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YES”点头“NO”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30
塞尔维亚人曾说,科索沃是他们民族的发祥地。这一点,记者在参观科索沃的东正教教堂时颇有体会。14世纪,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已把疆界发展到当今的马其顿和保加利亚境内,而当年王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就在科索沃。在科索沃西部,记者看到许多东正教教堂,印象最深的是其圆拱形屋顶及墙上的精美壁画。透过这些艺术作品,记者仿佛看到拜占庭文化在当地鼎盛时期的印记。不过,拜占庭教堂多以马赛克装饰,颜色比较灰暗,而科索沃地区的教堂一般直接用油彩绘画,因此更为生动绚丽,场面也更宏大。
早在2004年,科索沃西部小城代查尼的一座14世纪教堂就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又扩大了遗址范围,把科索沃的佩奇修道院主教管辖区、格拉查尼察修道院和列韦萨圣母教堂这三个宗教建筑群也增加进来,全部遗址总称为“科索沃中世纪古迹”。
目前,这些修道院都由国际维和部队看守,遗产周围设有保护区。由于科索沃政局一直动荡不稳,这组建筑已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即便如此,每年来“朝圣”的塞族人和国际游客依然不少。
摇头“YES”,点头“NO”
据记者了解,目前科索沃境内的200万人口中,阿尔巴尼亚族占90%以上,因此生活习俗与阿尔巴尼亚境内的居民基本相似。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当地人习惯以摇头表示赞同,点头表示不同意。若熟人相见,他们往往要一连串地问好,并普遍行贴脸礼。一般关系的只是左右贴脸,亲热的则要相互拥抱加吻脸。
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阿族人大都有晚饭后散步的习惯,但不是几个人而是成群结队地散步。男女一起散步时走路是有规矩的,一般是男左女右。如果是两男一女时,女的一定要在中间。他们在讲话时特别善用表情和手势,如耸肩、摆手、发嘘声等。如果表示感谢,除口头道谢外还要用手捂住胸口,上身稍向前倾。
此外,当地人的热心肠也给记者留下很深印象。几年前,记者曾坐大巴前往科索沃采访,当时正值寒冬雪天,到达首府普里什蒂纳时已是半夜时分。因大巴的终点是西部的佩奇市,因此在普里什蒂纳做短暂停留后还要继续前进。记者在车上昏昏欲睡,直到坐过站足有几公里后才醒来。记者赶紧要求下车,阿族司机十分担心我在白雪皑皑的荒郊野外独自下车会有危险,坚决要调头把我送回市内,不论记者怎样劝阻也不管用。好在这时对面开来一辆小车,司机将车截住,委托人家把我一直送到市中心的旅馆。
科索沃新娘妆有点“吓人”
科索沃人的婚俗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提到民族特色,是指不少地方的科索沃人结婚,保留着阿尔巴尼亚族的传统,如新郎接新娘时要和“娘家舅舅”比武,如果输了就不能迎娶。另外新娘入新家门时要“跳火盆”等等。这些风俗是古老的阿族遗俗,在大城市已不多见,但科索沃的农村和山区还常能看到。
提到地方特色,是指科索沃人的婚俗掺杂了不少前南联盟其他民族的习惯。如新娘会把脸涂成白色,再在上面绘满图案,用意是吓走恶魔,祈求平安。这种新娘妆乍一看还真有点“吓人”。据说该风俗原本是波斯尼亚族穆斯林的。而新娘、伴娘的婚礼服装也在各民族间相互借鉴。波斯尼亚族的彩条花边长裙和垂饰,阿族采用的不少,而阿族喜欢的花头巾,其他族裔也有采用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连年战火,枪支泛滥,科索沃一些地方的婚礼,已习惯用对天鸣枪代替燃放鞭炮。倘若流弹不长眼,便很容易乐极生悲了。
来源: