而把粗暴式教育作为权威性教育的内涵则更是大错特错。为什么在权威式育儿方法中,有的母亲成功,有的育儿成绩则令母亲失望。原因何在?

  在子女教育上获得成功的父母,他们的权威性教育大多表现为对子女管教严厉但富有爱心并能够做到宽容、为子女制定出有导向的规则同时给与子女子女的自治权。在这种教育方式中,青少年更易于参与社会活动、富有合作精神、在道德上也会关注到他人的利益。而采用粗暴式教育的父母,一旦孩子做错了事往往会对子女在肉体上采取惩罚的方式、言语上漫骂或凶狠、缺少合理的引导性规则。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青少年易出现过激的行为以及难以教育的现象。

  父母对子女权威式教育能够成功的关键是父母与子女建立起相互尊重的关系,在这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父母才有可能将子女的成功、追求与社会对青少年的期盼有机的结合起来。一般情况下,父母会把子女当成自己家庭的“私有财产”,而忽略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环境和因素。

  因此,父母持续性和有区别地使用给予子女自治权、支持但又严格管教子女的方式,是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的。父母对子女的行为要设定高标准,同时让孩子展现出自我管理、克制和成熟的风貌。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成功的孩子们大都具有相类似的心理素质,那就是对生活满意度高,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

  研究显示,母亲严格但有爱心地管教儿童时,孩子的情绪、社交表现较好,日后学习也更好。这种管教方式就是妈妈要求较严格,但在爱心环境下管教,给孩子解释行为规矩的原因、在适合孩子发育的情况下允许他们一定限度的自治。相形之下,“粗暴型权威式”教育就是只强调规矩,没有解释事情的原因,并在表达时确少爱心与耐心。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那些采用解释和爱心表达的妈妈,培养出的孩子会很优秀。如果孩子没有遵守规矩,妈妈可以惩罚,但惩罚时如果解释,这些规矩对你很重要,妈妈很爱你,但你必须遵守。孩子虽然当时会不满,但事后会没有怨恨地记住这些规矩。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孩子的情绪和社交表现对学习成绩影响很大。在子女教育上,妈妈如果没掌握好尺寸,过分注重严厉或过分放纵孩子,都无法做到最佳的育儿结果。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