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留学提前准备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02
高考即将到来,又有许多的学生即将面临升学,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那么,究竟是选择在国内升学还是出国留学,成为摆在每一个学生和家庭面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必须全面衡量作出决定。
认真备战高考,拓宽留学之路
一些在很早便决定出国留学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反正毕业后要出国,所以参不参加国内高考无所谓。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现在已有愈来愈多的海外学校对学生是否参加高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需要中国的高考成绩或者将高考成绩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加拿大留学历来明确规定需要高考成绩或《高考录取通知书》,法国一般要求申请者要有国内大学或大专(含成人高考)的《录取通知书》。日本于2006年规定凡拥有普通高中学历者均需进行相关高考成绩认证。此外,申请新加坡公立大学通常也需要高考一本或二本的《录取通知书》。在许多国外院校看来,是否参加高考反映了申请者学习的能力。
如果一个高中毕业生连本国的高考都放弃,那么该申请者的留学动机通常将很难令人信服。所以,即使你已作出出国留学的决定,也请认真备战高考。一个不错的高考成绩将有助于拓宽你的留学之路。
提高语言水平,增强自身实力储备
语言是留学的重要工具。对于选择英语语系国家留学的申请者,由于中国学校一般从小便开始学习英语,所以对于选择这类国家留学的申请者相对在语言方面较为有利。但仍不可放松语言的学习。出国前你的语言水平越高,出国后相对就越容易适应。有人曾经将出国前语言水平的储备比作在银行储蓄,在国内你储蓄得愈多,到了国外就越有资本“挥霍”。对于选择非英语语系国家留学的学生,则更要加强语言的学习。现在留学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一般都会有一个最低的语言学时数要求。
关注留学政策调整,避免走弯路
各国留学政策虽然每年不会有太大的调整或变动,但一般仍会有一些微调。所以,打算留学的申请者要时刻关注申请国家留学政策的调整。如果事前对留学目的国的相关留学信息不做了解或了解不确切,势必将使自己的留学走弯路。
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留学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更需我们的学生和家长对网络上尤其是BBS上,一些由个人发布或散布的相关留学信息要有甄别的能力。有些已经出国的学生或是相关人员一般会以点带面,在网络上任意甚至是不负责任地散布不确切的留学信息,以讹传讹,给申请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每年因对留学信息把握不准确导致拒签或申请延误的学生并不占少数。所以,建议申请者在对留学信息进行查找的时候以官方或优质留学中介机构网站公布的信息为准,避免走弯路。
提高自我认识,家长勿越俎代庖
在决定是否出国留学时,一定要培养自我认识。尤其是在选择留学目的国、学校或专业时,家长切勿越俎代庖。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所起的作用实在太大,学生本身对自己的教育乃至前途并不是非常的关注,家长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显得极其的被动。譬如,在选择留学国别时,孩子明明对A国的历史和文化比较感兴趣,进而产生去A国留学的想法。但由于父母不让去或者明明对文学比较感兴趣,但家长的意思是商科将来好找工作,所以违心地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国家、学校乃至专业就读。在如此失去自我认识的基础上选择留学将毫无意义可言。自我认识是自己的认识,是孩子自己的认识,不是家长的认识。不是家长设计孩子,家长设计孩子不可能设计他的一生。所以在选择留学时,家长应该逐渐地把这个权利交到孩子自己手中去。在留学过程中,家长的作用该是引导和建议,从不同的侧面帮助孩子,要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决策,而绝非是包办。
打消投亲靠友想法,依靠自己
常常会有一些学生和家长选择出国留学时竟然将某国某地因有亲朋照顾作为选择留学的重要参照条件。诚然,中国人比较重视亲情友情,似乎有个亲戚朋友在外照顾,留学便多了几分的安心。其实,到了国外,真正靠的还是自己。因为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发生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思想状况的变化,有时不是在国外的亲戚朋友不肯帮你,而是他们实在是对你的状况缺乏了解或者心有余而力不从。所以,出国前一定要做好万事靠自己的心理准备。独立生存能力的培养也是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明确留学目的,规划职业目标
留学一定要有目的,切忌不可盲从。看到周围的同学或朋友出国了,而自己在完全没有做好各种准备的情况下,仓促选择留学,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在选择留学专业时,一定要与自己将来的职业目标相结合,不然,你的留学将毫无价值可言。
有些留学申请者在选择出国留学面对专业选择时,较为盲目,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学些什么,做些什么。有些人干脆采取无所谓的态度,父母让学什么就学什么;或者现在社会上哪个专业比较热门就学哪个。致使留学几年所有专业毫无兴趣,在时间和经济上均造成不小的损失,同时也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当然有些人可能会想到“转换专业”,但在国外“转换专业”也绝非像我们相像的那么便当。所以,在选择留学时,一定要事先明确留学目的,正确处理好留学与职业决策的关系。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